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已無商品房

1992年,中國資本市場剛剛起步,在滬深兩地,出現了一種新事物——“新股認購抽籤表”,股民通過購買抽籤表,可以獲得申購新股的權利。在當時,一級市場申購到的新股,在二級市場就意味著財富的成倍增值。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在鉅額利潤驅使下,哪裡有新股發售哪裡就會爆發搶購狂潮。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發佈新股認購抽籤表發售公告,宣佈1992年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籤表500萬張,中籤率為10%,每張抽籤表可認購1000股,每張身份證可花100塊錢買一張抽籤表。而在1991年,深圳的新股認購抽籤表首次發售,價格僅為1元一張。

全國各地的人帶著成千上萬張身份證紛至沓來,赴深的火車票也被翻炒數倍,排隊者前心貼後背緊緊擁抱在一起,當天下午還下起了傾盆大雨,但是此時,就是九雷轟頂也難撼動人群半步。到晚上,就宣佈500萬張新股認購抽籤表發行完畢。

當時排隊的人不會想到在26年後某個下午,自己仍在深圳街頭排隊爭取一個搖號資格,只是這次是購房的資格,巧合的是,23號深圳也在下雨。

1

據房信網信息顯示,住宅備案價格75295-92664元/平米,備案均價85524元/平米。而查詢鏈家、安居客等數據,近兩個月華潤城一期就成交了十幾套,多數是80多平的2-3房剛需型,價格基本正在10-11萬/平,與備案均價差了2-3萬,以90平米算,如果搖號中籤,就相當於彩票中獎賺了180-270萬。

不僅如此,從地段和配套看,華潤城潤府的性價比很高。此次預售將於6月27日在公證處搖號,並於次日選房,留給深圳土豪的時間不多了。在短時間內要湊齊無房證明、徵信記錄、以及200萬保證金,而家庭有房的還要先去離婚。上週的南山不動產登記中心、六大銀行網點、婚姻登記處人頭攢動。

 這已經不是深圳“打新房”第一次上頭條了,前幾周招商雙璽搖號也引發了全城熱議。上次招商雙璽的5000萬的土豪蹲牆角,這次1000萬身家的土豪冒雨排隊,一想到有錢人比你還拼,不禁流下羞愧的淚水。

2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半市場化半行政化的市場,即是經濟維穩利器,又是攸關民生的關鍵,這種矛盾必然衍生出扭曲的價格與市場。

回顧過去的經驗,從2008年次貸危機後,經濟增長乏力,實行寬鬆政策,經濟不見起色,在配合以房地產寬鬆,最後房價快速上行。而後又再重拳調控。再陷入緊縮,經濟停滯,再次啟動寬鬆,祭出房地產。

世間已無商品房

終於,這一次央行和管理層高舉調控的鐵拳,衝進市場。這一次調控要比以往堅決。“房住不炒”的精神下,再苦也要咬牙堅持限價、限售、限購、限貸。

就像股市一樣,被調控的一手房變成了一級市場限制市盈率的IPO,與更加市場化的二級市場形成了價格倒掛,二手房價成了一手房價的錨。這種人為的套利空間,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充滿智慧的對手盤的人民群眾又豈能放過這種機會,就跟26年前不會放過打新股一樣。

下圖展示了深圳房價的精準調控。

世間已無商品房

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的數據,5月份主要城市二手房和新房房價如下,總體而言都是一二級倒掛,而深圳可能是關外二手房成交剛需盤較多使得均價略低一些。

世間已無商品房

有利益空間就有尋租空間。92年新股抽籤認購表設有300個發售點,買不到的群眾舉報了95個發售點,經過徹查,涉及到金融、監察、工商等20個單位75人,最後有9人被公開審理。

歷史總是不斷重複。由開發商主導搖號的西安,就有公務員等通過打招呼,遞條子,最後也是被民眾發現舉報,曝光後項目被人調侃是事業單位的家屬院。但這個是技術問題,不難解決,國內其餘七個搖號城市都是公證處主導搖號,相對能最大程度保障公開、公平、公正。

世間已無商品房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種脫離市場的扭曲的“雙軌制”價格,最後都會以其他為代價補償。以前盛行雙合同、喝茶費等,現在查的嚴,開發商都不敢搞了。

只能按照限價規規矩矩的賣,最後只能引發大眾套利性地搶房,一哄而上買買買,必然也會扭曲真實的供需關係。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城市限價搖號,最後,湧入的套利資金越來越多,結果只能是演變成房子是用來炒的,股票是用來住的。

3

上世紀90年代,全額存款中籤打新股,投資者抱著現金在不同城市流竄,差點造成城市銀行擠兌。2015年股災後,股民紛紛質疑繳款打新會是從股市吸血,後來改成根據持有股票市值打新,後繳款。但是,今時今日,沒想到,出了房子搖號這個抽血機,像杭州兩個盤凍結資金就達到300億。

不過,躺槍的卻是股市和P2P。雖然股市短期波動影響因素眾多,但是這次明顯是資金面緊張,去槓桿是主因,樓市打新凍資抽血也有所影響,股民再次被收割了一把,“房奴”再次戰勝股民。

而近期上海一些P2P崩盤或許就是房子打新凍結資金給帶崩的,似乎房子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任何動作的蝴蝶效應傳導到最後都是“房子所至,寸草不生”。

世間已無商品房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寫下: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年輕時都覺得自己會生猛下去,直到遇到房價這個鐵錘,才發現自己是那頭“捱了錘的牛”。

在股市的收割和房價的捶打中,終於明白了,上帝在馬太福音裡說:凡是少的,就連他僅有的都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予他更多。無房者陷入求而不得的焦慮與痛苦中。

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緊縮-寬鬆-緊縮-寬鬆循環後,屢屢對賭成功,實現了階層躍遷,但是等攀爬到上面時,發現不知何去何從,而理想已變為不求增值只求保值,最後只能不得不把自身利益綁定在房子上。

突然整個時代魔幻地出現了這樣一幅場景,央行很焦慮,土豪也很焦慮,無產者也很焦慮。

世間已無商品房,有的只是一個所有參與者都認可的賭具。

4

26年後,短短兩天時間就要湊夠三大件(無房證明、徵信記錄、以及200萬保證金),那些在南山不動產登記中心、六大銀行網點、婚姻登記處不斷跑的人,因為缺少一份資料而錯失一筆200多萬的財富,眼神大概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