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新原乡太平街村党支部书记刘墉心系群众谋发展担当作为顾大局

  刘墉,男,现年47 岁,中共党员,现任原平市新原乡太平街村党支部书记。提起这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当地干部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有加。刘墉早年从事商业和文化产业,经过辛苦打拼已在业内小有名气,但他情系桑梓地、致富不忘众乡亲,自2009 回村任村干部以来,坚持十余年如一日,勤勉奉献在农村工作一线,历经村理财小组副组长、村委主任助理、村支书助理等多岗位锻炼,2017年以高票当选为太平街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胸怀发展大局、情系全村群众,担当尽责,务实苦干,出色地完成了原平市重点项目的配合协助工作,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夯基固本,建章立制,构筑一流战斗堡垒

  作为村一级党组织,支部建设事关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刘墉同志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班子建设,他始终认为强有力的班子是做好新时期村委工作的前提基础。基于此,顺应新时代农村工作需要,围绕全省深入开展的“三基”建设工作,他团结带领村支委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深入抓好支部三基建设工作,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严格规范开展支部“ 三会一课”,组织带领支委班子成员订计划、抓学习、做笔记,绝不走形式、走过场,让支部工作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同频共振。为促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开展,刘墉大刀阔斧开展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太平街党支部工作手册》《三基建设实施方案》《太平街党支部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对成员职责内容、行为规范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从源头上规范了“ 两委”干部行为,提升了两委主干的履职能力。刘墉十分注重两委班子干部团结,“两委”班子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干事靠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两委”班子凝聚力空前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工作开展,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肯定表扬。

  顾全大局,倾力支持,将支部建在征迁工地上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越是考验党员干部党性的关键时刻。2018 年,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原平市启动了史上最大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城市东郊的新华街、太平街、解放街三个人口大村。太平街村整体需征迁260 余户800 余人176 处宅院、总面积61000 平米,刘墉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三街棚改项目太平街片区总负责人,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面对城市拆迁这一发展的共性“难题”,他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闯劲,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畏难、不避事、不怕苦,在时间紧、任务重、阻力大的情况下,统筹协调,积极配合,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抓党建、促棚改,抓三基、促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将支部建在拆迁工地上,团结带领村“两委”全体成员及60 多名工作人员,昼夜奋战在征迁一线,大家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挨家挨户讲政策,深入田间地头做工作,热情服务征迁群众,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着力将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排除干扰阻力,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被征迁村中,率先完成征迁任务,取得“签约率第一、搬迁率第一、拆迁率第一”的优异成绩,受到了市委书记“这个支部有力量,工作做得很出色”的高度赞扬,为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热忱服务,善抓善管,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

  返乡创业的刘墉,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他顺时应势,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发挥自身文化策划专业优势,组织专业人员,重新修订了全村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原平市国学小镇的发展目标,争取将村集体闲置烂尾工程打包,重新启动,发展为村集体优势项目,预计可实现就业300 余人,可实现利润500 余万元,盘活集体资产近3 个亿。他敢于坚持正义,敢于动真碰硬,为解决村两委班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他下定决心砍掉了“吃空饷、挂空岗”人员60 余名。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节省开支120 余万元,并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村民福利事业,及时发放全村养老金,解决了保洁人员工资拖欠问题,受到全体村民的交口称赞。为维护村集体利益,他对全村三资进行摸底清查,收回拖欠租金60余万元,违法占用资产多处,彻底改变了集体资源被无偿占用多年的局面,杜绝了集体经济跑冒滴漏,塑造了强有力的党支部形象。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采取集体扶持、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太平女子威风锣鼓队及盛世醒狮表演艺术团,聘请专家指导排练,提高表演艺术水平,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刘墉深深扎根农村,乘着十九大的浩荡春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基层干部的光荣职责,用自己的忠诚担当,尽职履责,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本报通讯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