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是機遇?還是風險?

互聯網改變了你的生活嗎?你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嗎?

與此同時,你是否又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問題呢?

但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對於互聯網到底安不安全,也引發了大眾的熱烈討論。

為何互聯網信息難以辨別真假?

若干年前,當我們學會“網上衝浪”時,長輩們會左叮嚀右囑咐:“網上的東西,你別信!”

若干年後的今天,當長輩把網絡上傳播的謠言帖子轉發給我們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假的,網上的東西,你別隨便信!”

深思!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是機遇?還是風險?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迅速普及,讓信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當識別信息真偽的難度越來越大,獲取準確信息的成本也就越來越高,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信息的來源越來越寬廣,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速,信息的碎片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大量信息中只有一小部分有價值,甚至還摻雜很多虛假信息在其中。要想去偽存真,不僅要從海量信息中捕捉到關鍵碎片,還需要將準確的碎片拼接完整,難度非常大。

3.為了“眼球經濟”、“有趣好玩”,有人偽造內容,製造話題;也有人是以開玩笑的心態製造和傳播不實的內容,甚至以能騙到別人為榮。這些有意而為的假作品,一般人基本識別不出來。

隱私被洩密成常態

大家都被電話營銷和垃圾短信騷擾過,而且有時信息相當精準,比如:在房產中介登記之後就接到了無數的詢問電話,車險即將到期時會接到各家保險公司的報價信息。

一開始很多人也並不介意讓互聯網公司知道自己的行為特徵,李彥宏甚至還說國人喜歡“用隱私交換便捷性”。

無論BAT怎麼澄清,大家還是不相信這只是巧合,認定互聯網公司是在監控自己的隱私信息,相互提醒不要使用這些業務,這已經不是個案了。

大數據讓人無處遁形

你的淘寶可以精確地瞭解你的需求,“猜你喜歡”可以知道你最近是需要姨媽巾,還是痔瘡膏;

今日頭條可以準確地瞭解你的閱讀興趣,給你推薦明星的八卦,或者是國家大事;

滴滴打車殺熟,更是讓我們看到大數據對我們消費的影響,同一個產品針對不同客戶的報價有所不同,互搞“價格歧視”、“殺熟”就讓大家感覺很是不快。

深思!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是機遇?還是風險?

雖然互聯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但是也帶來了諸多便利。互聯網的開放和透明,讓虛假信息和謠言能迅速得到澄清,促進相關法規的完善,加大了洩漏個人隱私的違法成本。我們還是相信,大數據的發展、運用一定會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效率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