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儲大豆、豆油競價交易持續低迷 中儲糧4月以來未再採購美國大豆

今日,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繼續舉行臨儲大豆和豆油的競價交易。從最終交易結果來看,整個交易狀況繼續保持低迷態勢。

根據統計結果顯示,臨時存儲進口豆油(2011年產)成交率僅為12%多一點,全部以5000元/噸的拍賣底價成交,而在大豆市場,臨時存儲大豆(2013年產)雖然成交較好一點,但成交率也僅為34.73%,成交均價為2995元/噸。

而在下週,國家還將進行臨儲菜籽油的拍賣,拍賣底價為6000元/噸。

臨儲大豆、豆油競價交易持續低迷 中儲糧4月以來未再採購美國大豆

從目前國內豆粕市場來看,儘管由於中美之間大豆貿易出現波折,豆粕價格有所上漲,目前價格集中在3100-3200元/噸,但由於今年以來整個養殖業低迷,導致國內豆粕供應充足,油廠庫存壓力較大。而目前國內食用油市場在各種小品種食用油的衝擊下,豆油價格目前也集中在5400元/噸左右。

而且,從大豆進口來看,近段時間對巴西大豆的集中採購,導致我國6-8月將有約2530萬噸大豆進口到港,主要為巴西豆,那麼9月開始還有約1000萬噸,這也意味著本年度大豆的供應問題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另外,來自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消息顯示,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進口關稅,將使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700—800元/噸,較巴西大豆高300元/噸左右。由於加徵關稅後失去競爭優勢,國內企業將大幅減少美國大豆的採購。實際上,截至6月28日,我國已3周沒有新增採購美國大豆,同期累計取消61.5萬噸美國大豆訂單。

中儲糧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今年4月以來中儲糧未再新採購美國大豆,轉而全部採購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為主的南美大豆。歷史數據顯示,從中儲糧集團油脂公司的情況看,2017年進口的大豆26.2%來自巴西,43.2%來自阿根廷、烏拉圭,30.6%來自美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間在我國降低美豆採購的同時,卻也造成全球大豆貿易格局在發生轉變!

據來自阿根廷的消息顯示,阿根廷穀物出口商協會(CIARA-CEC)負責人GustavoIdigoras表示,2018公曆年阿根廷將會進口600萬噸大豆。據悉,作為全球第三大大豆出口國,今年阿根廷大豆產量大幅降低至3900萬噸左右,已經不能滿足其國內需求。1月到4月份期間,阿根廷已經進口184萬噸大豆,而大豆進口的來源國為美國。

而在我國採購加大的巴西市場,巴西《聖保羅頁報》7月6日報道顯示,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在中美貿易爭端的背景下,中國方面會進口更多的巴西大豆,因此巴西當地的加工廠商就不得不進口美國大豆,進口量在50萬噸到100萬噸之間。

由於中國採購巴西大豆,導致巴西大豆價格大幅上漲,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離開巴西市場,轉向美豆市場。

而來自美國的數據也正在證實這一現狀,美國商務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5月份美國大豆出口產值達到41.4億美元,比4月份多出近一倍,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6月份大部分時間裡的大豆出口量甚至更高。

從4月份第一週到6月份第四周期間,美國對埃及的大豆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近四倍,對越南和臺灣的出口增加三倍,對荷蘭的出口增加兩倍,對其他亞洲國家的出口增加20%甚至更多。

當然,這種狀況顯然讓我們看的有點彆扭——至少巴西的大豆出口價格不能一直這麼漲下去。而從長遠考慮,由於夏季主要是南美大豆的供應,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進入10月份之後的大豆供應問題。

針對目前大豆市場面臨的錯綜複雜的問題,有關部門已經在尋求新的養殖方案,降低豆粕的使用量;另外就是對東盟國家相關產品進口放寬,緩解未來國內肉類食品供應;此外,我們還有更多的選擇是對部分國家粕類市場進口放寬限制,比如來自印度的豆粕和菜粕等油粕進口。

另有最新消息顯示,在今年早些市場,中糧已經開始加大對俄羅斯的農業投資——儘管目前俄羅斯市場面臨諸多問題,但啃下來這塊骨頭肯定對未來我國的食品供應有巨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