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有時候對於“明顯新工”的藏品,持有人一臉懵:怎就個“一眼仿”了呢?

是的,累積這方面的書山了但不等於就擁有了這方面的知識;收藏這方面的文章了但不等於就懂得了古玉辨玩的奧妙——即使按圖索驥,仍然有可能南轅北轍。讀了多少書、學了大量文,依然一臉懵的原因是一個字:躁。

大多數辨玩人與仿玩人一樣。仿玩人在沒有弄懂古文化內涵的情況下,匆匆忙忙幾天就依樣畫葫蘆地完成一件可能古工幾年才能完成的作品,怎能神形具備?辨玩人在甚至都沒有掌握歷史文化梗概的情況下,囫圇吞棗看幾本書瀏覽幾篇文就按圖索驥辨真仿,怎可能讀懂人文幾千年?大家一同犯了“高效率”“快節奏”的時代病。

雖然與時俱進仿也高,但是任何仿都離不開“工”這個基礎,所以認真識別古、今工上的差別,依然是一門無法逾越的基本功課。

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學步的感悟是:古玉再精美絕倫都是人工作成的,識工沒有神秘的密招,只要一個字:靜,靜下心來細細辨識牢記於心。

(一)解玉砂砂痕的辨識

古玉製作必須要用到介質“解玉砂”(參見《古玉學步(10)(11):解玉砂痕一點通》),雖然有部分精細的後期打磨會盡量磨去解玉砂痕,但是再精細的打磨都會在邊邊角角處留下解玉砂的蹤跡,新仿古玉也會留下砂痕,則弄清楚古工砂痕與新仿砂痕在本質上的區別,是辨古認識今的關鍵所在。

下面圖1屬於“一眼假”的新工砂痕(圖1):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1-1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1-2

下面圖2則是標準的古砣工解玉砂痕(圖2):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2-1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2-2

痕跡是由工具所決定的,要了解痕跡的根本區別,則必須先弄清楚古今工具的區別。

古砣工用砣機具帶動潮溼的解玉砂琢玉,唯有砣機(圖3)具是固定的、其餘砂與砣分離都處於動態之中:砣的工作方向是進——退——進——退,解玉砂隨著砣具方向的不斷改變而遊離不定,加之手持工件玉料的位置變動,帶來古砣工解玉砂留下的痕跡特徵是:砂痕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粗或細,進退不一、遊離不定,稱為“古拙”。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3

現代仿古雕刻則使用高效率的電動工具(圖4),金剛砂粘結在鑽頭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帶來的砂痕特徵是:深淺、寬窄一致,呈階段平行狀,痕跡固滯,堪稱“呆板”。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4

回頭看在砂痕上圖1“一眼假”與圖2“開門真”的區別所在(圖5):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5-1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5-2

由於仿工的不斷進步,機器打稿手工修磨的仿古玉越仿越像,所以即使辨認出有砣工解玉砂痕,也要謹慎下結論,要看是否整體表現為古砣解玉砂痕特徵,因為手工修磨的仿古件,由於要出工效的原因,往往是無法全部修磨到位的(圖6):

古玉學步(72):何以一眼識仿形 屏氣靜心辨工痕(1)

圖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