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教師會成爲高收入人羣嗎?

未來5年,教師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1

未來五年,教師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未來十年二十年,都不會!

這是由教育的行業特點決定的,教師是吃財政飯的,教育本身不創造財富價值,是通過人的培養,提高人的素質,從而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的,對社會的貢獻是提供智力支持。這些特點,決定了教師的收入,只能來自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無法參與初次分配。

不僅是教師,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以及公務員,都不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因為這些職業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方式是相同的。

現在我國教師的收入水平,處於行業下游,中央提出的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不是讓教師成為高收入人群,也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教師的收入水平,達到行業中游偏上的水準時,就是令人羨慕的職業了。

這在國際上大體也差不多,一個國家,教師的收入水平達到中游偏上時,就已經不錯了。因為教師的職業相對穩定,基本上沒有後顧之憂,這一點,本身就是令人羨慕的。如果,收入水平達到中游偏上,優勢就大大顯現出來了,不是高收入人群,同樣令人羨慕。

未來5年,教師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2

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在我國長期處在偏低收入階層,將來一段時間內也不太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但隨著經濟不斷髮展,可以樂觀地預見,會越來越好,如果成為中等收入者,教師行業吸引力將大增。

一,教師的工作不能直接創造財富。還是那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工作接力式的流程,培養人才,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然後再碩士,博士等等,一系列過程,再由培養出的人才間接地發明創造,才可能出成果。這樣漫長的過程中的一切花費都由國家財政支付,老師乾的都是前期工作,並不能直接產生收益,不是工廠生產商品,不可以計件,不能立杆見影。也就是靠二次分配,領取工資。

二,教師的數量龐大,目前國家財政承擔有難度。為了教師待遇增長,國家已經在教師身上花費不小了,近兩千萬中小學教師每次調工資,開消巨大。在國家經濟並不富裕的今天,不可能用去大量預算給老師高工資,有很多緊要項目進行綜合考慮,合理計劃,單獨把老師的工資提到很高的層面,顯然不現實。

三,隨著社會發展,教育科技含量的增加,教師素質的要求提高了,有可能教師收入大增。國家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國家富強了,加上教育科技的發展,教師也成了高科技人才,教師的工作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有可能大弧度增加,到時候成為中等收入者,完全有可能。那麼,教師真正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自然而然了。

未來5年,教師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3

現在的教師也分為很多種。有公辦在編教師、民辦教師還有培訓學校的教師等。

先說第一類,在編教師,這一類教師人數最多,近年來國家一直在說提高教師待遇,為什麼提高?因為工資低啊,喊的口號是要和公務員工資標準持平,但具體來看還是有差距,不過現在每年在漲了,5年達到高收入,我覺得還是不可能,最多達到小康。高收入的話,在我們這個小地方,我認為最少得10000左右吧。

第二類,民辦教師,也就是現在興起的很多私立學校的教師,這些教師的收入其實已經達到高收入的標準了,但是他們付出的也多,工作量也大,很多事情都是公立學校教師不用做的,比如說,要招生,叫定期和家長溝通。民辦學校的管理,就類似於公司的性質了,多勞多得,要想獲得高收入,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第三類,培訓學校的教師,他和第二類民辦學校的有點類似,不過還是有區別的,因為屬於課外輔導機構,門檻比較低。生源和品牌是最重要的,工資水平要略低於私立學校,個別突出的也是高收入群體。

4

首先打消你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僅是未來五年未來十年二十年,教師行業整體都不可能成為高收入人群。原因有三:

一、體量大

高收入人群註定不是屬於一個人口數量龐大的群體。在中國,除了農民和工人之外,就屬教師的人口數量基數最大。全國數千萬教師怎可能靠國家財政整體大面積大幅度提升待遇?假如你是國民財富分配者,你會這樣分配財富嗎?

二、風險小

高收入是必帶來高風險,比如風險投資,比如商業行為。多少人財富縮水,投資打水漂。那麼多做生意的商界人士,成功者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會經歷折本失敗的體驗。教師雖然工資收入低,但幾乎不可能虧損。對於不承擔高風險的教育人來說,穩定已經成為其工作配套的一大優點。至於被殺被罵被投訴雖常有發生,卻無經濟損失,故教師普遍高收入近乎奢望!

