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名下所有保單:一鍵查詢

我之前在《監管重磅:全面建立保險實名制》這篇文章中提到,保監會正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保險業的投保實名制認證工作,即同一個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在不同保險公司多家投保的信息,將馬上要被保監會、保險公司知道。

而今天,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保協)已經正式完成保險數據共享服務,即你可以一鍵查詢到你名下在所有保險公司的所有保單信息。

本人名下所有保單:一鍵查詢

(八哥自己的投保數據)

如果你認為這是對投保人的天大福利,那你就錯了。

很少有人像八哥一樣,名下能有89張保單的,估計能有10張就不錯了,很多人還不習慣電子保單的時候,還是依舊把紙保單放在家裡,特別是家有給老人投保的,更是這樣。

自己什麼時候交費,出了險我去找誰,想必95%的投保人對於這種切身利益是不會忘了的吧?需要別人給我把信息全公開放到網上嗎?

保的是什麼,哪家公司保的,怎麼理賠,你真確定你到時候真可以麼?

如果你名下有很多套房,你擔心你會哪天把自己房門給忘了?一旦開徵房產稅,你是不是會覺得把你房產信息全落實的行為,其實是對你不利的?

同理,今天把你的保單信息全部記錄在案,明天可能就要開始動手了。

怎麼動手呢?

限制保額。

不要以為這是瞎想胡說,你去看看很多保險公司的投保告知裡面,特別是定期壽險裡面,都會有要求投保人告知,“是否在其他保險公司投保保單,合計保險金額大於100萬”。

有的公司要求告知是否超過300萬,但是總歸是有這方面要求的。

投保意外險的時候,有的還要求你告知個人年收入,收入不高的人也別想投保。

保死亡的保單,很容易出現投保人因為欠了一屁股債,或者身患絕症想著一死了之給家裡留筆身後錢的。

但是在目前,因為各家保險公司還沒做到數據共享之前,就給了很多投保人機會,多家投保。

保險公司本身也是苦於被這類客戶糾纏,但之前公司們又不希望把自己的客戶信息公開給其他家,萬一被撬走了怎麼辦?

八哥之前參加過一次座談會,期間領導倡導保單保額信息共享的時候,舉了個例子。

說比如以後保額對每個人限制為100萬,那麼如果這個人在第一家公司投保了30萬,那麼他想在繼續投保的時候,後面幾家公司就能知道他在第一家公司已經投過了30萬。

也就是說,留給後面公司的開發空間就越來越少了。

當場就有小公司表示反對,說憑什麼第一家公司就能敞開了賣,後面公司就得受限,這樣對於線下機構鋪設的多的大公司來說,因為無孔不入的代理人接觸客戶機會多,當然就對大公司有利了。

大公司也表示反對啊,說憑什麼我辛辛苦苦開發的客戶,投保的信息,就這麼輕易的被後面公司查到,萬一他們看到我的客戶質量非常好,給我撬走了怎麼辦?

畢竟現在的平安福,只有投保人自己說出來你才知道他買了,否則如果壓在箱底,其他任何人都不會知道的不是。

重疾險目前對單個人的累計保額還沒有限制,畢竟得不得重疾還真不是個人能決定的,交通肇事出意外可能相對來說容易做到,但是你真讓自己出個腦溢血試試,這難度就太大了吧?

目前能真正限制投保保額的唯一因素,就是個人收入,說白了,保額高了你也買不起啊。

重疾險帶身故責任的50萬保額,30歲男性,20年期交,剛剛好1萬塊錢保費,現在真的能掏出來1萬塊錢給自己投保的人,還是極少的。

如果你覺得以後醫療資源開支成本會顯著提高(重疾險),或者想規避遺產稅給孩子留筆錢(終身壽險),那你真的該提早佈局了。

看到普吉島沉船死了40幾個人,每個遇難者家屬只能拿到26萬塊錢的時候,血淋淋的一個事實擺在面前,很可能生命的價值人與人確實是不同的。

這不是道德選擇問題,而是經濟問題,就像《藥神救不了窮病》提到的那樣,窮病的解決,是需要經濟發展。

趁著保險實名制剛剛啟動,保險行業的數據對接工作還沒正式落實,所以想要投保高保額的得抓緊了,考慮到後面個稅改革涉及的各項稅前列支,保不準以後保險開支也會被納入其中呢?

畢竟商業保險是國家提倡的,在社保基金窟窿這麼大的今天,自己為自己疾病、養老做考慮,大方向肯定是對的。

活著好好的時候,多投資賺錢是為自己和家人好;真遇到疾病意外的時候,給自己和家人留條後路。

都知道硬幣有兩面,怎麼到了面對風險的時候,很多人就只往好的那一面看呢?

——————

大家如果對於保險有任何問題,歡迎給我留言諮詢,八哥(insur_bug)會很樂意在業餘時間回覆大家的任何疑問的,希望多交一些朋友,真正能在保險方面幫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