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排名在前1%的學生,既不是靠天賦,也不是靠努力。真正決定性的因素是:

思維習慣。

1967年,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成立“零點計劃”,初衷是通過對藝術教育的研究來提升思考能力和學習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研究方向變為:從科學和藝術的角度,對思維方式進行研究。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 哈佛大學“零點計劃”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 官網上羅列的部分項目主題

▲ “零點計劃”動畫視頻簡介

我們就以其中一種思維方式——可視化思維為例,來看一下哈佛倡導的思維訓練的具體作法,您可以應用到孩子的學科學習和思維習慣培養當中去。根據哈佛官方說法,孩子只要掌握一系列可視化思考方法,就可以逐步培養出深度、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的習慣。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掌握了可視化思維的孩子,已經能在大腦裡架起來一條條清晰的思路,帶領自己一層層深入進去,綜合運用、反覆加工各種知識點,最後表現出來的,就是“舉一反三”。以下為我們給你介紹“可視化思維”中最高效、最實用的5種方法。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可視化思維方法1發散思考三步曲

——修煉發散性思維,做到合理聯想

很多孩子都有“寫作困難症”,問題在於想法太少,被侷限在某個題目或某個現象裡,沒有養成發散聯想的習慣。而I see, I think, I wonder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考方法,它能引導孩子跳出思維的框框。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概括起來,就是問自己三個簡單問題:

  • 你觀察到什麼?

  • 你想到什麼?

  • 從這個問題,能延伸到什麼現象?

這個方法可隨時隨地運用起來,比如說去博物館——

在碰到一幅名畫時,首先問:“從這幅畫中觀察到什麼?”

接著,深入思考:“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麼想?”這時候要允許自己天馬行空,甚至說出“荒唐”的答案。

頭腦風暴之後,要總結:“你對哪個部分最感興趣、或者還存疑的?從這個現象,能聯想到哪些事物?比如你自己畫的畫,有何不同?”不必逼自己找“正確答案”,而是藉此啟發聯想。

思維導圖中的氣泡圖,就是訓練發散思維的法寶。氣泡圖的中心是一個小圓,能放一箇中心主題,然後用線段發散出很多氣泡,每個氣泡是一個創意,都和中心點有關聯。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比如,這個小朋友心目中的外星人的形象有很多,他會很有趣、跑得很快、頭上會有天線、坐著飛船來的……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氣泡圖的好處是,結構很簡單,邏輯只走一層,特別適合孩子用它來合理聯想。但同時,也提醒孩子不要跑得太遠,所有內容都必須與主題密切相關。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可視化思維方法二3-2-1橋樑思考法

——把思考步驟流程化,抓住核心邏輯線

發散思考後,怎麼把這些想法變成有效的沉澱、形成清晰的結論呢?有的孩子不是想得太少,恰恰相反,是想得太遠,拉也拉不回來!

3-2-1橋樑法正是幫助孩子理清思緒、抓住邏輯線的“神器”。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美國課堂上不乏此類訓練。比如學習“民主”時,學生要先寫下自己的3個想法;進入正式的學習後,通過閱讀、參加活動,初步瞭解這個民主是什麼,寫下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和老師或同學探討;最後,如果相當有自信,就可以大膽地寫下一個結論或類比,展示自己的獨特理解。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這座“橋樑”的每個數字,就像一個個小路標,每當孩子的思緒不知道跑哪兒去的時候,它們就會及時出現,幫助孩子找到思考和學習的方向,指引他們往正確的方向“go deeper”。

與這種思考方法異曲同工的,是思維導圖裡的“流程圖”——可用於列舉順序、時間過程、步驟等等,其中每個框框表示事情發展中的一個步驟,它能夠幫助孩子用來解釋一個事件發生的順序。

流程圖與搭建“3-2-1橋樑”的目的是一樣的——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思考,如何從憑空而來的想法過渡到有根有據的觀點,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可視化思維方法三解剖水果法

——多角度深入解剖複雜概念

越往高年級,孩子面對的問題和概念也越發複雜。以理解一篇課文為例,不再是學遣詞造句而已,而是深入理解故事的情節、分析人物的想法。孩子很容易只停留在表象階段,無法觸及真相,更無法進行批判性、多角度的思考。

“解剖水果法”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生動形象,能引導孩子由淺入深、多角度思考同個問題的好方法:

首先,把一個複雜的問題看作“果子”。認真地觀察水果的“表皮”,也就是表象,然後進入到表面的下一層,要求對錶象提出疑問。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接下來,進入到“果囊”的部分,也就是問題的實質,可以從三個維度去觸及真相: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 到底發生了什麼?

  • 這件事和其它事有什麼關聯?

