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不是BAT等巨頭們通往更高級壟斷的新船票?

區塊鏈是不是BAT等巨頭們通往更高級壟斷的新船票?

前言:對於根基深厚的巨頭們來說,佈局區塊鏈在更高級壟斷中的定位暫時還是:不能落後的同時,最好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作者 | 林君

過去1年,區塊鏈在投資界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各種關於區塊鏈變革未來、誰不擁抱就將落後時代的言論甚囂塵上,引得傳統投資機構爭相進入;另一方面,人們對區塊鏈的認知已經逐漸從行業轉變為了產業,可以說,區塊鏈是在一群外人唱衰、一群信仰者的追捧中向前推進的。

隨著區塊鏈熱度上升,互聯網格局開始“被迫”割裂成一個個分散的領地,這些領地裡面有關於“區塊鏈搜索引擎”、“區塊鏈操作系統”、“區塊鏈瀏覽器”等宏大概念的產品,同時,對於區塊鏈創業公司能否搶佔技術高地、互聯網巨頭如何對待這一新興技術的討論也開始熱鬧起來。

最明顯的標誌是後者依靠其原有領域的地位,一旦有絲毫“區塊鏈化”的動作,很快就被公眾放大影響力,但區塊鏈到底是不是巨頭們通往更高級壟斷的新船票?

公開披露與隱形修煉,巨頭們更喜後者

公眾似乎對區塊鏈的印象是,“目前公開宣稱入局區塊鏈的公司都是蹭熱度”,尤其在看到這些公司的股價在區塊鏈加持後“如期”出現幾個漲停,更加驗證了此前的猜想。不可否認的是,這個領域不乏那些因為在原有領域陷入瓶頸,在尋求轉型過程中瞄準區塊鏈的企業。

以阿里巴巴為例,對於區塊鏈這項新興技術,阿里在這方面的探索與應用並不算晚,並且在這方面的應用實踐已經覆蓋了公益、溯源、醫療、存證等領域,早已積累一定的區塊鏈應用經驗。去年3月,阿里巴巴與普華永道合作,打造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7月,螞蟻金服將區塊鏈技術首先應用於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

8月,阿里健康與江蘇常州市合作推出我國首個基於醫療場景的區塊鏈應用——“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10月,阿里與微軟、小蟻、法大大等合作開發“法鏈”,推出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郵箱存證產品等。

區塊鏈在更高級壟斷中的作用幾何?

什麼是更高級的壟斷?互聯網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BAT等巨頭打造的生態已經潛移默化侵入至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區塊鏈號稱顛覆信息互聯網,開啟新一代價值互聯網的技術,能夠給社會帶來哪些巨大的影響各家有各家的看法,尚未形成共識。

當前的區塊鏈能支持巨頭們實現更高級的壟斷嗎?有人對區塊鏈技術發展階段進行了1.0、2.0、3.0,甚至4.0的劃分,並給出判斷說目前正處於 “區塊鏈未來,但已流行”的區塊鏈底層與應用同時爆發式發展的2.0、3.0的過渡階段。

創新技術要給傳統產業帶來毀滅性打擊的難度並非易事,比如保險行業,需要龐大的力量去組織、營銷、品牌建設、客戶服務等等,其次是由於自身壁壘的不足也很容易被既定行業的巨頭反噬。

新技術的研發普遍需要5-8年的週期,憑藉天然的優勢,區塊鏈團隊雖然可以容易進行融資儘可能縮短週期,但區塊鏈團隊在創業過程中,由於行業前期的客觀情況,更容易被其他技術,尤其是海外先進技術覆蓋的風險。以鏈-鏈之間的跨鏈為例,目前已經出現了至少公證人機制(Notary schemes)、側鏈/中繼(Sidechains/relays)、哈希鎖定(Hash-locking)等解決方案,接下來哪一種能留存下來,還得通過實踐才能得到結論。

但凡新興科技,不可能一上來就摧枯拉朽、改造社會,它需要一個成長過程;演進過程中,新的商業模式與既得利益者產生衝突時,也都會遭到巨頭企業以就業、投入、競爭公平性等問題為理由的反對。從BAT對區塊鏈低調而謹慎的公關也可以發現,在區塊鏈發展前期,這些行業巨頭不會也不需要大張旗鼓為區塊鏈搖旗吶喊,建設好當前的互聯網生態才是最重要的。

區塊鏈是不是BAT等巨頭們通往更高級壟斷的新船票?

創新的魅力就在於,面對巨頭的壓制,還是有人不斷嘗試突破傳統領域的桎梏。從2008年中本聰發佈比特幣白皮書到現在不過10年,區塊鏈真正走進公眾視野也就是近5年的事情。而各種宏大概念下的區塊鏈產品層出不窮,目標都是開創區塊鏈世界的谷歌、支付寶,甚至微軟,至少從目前來看,巨頭們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區塊鏈在巨頭尋求更高級壟斷中的定位暫時還是:不能落後的同時,最好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全球科技產業發展幾十年,不管是電子產業、通信產業,還是互聯網產業,中國進入這些新興技術的底層搭建時間都相對較晚,以至於不能掌握這些產業規則制定、玩法的主動權。

對區塊鏈產業發展來說,傳統領域巨頭、互聯網巨頭的加入並不是壞事,數字貨幣價格暴漲帶來的泥沙俱下也好,部分價值投資者/投機者“一夜暴富”也好,我們最希望看到優秀創業者在經歷蟄伏後,突然有一天也能火起來。

畢竟,“區塊鏈給了中國一個超越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機會”。

---end

©推薦文章,請看《緊抓區塊鏈,沉重的大象IBM還能再次起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