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最近兩年過得比較坎坷的TCL電子(1070.HK)近期得到了大股東的增持,這會是一個真正的利好嗎?

從TCL電子這兩年並不算太順利的資本動作說起。

2016年5月,公司引入樂視致新作為戰略投資者。但很快樂視系危機爆發,TCL電子也捲入風波,股價持續下滑,最大跌幅超過30%。

經歷一段時間的橫盤整理之後,2017年10月,TCL電子股價開始回升,復權股價一度接近樂視致新入股時的高點。

但2017年11月底,公司宣佈突然供股,在該消息的刺激之下,TCL電子股價再次回落至橫盤整理價格區間。直接上截圖:

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2018年7月9日以來,大股東TCL集團(000100.SZ)連續3日增持公司股份,TCL電子股價再次啟動,3個交易日股價漲幅超過10%。

有大股東增持,這一次,TCL電子是否會出現轉機?

先重點看看過去兩年對市場信心影響較大的兩件事:樂視與供股。

樂視與供股陰霾:磕磕絆絆的股價

2015年底,TCL電子引入樂視旗下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視致新”)成為戰略投資者。2016年5月,樂視致新下屬公司以約22.7億港元認購其約20%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彼時TCL電子還公告稱與樂視在互聯網業務、新產品開發以及供應鏈上展開合作。後來發生的事情眾所周知,賈老闆以一封公開信,宣示了早已被質疑許久的樂視資金鍊危機,TCL電子的股價也接連下挫。

受到樂視風波影響,到2017年2月上旬,TCL電子的股價已經比引入樂視時下跌超過30%。

經過一段相當長的低位盤整之後,TCL電子終於在2017年四季度迎來了一波像樣的漲幅。但好景不長,在股價處於階段性高位之時,供股再一次讓TCL電子股價受挫。

2017年11月28日,TCL電子發佈公告,建議按“3供1”基準以每股供股股份3.46港元的認購價發行5.82-5.96億股供股股份,認購價較公告前一日收市價折讓約25.8%。公告當日,公司股價跳空低開,跌幅一度擴大至12%。

2018年1月,TCL電子完成供股,共計募集資金約20.156億港元。公告供股完成當天,TCL電子股價跌幅超過7%。

TCL電子完成供股後,樂視致新持股比例下降至14.97%。

經歷一系列曲折之後,大股東TCL集團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增持?

討論公司業績之前,先簡單梳理一下公司的歷史。

資本市場老兵:TCL集團旗下電視業務主體

TCL電子曾用名TCL國際及TCL多媒體,於1999年在港交所上市,控股股東為TCL集團。

2003年,TCL國際收購法國Thomson集團。Thomson的主打產品是當時即將被淘汰的顯像管電視,這起併購讓整個TCL集團都遭受重創。

2004年,TCL國際將手機業務剝離成TCL通訊獨立在港股上市(2618.HK,2016年退市),TCL國際更名為TCL多媒體,主要專注於電視機及影碟機等家用影音器材業務。

2013年,公司將音視頻產品業務分拆到通力電子(1249.HK)在港交所獨立上市,進一步專注於電視業務。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TCL、ROWA、RCA和Thomson等品牌,其中,國內銷售品牌主要為TCL和ROWA;國外以RCA和Thomson為主。另外,公司還有部分電視機代工業務。

2018年6月,在集團戰略轉型背景之下,“TCL多媒體”更名為“TCL電子”。

電視機銷量觸底回升:陰霾之中曙光乍現

事實上,過去兩年,整個電視機市場景氣度並不高。

2016年以來,全球電視機市場需求持續下滑。根據IHS Technology 報告,2016年及2017年,全球LCD(液晶電視)市場出貨量分別下降1.3%及3.6%。

在整個市場疲軟的背景之下,2014-2016年,TCL電子營收在330-350億港元之間波動。但TCL電子在2017年扭轉頹勢,營收同比增加23.61%至414.56億港元, 淨利潤同比增加345.7%至8.15億港元。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製的公司營收及利潤變化情況:

