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爲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在34年前的北京,柳傳志在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曾茂朝的支持下創辦了聯想集團的前身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而這個時候的任正非還在單位裡面工作,華為還不在任正非的腦海中。

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為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因為早年在研究所做了13年的磁記錄電路的研究,連續得過好幾個獎,可是做完以後卻什麼用都沒有。也正是因為這樣為日後聯想成為跨國企業的買辦打下了伏筆,別說是柳傳志,這個放在大部分人身上都會覺得技術沒什麼用,這大概也是聯想註定的命運吧。

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為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聯想裡面還有一個大功臣這個人是倪光南,倪光南跟柳傳志對於聯想的發展戰略持反對態度,他認為聯想作為計算機研發機構開辦的公司,必然有義務芯片製造的核心技術發展。而不是成為一個組裝廠,以此依靠中國廉價的勞動力賺點快錢。就這樣,他們兩個人水火不相容。在聯想成立後的第十一年也就是1995年的時候,柳傳志接任計算所所長之後,利用權力把倪光南“請”出了聯想。這樣,聯想就確定了往後幾十年的發展之路了。

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為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大概那個時候的柳傳志難以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把錢花在技術研發上面,他更不知道任正非為了研發出來中國的程控交換機去借高利貸的決心。於是他把程控交換機的市場讓給了華為,讓華為得以壯大。又在後來他又把倪光南建設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公司的努力,於是中星微也起來了。為了把倪光南對聯想留下的印記,只要是他開創的事業全部清除。於是,聯想的所有核心技術上面的努力都付之一炬。

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為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從這個時候上面來看,現在的華為跟中星微第一個要感謝的人是柳傳志,沒有他給聯想定下的戰略。說不定就沒有它們今天的這樣的體量。也許任正非在那會就因為研發出來的交換機競爭不過聯想無法佔據市場還不上高利貸而倒閉。其實,柳傳志也並沒有錯,一個企業要往哪個反向發展,那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不做核心技術只做代理加工的企業在中國多了去了,這些企業在未來被時代淘汰或者苟延殘喘,也只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

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為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就像是一個人有考上北大清華的能力卻偏偏要去藍翔開挖掘機,那是他自己的事情。那為什麼聯想這些年來會遭受到廣大網友的詬病。甚至在投票事情上被扣上不愛國的帽子?投票的真實情況我們且不論,因為我們看不到真實的數據,只是各個大佬馬雲、任正非等已經聲援過聯想,想必在大是大非上聯想還是分得清的。

不做核心技術的企業那麼多 為何聯想被一面倒討伐?

聯想在廣大用戶心中的形象相信有有一半是因為它的定價策略,同樣配置下的產品國外的售價就是比國內便宜,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在日積月累之下,用戶對於聯想的怨氣越來越大又投訴無門,在各大論壇平臺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聯想負面,於是也改變了一堆吃瓜群眾對聯想的企業的看法。這樣,在廣大用戶和吃瓜群眾的眼中,對聯想的形象越來越有偏見,於是才會出現不利於聯想的消息就出現一面倒的討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