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品名篇佳作,觀世間百態,享人文情懷

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對成都的讚美:天府之國、休閒之都、美食之都、娛樂之都、耍之都!而在我由衷的感慨裡,冠之以——“智慧成都”。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四川是我的故鄉,闊別40年來,不知有多少次到過成都。儘管每一次到成都都是過客,但卻每一次都有一番新的感受。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成都名小吃,最最令人難以忘懷:擔擔麵、鍾水餃、龍抄手、賴湯圓、川北涼粉、夫妻肺片、棒棒雞、紅油兔丁、水煮肉片、回鍋肉……譽滿神州!到成都時間再短,公務再忙,親朋好友都要邀約去吃一餐才安逸、過癮,來了就不想離開成都!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當然,成都平原海拔低,四周群山環抱,江河川流不息,藍天白雲少有。自古已有“蜀犬吠日”之說,近些年來,城市規模膨脹,人口快速發展,汽車數十倍增加,工業製造也數十倍增加,水霧加人霧,使成都的太陽更顯珍貴,冬天不見太陽是常事。如果哪一天陽光燦爛、天空湛藍,成都人不說振臂高呼,起碼都會從內心發出一聲感嘆:今天真爽!老人們、孩子們都會走出家門,沐浴陽光。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正因為成都的太陽珍貴,很少紫外線的強烈輻射,養育了成都妹子美的皮膚、美的身材、美的容顏!最為生動地演繹了成都妹子的美,是一道城市的獨特風景線!美人、美食、美景的美輪美奐,讓世人慕名而來成都;而李冰父子、李白、杜甫、蘇東坡、巴金、郭沫若等古今名人大家,更是讓世人崇敬。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今年中秋,是我工作40年第一次休假半月,攜夫人回成都,陪伴90多歲高齡的慈母。我們居住在清水河畔,相鄰杜甫草堂、四川博物院、文化公園、浣花溪公園,遊覽了天府新區、洛帶博客小鎮、黃龍溪古鎮、南湖新區、環球中心、鐵像寺水街、寬窄巷子、錦裡、清源際藝術中心、巴金、郭沫若紀念館、四川美術館、邱笑秋香格里拉藝術中心、金沙遺址、濃園國際藝術村、千高原藝術空間,以及眾多的美食街、農家樂,感受成都已成為時尚的國際大都會。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白天恵風和暢,夜晚熙熙攘攘的成都人和遊人,好吃好玩,喝茶打牌,談天說地,悠然自得,悠哉樂哉!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由此我體會到,成都人更文明、更有追求了。在全球經濟下滑不景氣的情況下,潤澤千秋的都江堰仍然生機盎然。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萬達集團投資500億新建成都萬達文化旅遊城,獻給世界文化樂園。參觀者、購房者人山人海。成都數以千計的時尚高樓、無數寬敞的大道,感受到成都的經濟繁榮。據瞭解,世界500強企業已有兩百多家落戶成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處處顯示。就連農家樂、小食店都上檔次、有品位。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我在思索,我在發問:成都之變源自何處?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2015年9月30日鳳凰網顯示:美國報告稱,中國今年表現最好的城市是成都。報告全文是這樣表述的:美國知名經濟智庫米爾肯研究所發佈一份報告,根據中國城市表現情況排行。報告以就業收入增長情況、經濟產出外資以及高附加值產業情況為指標,將中國城市分為三檔:34個大城市被列為第一第二檔,232箇中小城市進入第三檔。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出人意料的是,34個大城市位列榜首的不是北京、上海、廣州,而是成都。報告指出,成都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理由是成都是理想的科研教育基地,善於培養吸納人才,航空、航天以及電子工業發展突出。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除此以外,成都還在稅收吸引外資等方面享受中央政策的支持。看到這一消息,我的第一感覺是興奮!我是川人,為成都的發展而高興。高興之餘,也感到有些詫異:北、上、廣為什麼排在成都之後?細想起來,美國經濟學家的分析也言之有理:素有勤勞、勤學、智慧之稱的四川人創造了智慧的成都!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我曾為昆明四川商會寫過會歌,歌中寫道:“哪裡有人煙,哪裡就有勤勞智慧的四川人;哪裡有菜香,哪裡就有美味可口的川菜香。”既然四川人的智慧覆蓋全球,創造了無數的人間奇蹟,為何就不能創造最具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城市——成都呢?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智慧成都”,是客居他鄉的川人對成都最誠摯最深情的讚美: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人傑地靈老天府,耍都食都譽五洲。

鄭明眼中的智慧城市,成都,成都!

鄭明,四川資中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筆會中心會員,中國文聯第八屆、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八屆全委會委員。當過知青、戰士、記者、歷任雲南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雲南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現任雲南省政協第十屆、十一屆委員、雲南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先後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作家、解放軍文藝、民族文學、詩刊、音樂創作等報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歌詞、報告文學、通訊、消息數百篇,著有《人生春華談人生》、《詩畫雲南》、《突發公共事件輿論引導方略》,主編有《雲南當代寫作文學》、《轉業寫官兵語錄》、《雲南十大名鎮》、《經典雲南》、《今日雲南》、《向世界說明雲南》、《雲南古今各名鎮叢書》,策劃編寫《雲南女性文化叢書》、《哲學理論創新叢書》;策劃組織《走進藝術節》、《走進昆交會》、《走進世博會》等活動均在海內外產生熱烈反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