  • 調動經驗和學過的知識,在不同的角度重新解讀……

經過層層遞進的抽絲剝繭,就能真正地摸到“果核”——找到問題的核心。

整個過程都要求孩子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

而“六頂思考帽”——在歐美學校裡非常流行的創新思維訓練方法,也是很好的工具: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六頂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思考角度,只要換上不同的帽子,就要從截然不同的視角去思考同一個問題:

  • 白色思考帽:代表中立客觀的事實與數字。

  • 紅色思考帽:代表直覺、情感和印象。

  • 黃色思考帽:代表利益所在和可取之處。

  • 黑色思考帽:代表風險、困難和潛在問題等負面因素。

  • 綠色思考帽:代表探索、提案、建議、新觀念。

  • 藍色思考帽:代表程序及步驟、瞭解需求、總結與決策。

具體怎麼用?以閱讀人物傳記為例。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有人用六頂思考帽寫出《喬布斯傳》的讀後感:戴上“紅色”的感情帽,她寫出了對喬布斯廣告的喜歡;戴上了“黑色”思考帽,則批評了書中一些不合理的觀點,並給出了自己的論據……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可視化思維方法四多重觀點圈

——運用同理心思考開放性問題

不過,如果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儘管換了頂“帽子”,能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視野也是相對狹窄的。多角度審視問題的高階要求,是能跳出自己的思維框架,善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感受,並弄清楚背後的原因。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這時就可以用到“觀點圈”,無論是用於理解小說中的不同人物,還是用於頭腦風暴,這種方法都非常好用。

首先根據文本或問題,頭腦風暴出不同的視角;然後分別對應這些視角,給出自己的論述和疑問。

比如說,這位孩子在閱讀Jamaica and Brianna這本小說,他就觀點圈切成三塊,每一塊都代表著一個人物視角,然後完全代入這個角色,講述這個角色的心境,或者跳出這個角色,從第三者的視角看人物的優缺點。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再比如,美國老師會把這個方法放在歷史課堂上——在講述“奴隸貿易”時,學生要“角色扮演”,分別從奴隸和奴隸主的角度出發,提出對事件的看法,並論證、提出對質疑,完了之後,還要交換角色、重來一遍。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這個方法尤其適合富有爭議性的話題,還有更有趣的玩法。

比如說,可以把不同的前面談到的思考帽,變成不同顏色的氣球,扔到上空——學生a被白色氣球砸中,就得戴上表示中立、強調數據的帽子,對奴隸貿易給不同國家帶來的的經濟收益和損失做一個計算;學生B被黑氣球砸中,就要對奴隸貿易的風險和缺點進行評估。

如此交換角色、互相爭論,孩子們會大開眼界,同時也發現: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有不斷探索、發問和代入角色,才會有新的收穫。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可視化思維方法五圖像表達三板斧

——學會抽象概括,把知識內化

理解的最終目的是表達。經過一輪“瘋狂”的訓練,孩子們已經學會深入地、批判地思考,如何引導他們表達出來,把學到的知識都變成自己的東西?

不妨教會他們運用顏色、符號和圖像等可視化工具,生動地概括自己的觀點。

比如,一個學生剛剛讀完福爾摩斯的系列小說。內容如此豐富,怎麼找到最精煉的表達方法呢?他選取了“黑色”來概括,因為福爾摩斯的每一個故事都在解決“疑案”,而黑色就是神秘的代表色;其次,福爾摩斯每次查案都對金錢毫不在乎,他就畫出了“不要金錢”的標識,還引用小說的細節去論證這個“創作”的合理性。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還有以下這位學生,在瞭解獨立戰爭之後,他覺得“棕色”適合印第安人的情緒,因為帶來的傷害實在太大了,還畫出了一個要擴張殖民地的人物形象來表達自己的認識: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我的一個朋友,女兒在英國留學,曾做過一項作業,讓我們都印象深刻——老師要求他們用具體的東西表達一個抽象概念,這個女孩就選擇了題目,叫“盼你在此”,然後用家書、明信片和照片等材料,拼成了媽媽的模樣,直觀地表達思念,不正是“盼你在此”嗎?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家長也可參考這種做法,給孩子出道腦洞大開的題,去檢測他們對某個概念的掌握程度。

這種用抽象概念概括、卻用圖像表達的背後,是一種更高階的理解力,只有當你能完全吸收一個東西並將之內化,才會有如此新穎的表達。

排前1%的學生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哈佛花50年研究出答案

總結來說,“可視化思維”就是利用不同的工具,把想法“畫出來”,但畫出來只是成果,最重要的是孩子不斷練習把思考的過程梳理清晰。

就像福爾摩斯所說,大腦是一座宮殿——有的人非常工整,每個房間存放不同的知識;有的人則是彎彎曲曲的迷宮,有的人還處在一片混沌、雜亂無章的狀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思考方法和工具,幫助孩子整理自己的大腦,變成一個高效的深度思考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