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常言道,一鋪養三代,現在卻變成了

一鋪坑三代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其實,近年來不少佛山人耳熟能詳的商業體都已經衰落了,比如南海廣場、比如流行前線。

在當今電商、租金上漲等因素衝擊下,有些商業體甚至還沒有興旺過就已經衰落下去,比如佛山義烏小商品城。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有網友吐槽她的義烏小商品城鋪位生意不好,就連轉讓都沒有人接手。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人人都在說實體難做,但推銷廣告上的收益率卻一個比一個高。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蕭條的佛山義烏小商品城

說起義烏小商品城,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小時候去批發市場的場景,密集的小商鋪,吵雜的人流。

但見到佛山義烏小商品城的時候,只有滿目的蕭條,整個商品城內難以看到一個活人在走動。

這個位於禪城佛山大道西側的商品城門口停滿了汽車,但卻難以看到顧客。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臨街鋪面連續五間店鋪大門緊閉,店鋪內空空如也,沒有店員更沒有貨物。

商品城內部,強勁的冷氣呼呼的吹,但整座建築物內都是靜悄悄的,也看不到顧客的身影。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店主:一個月只有十幾個上門客戶

“這裡工作日都這樣,看不到人影。”其中一位店主吳小姐感嘆道,“週末的時候會好點,如果搞活動人氣才能旺點。”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兩年前義烏小商品城開業,我就來開店了,現在生意真的不好做,好的時候一天能有七八個客戶上門,差的時候一個月都沒有10個客戶。”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因為沒有客戶,而玩手機的店員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遠離扶手電梯的商鋪都是空蕩蕩的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一家兩年前獲得裝修許可的店鋪,現在還沒有裝修。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整個義烏小商品城最熱鬧的店鋪,就是負一層的兒童玩具區,附近的街坊會帶小孩子來逛逛。

實體店的艱難生存

1982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義烏建立了小商品城,在那個沒有網購的年代,憑藉著貨源集中、價格便宜而得以迅速擴張,全國各地紛紛模仿,一時間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義烏小商品城。

電商衝擊

近年來,互聯網購物越發興旺,小商受收到的衝擊尤為明顯。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6年,我國網絡購物用戶人數從2.42億人增長至4.67億人,增長近一倍。

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從1.31萬億元增長至5.16萬億元,年均增長40%。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許多顧客在詢問價格時都表示:“網上賣的質量也跟這差不多,還便宜。”當電商發展,物流業逐漸發達時,小商品城這種模式就顯得競爭力不足了。

實體店老闆談論最多的是“都要被網店給頂死了”,“都去網上買東西了,誰還來店裡啊”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租金成本壓力山大

除了電商衝擊外,租金等成本的上升也是廣受詬病的一個因素。

距離佛山義烏小商品城不遠處,江灣跨線橋旁的佛山市國際陶瓷展覽中心的商戶也是深有感觸。

陶瓷作為佛山的支柱產業,在佛山可謂是根基深厚,但近幾年來不少店鋪也都紛紛關門,甚至有些店鋪已經空置了一兩年都沒有租出去。

“一鋪養三代”變“一鋪坑三代”!

“租金漲、人工漲、材料漲,成本不停的漲,競爭這麼激烈,你還不敢隨便漲價,所以現在假貨、劣貨才這麼多。”不少店主都在訴苦。

以前老人家常講一鋪養三代,但現在一些曾經繁華的街道上,不少店面已經空了,隨處可見掛著旺鋪轉讓的牌子。

來自佛山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