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放管服」改革爲城市發展增添活力

“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開展以來,昌樂縣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圍繞“最多跑一次”和“一次辦好”改革,持續提升“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水平,探索“傻瓜式”無差別服務,全面提升服務效能,打造優質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為城市發展增添活力。

轉變工作作風,優化政務服務環境。7月9日上午,該縣市民李濤9點遞交材料、填寫不動產權證申請EMS郵寄單、交稅,28分鐘後,他被告知可以回家等待收取不動產權證了,前後不到半小時。民生無小事。改革就是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改起。該縣在“放管服”改革中,為了讓辦理業務的群眾和企業少跑腿,在借鑑浙江“最多跑一次”的經驗基礎上,迅速落實省裡提出的“一次辦好”,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縣政務服務中心全面深化“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改革,將部門分設的單一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變多頭受理為“一窗受理”,受理的業務會實時錄入政務服務平臺,審批服務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同時,通過明確事項、簡化材料、優化流程、全程網辦等措施,配套完善“政務快遞”服務,確保群眾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實現一次收件、一次審結、一次辦好。

合理規劃區域,完善重大項目審批運行機制。該縣對政務服務中心佈局進行重新調整,劃分為四個區域,一樓為民生服務A區,主要辦理與群眾密切相關的社保、民政、教育、供水、供電、廣電網絡等事項;二樓為建設項目區、權屬登記區和民生服務B區,建設項目區主要辦理投資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整鏈條手續,權屬登記區主要辦理各類不動產登記、檔案查詢業務,民生服務B區主要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衛計、農業、林業、畜牧等相關業務;三樓為商事登記區,主要辦理企業設立、變更登記及稅收等業務。通過合理規劃區域,建立起“一窗受理、多評合一、聯合踏勘、多圖聯審、聯合測繪、集中收費、統一發證、聯合驗收”全流程服務鏈條,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研發建設項目審批“E點通”,實時監控項目審批進度,確保項目審批時限全市最低。經過探索實踐,我縣“最多跑一次”事項已達到489項,審批時限平均縮短20%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9%以上。

打通部門壁壘,實現協同作戰。該縣“一次辦好”的改革,以群眾和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作為突破點,讓各部門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協同作戰”。通過反覆商討研究,各部門之間進行了資源整合,對關聯事項“一鏈辦理”,把分散在不同部門的事項按鏈條進行優化整合,將“一事一流程”整合為“多事一流程”,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也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該縣通過開展優化企業開辦、優化不動產登記、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10個專項行動,完善配套措施,實施精準協同放權。持續開展“減證便民”,對政務服務事項特別是行政許可事項涉及的前置申報材料、出具證明等,進行統一規範界定,該取消的一律取消。不斷強化服務效能監督,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