高收入是必帶來高風險,比如風險投資,比如商業行為。多少人財富縮水,投資打水漂。那麼多做生意的商界人士,成功者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會經歷折本失敗的體驗。教師雖然工資收入低,但幾乎不可能虧損。對於不承擔高風險的教育人來說,穩定已經成為其工作配套的一大優點。至於被殺被罵被投訴雖常有發生,卻無經濟損失,故教師普遍高收入近乎奢望!

三、創新弱

高收入者一般都有源源不竭的創造動力,能夠想出新點子,發明新產品,創造新模式。很多創造出來的事物能夠引領潮流,滿足市場需求,帶來經濟效益。大多數教師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只能單靠薪水度日,如何能實現高收入?

那教師是不是永遠不可能發財了?對,絕大多數教師若無非常規路徑幾乎都不具備可能性!

未來5年,教師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5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專家上世紀末的調查報告,全世界教育資源分佈很不平衡,80%的資源分佈在占人口20%的發達國家,20%的教育資源分佈在占人口80%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但中國經過1990年代教育調整改革以來,政府財政對教育加大資金投入。經過30來年的運作,如今的中國,已經不缺教育資源了。但優質教育資源依然稀缺。也就是說,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是不平衡的。一、二線大城市較多,中小城市較少

以武漢為例,共有大學82所,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有10所一本大學,其中211大學7所。二本大學12所。三本23所,高職高專30所。軍事院校7所。大學在校學生約57萬多人,包括碩士、博士、博士後及外國留學生。武漢有省級重點高中50所,以每所高中2千多學生估算,可容納10多萬人。這種強大的資源配置,任何三、四線城市根本不可比擬。

優質教育是什麼概念呢?首先是有優秀的教師和學生。然後是有優良的校舍及教育教學物質條件。還有科學嚴謹的管理及其制度、方法、措施等等。用瞬時判斷法,就可以判斷一個學校的優劣。當你走進一所學校,一切都井井有條,課堂安靜而專注。這是一所優質學校。與此不同的學校也有,校園嘈雜紛亂,上課時間還有學生竄出竄進。這是一所糟糕的學校。坎曼爾詩箋雲:名門出傑子,好木出良材。

談到教師的工資待遇問題,這雖然是個庸俗的話題,但也是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人是英雄錢是膽,文錢難死英雄漢。在改革開放之初,出現了萬元戶,當時教師的月收入在36.5元到76元之間,年收入遠低1千元,大約有5%左右的教師棄教從商,下海做生意。隨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工資逐漸加起來。最初是一刀切,大家都差不多。齊步走,三年加級加薪,人人有份,教齡越長的工資越高。並不太重視教學效果和成績。之後推行教師職稱制和全員合同聘用制,強調教育教學效果和業績。獎優罰劣,獎勤罰懶。於是教師的工資就有了檔次區別,同時,又有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優秀教師可以向優秀學校流動。不太優秀的可在教育局系統內調整,去二類學校。但總體上保持穩定,不傷筋動骨。教師的工資,分檔案工資和“活面”工資兩部分,檔案工資由政府財財撥款,按時按額髮放。活面工資政府財政不管,由學校自籌,政策規定可以發,發了不違紀違規。學校沒錢也可以不發或少發。本科大學和重點高中一般不差錢,可以足額髮放。體現了優質優價的經濟學規律。

中國地方廣大,各地經濟發展也不平衡。深圳市的教師工資比較高,目前年收入大約在20萬上下。武漢就低了一半,大約在10萬上下。武漢初入職的教師月收入在5千元左右,高級教師在7千元左右。每年有14個月的工資,再加上全勤獎、勞動保護、年終獎、高考初考獎、假期旅遊經費等項,再加住房公積金按1比1補貼。總體平均工資略高於武漢市目前7100元/月。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教師工資會逐年提升。據我的瞭解,武漢市重點高中和優質初中的教師,除少數初入職的青年教師外,大約80%的教師都有房有車。學校裡的非教育教學無技術職稱的職員和工人,工資收入要低二到三成。

教師是一個穩定的職業,英國有諺語說:流動的職業不聚財,滾動的石頭不生苔。中國現在不缺教師,但優秀的教師不足。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儘管網絡上有各種謗言和歪理邪說,皆不足取信。相信會有更多的優秀青年加入到教師的行列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