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不應丟棄「城中村精神」!

城中村改造,不應丟棄“城中村精神”!

也許,富士康員工和萬科方面的各執一詞都符合客觀事實。例如,從探訪來看,不少改造過的房子價格漲幅超過30%。而如果只是算價格區間,可能也的確存在漲幅較低甚至幾乎不變的房子,只不過這樣的戶型供應量在減少。低價出租戶型供應量的減少,將導致收入水平不高的製造業工人陷入集體性恐慌。

然而,討論富士康工人的住房保障問題,不該把萬科推向前臺。儘管萬科、金地等房企是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具體執行方,但以富士康工人為代表的製造業工人的住房保障問題,最應該出面解決的是企業和當地政府。

2017年11月,深圳出臺《深圳市城中村綜合治理2018—2020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7月底前要完成全市1600多個城中村綜合治理,消除城中村各類安全隱患。從治理的角度出發,堪憂的衛生狀況、不合要求的消防設施以及過於密集的電線,都需要在綜合治理中改造。由萬科這樣經驗豐富的房企來具體實施,也是符合理性的決策。

但正如許多工人所擔心的那樣,改造必然會花去不少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租客身上。目前不少公寓已經貼出告示要求限期搬離,這種由點及面的恐慌情緒也開始在產業工人之間迅速蔓延。此外,經過改造之後的城中村雖然增加了公共空間,提升了衛生水平,但是很多忙於加班的產業工人對此並不認同。對他們來說,“在城中村裡享受低成本的生活就是一種保障”。

城中村改造,不應丟棄“城中村精神”!

有必要指出的一點是,珠三角地區的城中村雖然看起來髒亂差,但總體上做到了“亂中有序”。城中村裡的餐飲、零售、生活服務,價格都比商品房小區要低30%左右。另外像修雨傘、擦皮鞋、褲子鎖邊、配鑰匙、修理家電等服務,城中村也極為方便。所以,城中村的秩序是民間自發的秩序,雖然不像官方規劃的那麼整齊劃一,但在運轉的時候非常高效。

任何一個從深圳成長或發家的人都知道,城中村和CBD其實是深圳這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打破了城中村的秩序,CBD的秩序也會紊亂。支撐深圳在過去四十年強勢崛起的,首先不是CBD,而是城中村。城中村和CBD當然不是對立的產物,但必須指出的是,深圳精神的內核一定是從城中村生髮出來的。

城中村改造,不應丟棄“城中村精神”!

如果說包括深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擁有某種特殊的城市精神,那麼完全可以叫做“城中村精神”。“城中村精神”的內涵在於平等、開放、包容和進取。因為決定進入深圳這座城市的門檻,不是南山區一路飆升的房價,而是城中村相對低廉的房租。幾十年來,深圳是一個什麼人都可以來,不看身份、文憑,只看實力、決心和努力的城市。無數實現人生夢想的人,都是從城中村開始的。

城中村改造,不應丟棄“城中村精神”!

就在6月5日,深圳發佈保障房改革計劃,明確表示深圳將針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專業人才等各類群體,著力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其中,公共租賃住房佔住房供應總量20%左右,面積為30—50平方米,價格為市場價的30%,其重點面向人群包括先進製造業藍領產業工人。也就是說,按照規劃,在未來18年內,符合條件的富士康工人可以直接申請深圳市政府提供的公租房。

不過,18年差不多是一代工人一半的就業生涯,在房租已經上漲或即將上漲的背景下,這一代工人怕是已經等不起了。因此,深圳城中村的改造將如何分攤成本,尤其是如何照顧產業工人的訴求和利益,需要深圳市政府在推行城中村改造時做出審慎的考慮和妥善的安排。

而一個值得提醒的關鍵點在於,城中村需要改造,但“城中村精神”不該在改造中丟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