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拆解TCL電子的收入結構,公司營收增長受益於海外市場電視機銷量增加。

2016年下半年以來,公司海外市場電視機銷量增長迅速,同比增速保持在30%以上;而中國市場銷量在經歷了2016年下半年及2017年上半年的下滑之後,於2017年下半年恢復增長。

以下為根據公開數據繪製的公司各市場電視機銷量變化:

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隨著海外市場電視機銷量增加,公司海外市場收入佔比由2015年的36%增加至2017年的51%。海外市場收入已經超過中國市場。

根據IHS Technology資料及公司出貨量數據,2017年,公司在全球LCD電視機市場佔有率為10.9%,為全球僅次於三星和LG的第三大電視機生產商。

2018年7月10日,TCL電子官方網站公佈電視機銷量:2018年上半年,公司LCD電視機整體銷售量同比增長37.2%至1,317 萬臺,為近5年最大增幅。其中,海外市場同比增加44.4%至828萬臺,中國市場同比增加26.4%至489萬臺。

利潤含金量:裁員控制成本,非經常性損益貢獻收益

2017年,公司利潤增速明顯高於營收增速,很大程度上是受公司對成本端的控制以及非經常性收益影響。

受前期面板價格上漲以及公司業務區域佔比變化影響,公司毛利率由2016年的17.4%下降至2017年的15.4%,但公司2016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成本得到控制,費用率由2016年的15.1%下降至13.1%。

另外,2017年,公司成立了深圳市雷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鳥科技”),運營TV+智能電視平臺。

2017年7月,騰訊旗下公司以4.5億元增資獲得雷鳥科技16.67%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由於騰訊增資雷鳥科技,TCL電子視獲得的一次性收益約2.2億港元。

此外,公司2018年利潤中亦可能包含部分非經常性收益。

2018年5月,京東擬以3億元認購雷鳥科技6.67%的股權;交易完成後,TCL電子對雷鳥科技持股比例將由54.05%降至41.48%,股權變動或將使TCL電子產生賬面損益。

2018年6月28日,TCL電子附屬公司完成向TCL集團旗下公司轉讓資產及業務以及承擔債務。

公開信息顯示,轉讓資產包括高科技精英俱樂部會藉權益及賣方所持的應收所有債務,涉及的代價為3.29億元人民幣,預期TCL電子將因此取得收益約人民幣1.4億元(約1.73億港元),該收益將於TCL電子2018年中期業績內反映。

除了公司自身的業務情況,整個TCL集團的業務整合也對TCL電子影響重大。

集團供應鏈垂直整合:大股東增持能否提振市場信心?

經過多次整合,目前,TCL集團旗下共有6個產品業務板塊、3個服務業務板塊和創投及投資業務。以下為TCL集團2017年年報中給出了業務結構:

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其中,集團旗下的華星光電是全球排名第五的面板製造商,而面板是LCD電視機的主要原料,約佔到成本的60%左右。

根據公開信息,2011年華星光電投產後,TCL電子生產所需的LCD 面板50%左右由華星光電提供,結算價參照獨立第三方報價。

受TCL通訊業務虧損影響,TCL集團2016年利潤同比下降37.59%至17.91億元。

2016年以來,TCL集團持續推進戰略轉型,調整業務架構。根據公司公告,TCL集團將成為以華星光電及半導體相關產業為核心業務的資本市場平臺,並逐步將消費電子終端業務分拆至TCL電子上市公司平臺。

雖有整合預期,但2018年以來,TCL集團股價持續下滑,至今跌幅超過20%。

2018年7月9日至11日,TCL集團連續3日增持TCL電子股份,合計增持829.1萬股,合計增持金額約3159.82萬港元。增持後,TCL集團持股比例增加至52.82%。

電視機銷量增加,大股東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截止2018年7月12日,TCL電子總市值92.4億港元,市盈率11.3倍,市淨率1.21倍。

TCL集團是否會進一步增持?TCL電子是否迎來拐點? (YY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