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成长江,素有“长江第一城”之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战略转换要地,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宜宾成为国家“五纵七横”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与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结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六大重要枢纽港之一和金沙江水电滚动开发的依托城市。被列入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重点支持发展区域,是四川建设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川南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城市。

宜宾历史悠久,在距今4万年时,宜宾市境内已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原始农耕已有发展。出现了氏族部落,进入原始渔猎和农耕生活阶段。1996年10月,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

宜宾市辖2区8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4.29万,有2190多年建城史、4000多年酿酒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都,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2015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525.9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97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060元,增长8.2%。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历史沿革

​宜宾历史悠久,在距今4万年时,宜宾市境内已有人类生存。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宜宾市行政区划图

五六千年前,原始农耕已有发展。出现了氏族部落,进入原始渔猎和农耕生活阶段。

春秋、战国时大部为僰人聚居之地,史籍有“古僰国”、“僰候国”之称,后为蜀国征服,臣属于蜀国。战国后期今市境已全部纳入秦之巴、蜀二郡。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秦时,在今宜宾市境建置了第一个县级政区——僰道。

西汉早期,县级政区僰道改设为僰道县。

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在位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三江口冲积扇区域修筑僰道城(今俗称旧城区区域),作为僰道的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僰道城。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建置犍为郡。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治所迁至三江口僰道城,三江口僰道城首次成为辖12县、地跨今川、滇、黔、渝三省一市地域的郡、县同治之地。

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獠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平定“獠乱”后,在犍为郡境设戎州,治所仍在三江口僰道城。

北周时,在僰道县地域建外江县。至隋,戎州恢复为犍为郡,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唐起,犍为郡再次更名为戎州,仍治三江口僰道城,除短期更名为南溪郡外,保持了长期稳定。唐贞观六年(632年)在三江口僰道城置戎州都督府,管理六十四羁縻州远及今云南文山、蒙自、曲靖和贵州的威宁、六盘水一线,地域极广,史有“西南半壁”之称。

唐会昌二年(842),戎州州治从三江口僰道城迁往岷江北岸旧州坝,僰道县治也随同迁往,治所地史称旧州坝僰道城。

北宋前期,戎州仍是“军事州”。“钩带二江,抚有蛮獠”,继续设羁縻州。

宋政和四年(1114年),以“州名为戎不雅”戎州改名为叙州,僰道县更名为宜宾县。“宜宾”首次成为州治所在县地名,治所地史称旧州坝宜宾城。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宋咸淳三年(1267),叙州和宜宾县治迁驻登高山(今翠屏区白塔西路侧),治所地史称登高山宜宾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毁登高山城,将叙州、宜宾县治迁回三江口僰道城旧址,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宜宾城。

元至元十八年(1281),元设叙州路,叙州路和宜宾县治所设在三江口宜宾城。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划分为2区8县的4线城市,自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明洪武六年(1363年)改设叙州府直至清末,治所设于三江口宜宾城。民国元年(1912年),暂袭叙州府,民国3年后,今市属县(区)属四川省的永宁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6月,民国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区制,今市境大部属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三江口宜宾城。

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

1950年1月设川南区辖宜宾区,“宜宾”首次成为辖县行政区域名称;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三江口宜宾城,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2年9月,宜宾区设由新组建的四川省管辖,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仍设三江口宜宾城。1954年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改称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1957年3月,屏山县由乐山专区划入宜宾专区,至此,今市属10县(区)地域已归属宜宾版图。

1960年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合并后的宜宾专区辖有2市16县,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仍设三江口宜宾城。

1967年4月改称宜宾地区,1968年成立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宜宾专员公署。1978年4月,宜宾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同年,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

1983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辖有1市9县。

1996年10月,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原县级宜宾市改设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市辖有1区9县;1997年1月成立中共宜宾市委,2月相继成立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宜宾市人民政府、政协宜宾市委员会。

2011年2月,南溪县撤县设区,改设为宜宾市南溪区,宜宾市辖有2区8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