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孩子不懂這件事家長也是白費功夫

孩子的成長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家長們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也完全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在孩子不斷成長變化的過程中,許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全家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家裡寶貝也從小備受稱讚,學習好不說,聰明伶俐,琴棋書畫樣樣拿手,參加學校裡的各種大小獎項拿了一大摞:什麼寫作能手、手抄報標兵、演講第一名,人見人誇!小升初考取了市裡的重點中學,全家高興,親戚朋友羨慕。

但令人眼鏡大跌的是,孩子的成績自打進入初中後就一路下滑,初一下學期的期末考竟然考了個倒數,家裡急壞了,趕緊給報各種輔導班,希望在初二能慢慢上去,錢花了不少、也沒少念緊箍咒,結果直到初三的上學期,成績依然止步不前。

家人不願接受原本優秀的孩子成為了差生的事實,孩子也在不斷的受打擊中再也不願努力了,班主任給出的評價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打扮、老跟同學說話……

孩子不肯努力了,當家長的肯定更著急。

現在著急的不僅是孩子的成績,更是孩子的不努力。

我們比孩子更清楚的知道,不努力就一定沒有希望了!

孩子,人生很長,一時的挫折不算什麼,沒有人能始終耀眼於世,但無論怎樣努力的你,一定會獲得收穫!

即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孩子不懂這件事家長也是白費功夫

在今年年初郭晶晶霍啟剛一家三口參加馬拉松家庭跑,賽後採訪霍啟剛爆兒子的料,上次跑他勸兒子累了休息一下,霍中曦說:“不行啊,我停下來就會輸的。”霍啟剛大笑說:絕對不是我的天份,是他媽媽的。

即使如郭晶晶霍啟剛的孩子,含著金湯匙出生,不努力就已經自帶光環的小孩子,也還是需要自身不斷的努力。

即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孩子不懂這件事家長也是白費功夫

《論語•里仁》裡有句話叫做:“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早晨聞道,晚上死去也無憾了,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古人都貴朝聞夕死,作為花骨朵一般正值學習最佳時期的孩子,又怎能不努力的學習呢?

事實上,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習始終是人生的常態,少時是學業、成年後是事業還有各種興趣愛好,無一不是努力的結果。

即使是皓首窮經、白髮蒼蒼才得青雲路,也不能丟掉持續努力的信心和勇氣!

在這一點上宋時的梁灝才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三字經》有云: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

他從小就喜愛學習,不斷進京趕考,但屢試不中,受到很多冷嘲熱諷,在年紀已經很大的時候,很多人都勸他放棄,但他痴心不改並自我勉勵:考一次就離成功近了一步!

直到他的兒子都考上了狀元,他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

最後,還是中了狀元。只不過是在垂老已至、只不過是在考了47年,參加過40場會試之後,雖然這時的功成名就對他已無多大意義。

但至少證明了只要一個人努力不懈、奮鬥不止,即使到最後沒能功成名就,至少也可以滿腹經綸、名垂後世,至少不會給自己留下終生的遺憾!是吧!

即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孩子不懂這件事家長也是白費功夫

不論是誰,不努力,上帝不會照顧你,生活也不會憐惜你。自然界固有的生存法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必然被淘汰!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靠勤奮換來的。舉世矚目的科學家霍金就是很好的例子。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中外聞名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孩子,不論你年齡大小,不論你智商高低,你努力了,即使不優秀,父母和愛你的人都不會怪你,但你不努力,得過且過,未來,生活、事業都饒不過你!

即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孩子不懂這件事家長也是白費功夫

很少有人在小的時候就明白學習的意義,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可以說孩子人生的雛形是需要父母給繪畫出來的。

我們都是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優秀與否只是一時的結果,而不斷努力卻是一生的需要。

生活不是任何人的私人訂製,為了長大後不會後悔: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為了長大後不會對父母的疏於管教不滿,為了長大後不會對生活的力不從心感到灰心失望。

那就應該在學習知識的最佳階段:即在校學習時段,即在年少宜學的時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按時完成作業,讀老師家長建議的書,考好必須考的各種測試,學必學的基礎知識……

世界上不如意的事太多,即使走在這學習的路上倍感吃力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是暫時見不到成效,也不要氣餒、不要輕易地放棄,挫折是人生之路上必經的荊棘,只有擁有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氣,只有拿出披荊斬棘的不斷努力的態度,即使是屢戰屢敗,也終有證實自己實力的那一天。

即使給孩子最好的學習資源,孩子不懂這件事家長也是白費功夫

學習,從來都不是為了獲得漂亮的分數,而是在鍛鍊自己應對未來生活的能力。

作為家長,即使我們給了孩子最優渥的學習資源、物質條件,但孩子的本質能力才是孩子未來成功的關鍵。

比之餘放棄,教會孩子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更大的成功和擔當,未來必會面臨諸多挑戰,唯有不懈的努力才會讓孩子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