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窮二代,農二代,職二代,普通青年爲什麼不要著急買房呢?

馬雲;窮二代,農二代,職二代,普通青年為什麼不要著急買房呢?

作為一個地產從業人員,我對地產有更深刻的瞭解。我想把觀點如實的表述出來,給那些困擾在房子的巨大陰影下的年輕的人們一絲清新的空氣,聊表慰藉。

其實我研究過鄰國,日本的青年是否也害怕丈母孃。我研究發現,日本青年結婚買房子也很貴,日本彈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價當然比較高(東京中等房價4萬人民幣左右),日本青年卻不著急買房。日本青年怕買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賞美好生活的機會,也更不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我們呢 ,安家安心穩當的過生活,不惜借貸做房奴。

當然,上面只是一個社會上流傳已久的原因。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問題。誰有房,誰就是有為青年,誰沒有房,誰就是壞孩子。現在的小妮對年輕人的評價標準大抵如此。

除此之外,青年人誠惶誠恐的買房,還有其他2個原因。

首先,我想說大多數國民被我們地產商人和媒體洗腦了——現在不買,以後還會漲,房價永遠比工資漲的快。現在不買,恐怕以後再也買不起了!

馬雲;窮二代,農二代,職二代,普通青年為什麼不要著急買房呢?

案例一:在70年代,電話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有輿論稱: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富裕人群的象徵,是身份的標誌。那時候有一部電話,可以被神化到領導幹部的層次。所以,在上海即使安一部電話5000多,也有很多人排隊去買。圖的啥?身份,面子,潮流!媒體輿論引導之。現在座機5000元?笑話,前不久,移動跑到我家去,免費送了一臺給我媽。我媽還嫌家裡電話多。丟一邊去了。

案例二:結婚三大件。三大件,即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而80年代,結婚時的“三大件”就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漲船高了,更新成電腦、空調和摩托車。

有人問我,這些年在幹什麼,賺到錢沒?“我只是笑笑,不言而語。互聯網這行博大精深,你能走多遠,就看你套路有多深”。很多人多說:“我不會套路,也不會搞網絡,怎麼賺錢”,其實你錯了。你不會、你不懂,並不代表就不行,萬事開頭難,什麼行業都一樣。只在於的是你敢不敢開頭,敢不敢行動,去幹!

我就是一個90後,大學剛畢業就開始出去打拼,為什麼這麼拼,還不是想有個好的未來嘛。有人說,我對財富沒有什麼追求,我不是貪財奴,不像你們那樣提到銭就那副嘴臉,我只要家人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就行了。

馬雲;窮二代,農二代,職二代,普通青年為什麼不要著急買房呢?

想要創業,你要懂得學習,不懂學習的人不適合創業。

切記,現在的時代發展如此迅速,如果創業人還是用五年前、三年前的思維去思考,那麼將必然會落個失敗的下場。

如今,結婚“三大件”被默認成“三大子”,即“房子、車子和票子。

想娶媳婦兒?那就買房,怎麼買房?大量的錢,錢從哪裡來?去賺!怎麼賺?創業或者打工,哪一個能快速賺到買房的錢?創業,創業做什麼?做生意,

做什麼生意?賣產品或者賣服務!哪些產品可以賣?哪些服務可以賣,不知道,那怎麼辦?去找,怎麼找?像身邊的人學習,身邊沒有怎麼辦,去花錢學習,學到了怎麼做?傻逼一樣堅持,幹!

有問題,不會過多的去研究這個問題本身,而是去研究這個問題該怎麼解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