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爲鏡看A股 底部近了嗎?反彈買什麼?

七連陰後,滬指周K線終於在本週收陽,個股也出現持續性較好的反彈。連續下跌之後,A股的底部是否正在構築,反彈幅度能有多高,反彈又該買什麼?我們通過歷史數據的對比,試圖找到一些答案。

一、目前是大盤底部區域嗎?

(1)整體跌幅已達熊市水平

歷次熊市整體跌幅都比較大,本輪熊市跌幅已達到2010-2014年熊市水平相當,但弱於01-05年和08年熊市。廣發證券研究指出,01-05年熊市、08年熊市和10-14年熊市上證綜指最大跌幅分別為-55%、-72%和-43%,15年6月至今,上證綜指跌幅為-46%,已達到10-14年熊市水平,但比01-05年熊市和08 年熊市仍要小一些。從全部個股漲跌幅中位數來看,15年6月至今,全部A股漲跌幅中位數達到 - 55%,明顯超過10-14年熊市時-27%的水平。

以史為鏡看A股 底部近了嗎?反彈買什麼?

(2)估值處於底部區域

與 2005年3月(01-05年熊市估值底)相比, 當前 A 股非金融 PE(TTM)為 22x , 高 出 10% ,但當前A股利率水平明顯更低,盈利明顯更優, 考慮利率和盈利後,當前估值水平與 05 年 3 月相比並不高。當前 10Y 國債收益率約 3.5% , 05年3月則為 4.1%,當前利率水平比05年3 月低約60bp;18年全年A 股非金融累計淨利潤同比增速 預計為18%,05Q1僅為 2.6%,當前盈利明顯更優。

與2011年12月(10-14年熊市估值底)相比,當前A股非金融 PE(TTM)距其還有約23%的空間,二者利率水平相當,但11年12月盈利狀況非常差,考慮盈利後,當前估值水平與11年12月相比也不高。當前10Y國債收益率約 3.5%,11年12月則為3.4%, 基本相當;18年全年 A 股非金融累計淨利潤同比增速 預計為18%(即使下調幅度並不會太大), 11年僅為2. 1%,11Q4 單季淨利潤更是銳降到-22%,當前盈利明顯更優。

以史為鏡看A股 底部近了嗎?反彈買什麼?

當前全部A股上市公司 PE(TTM)中位數是31x,而01-05年熊市、08年熊市和10-14年熊市最低點分別是19x 、16x、23x 。不過廣發證券認為, 從估值中位數來看,看似當前A股估值中樞離底部仍然有較大距離 。 但實際上當前中位數已失去歷史可比性,不宜簡單對比。行業出現分化,地產金融等5個行業估值創2000年以來歷史新低,食品飲料等 費板塊估值仍處於歷史較高 水平。

以史為鏡看A股 底部近了嗎?反彈買什麼?

二、反彈幅度會有多大?

以史為鏡看A股 底部近了嗎?反彈買什麼?

招商證券指出,直觀上看,反彈的時間區間在1-2個月左右,指數反彈的幅度跨度為12%-25%,平均反彈幅度為18%。而這九次大跌原因不一,而反彈的直接原因總結來看主要有兩方面, 一個是政策出臺消除市場恐慌情緒,另一個是宏觀經濟基本面向好推動市場上漲 。九次反彈之前分別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開啟反彈的利好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財政政策、流動性刺激、經濟回暖預期等因素,不同因素帶來的反彈具有不同的市場特徵。

以史為鏡看A股 底部近了嗎?反彈買什麼?

從行業分佈來看,超跌反彈幅度較大的板塊往往得益於引起該輪反彈的直接利好消息。 例如全球經濟回暖引起週期板塊反彈,股災後救市帶來金融、傳媒等板塊的反彈。

行業角度沒有明顯的反轉效應,市場大跌後反彈的板塊並非之前跌幅較大的板塊。2015年8月股災後救市引起市場反彈,股災中跌幅較大的計算機、非銀金融在這次反彈中漲幅較大。除了這輪反彈,其他的反彈區間內表現較好的板塊並不是之前跌幅較大的,行業角度反轉效應不顯著。

同時, 行業角度沒有明顯的延續效應。市場反彈強勁的板塊並非是大跌前的強勢板塊。只有 2011 年初的建築材料和 2013 年的傳媒延續了股市下跌行情前的上揚趨勢。除此之外,其他的反彈區間內表現較好的板塊並不是大跌前的強勢板塊,行業延續效應不顯著。從反彈期間不同風格的市場表現來看,不同的反彈區間內風格差異較大。總體來看, 金融股在不同區間內表現差異較大,而成長股普遍表現較好,反彈期間漲幅高於其他風格 的股票

三、反彈買什麼?

招商證券給出兩條可選思路,第一 遵循大跌反彈搶景氣的原則,當前應該重點關注大數據雲計算、半導體、創新藥、新能源汽車等板塊,考慮到利空落地,5G投資週期有望開始逐步啟動,可考慮左側佈局5G。

1、雲計算

作為未來最確定的方向之一,個人和企業流量需求高長對於數據中心的規 模和覆蓋範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內互聯網中心的市場規模擴張速度不及流量需求的快速上漲,預計雲服務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其中基礎建設和雲廣告將會增長更快。

2、半導體

5月智能手機出貨量恢復至 正增長,產量繼續回升。蘋果進入新的備貨周 期,將帶動智能機產業鏈景氣延續;零部件創新滲透率正在提升中,對於半導體 /PCB需求擴大帶來支撐。

3 、 5G

推進組在IM-2020(5G)峰會發布了《5G承載需求白皮書》等數個白皮書, 釋放積極信號並推動5G商用加速落地.

4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

電池成本的下降(如電池及碳酸鋰價格持續下降)和技術的提升將會提高續航里程,同時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也將解決用戶續航里程的痛點 問題。

第二, 根據第一部分的結論:

1、行業角度反轉效應、延續效應不顯著, 反彈中成長股普遍表現較好;個股層面以跌幅深度為指標,可以看出反轉效應明顯,即跌得多的個股反彈多。

2、市值較小的股票在反彈區間表現較好,小盤股優勢顯著。

3、反彈股票 在 ROE 和 PE 方面並沒有明顯的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