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是否更加需要學習型組織?

最近,一則新聞提到:在德國,全球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做炒股試驗,其收入回報率達到高得離譜的500%, 這個信息讓當地的基金經理、股票交易員恐慌,因為他們立即就開始面臨失業的威脅。李開復也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未來將淘汰50%的現有工作。


雖然沒有辦法預測其準確性,但隨著AI的發展,這樣的預言其實已經越來越讓人確信,如果我們再不努力尋找我們的方向,被人工智能替代只是遲早的問題。

作為一個人,我們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那麼作為一個組織呢?作為一個由眾多個體組成的團隊,我們是否有思考過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我們如何才能發揮集體的智慧,超越目前的發展速度,讓組織的潛能全部爆發?我相信,彼得.聖吉提到的學習型組織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

AI時代是否更加需要學習型組織?

圖片來自互聯網

那麼,今天就用學習型組織的思想,探討下企業是否能夠通過學習型組織這樣的模式,將組織的潛力盡量挖掘出來,從而創造更大的發展機遇。

談到學習型組織,首先需要建立的第一個觀念就是,整體大於局部的組合。只有這樣的前提假設下,我們才會有信心去挖掘組織的潛力。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將系統思考作為修煉的核心,其對系統思考的重視,可以讓我們深刻理解這種整體觀的重要性。我覺得與中醫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中醫理論的基礎就是將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而不是象西方醫學那樣局部解決問題。彼得.聖吉本人深受東方傳統思想的影響,他的系統思考觀及其他四項修煉,很多都滲透著東方文化的影子。接下來,我嘗試用他的思想談談學習型組織這件事。

AI時代是否更加需要學習型組織?

第五項修煉

在彼得.聖吉看來,要打造學習型組織,必須做五項修煉,包括: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及團隊學習。

1.系統思考

這是彼得.聖吉提出的五項修煉中最重要的一項,難怪這本書最終起名《第五項修煉》,目的就是為了強調系統思考的重要性。因為在作者看來,系統思考是整合其他修煉的修煉,她可以將其他修煉融入一條清晰、一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防止其他修煉變成分散獨立的花招。如果沒有系統的觀點就不會想去了解各項修煉之間的關聯。

系統思考是一個概念框架,一個知識體系,它的讓各系統模式全部清晰可見,並幫助我們認識如何有效地改變這些模式。

因此,如果沒有系統思考作為統領,學習型組織的各種修煉將難於產生真正的效果,這是重中之重。

為了完成系統思考的修煉,需要組織開發共同願景、心智模式、團隊學習和自我超越的修煉,這樣才能發揮其潛力。因為:共同願景會促進對長期性目標的承諾;心智模式可以開放我們的心胸,發現自己目前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團隊學習能夠培育超越個人視角侷限、以看清更大圖景的集體技能;自我超越則激發一種個人動機,讓我們持續學習和理解我們的行動如何影響世界。

2.自我超越

只有通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因此,自我超越在學習型組織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自我超越不侷限於能力和技巧方面,也不侷限於精神的拓展和開發,它避免被動,強調從主動創造的視角去生活。擁有自我超越能力的人,其願景和目標背後有一種特別的目的和使命感,他們總是處於不斷學習的狀態中,且非常瞭解自己的無知、無能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又深深的自信。自我超越的人瞭解自己的個人願景,並能保持一種張力讓自己為這個願景承諾付出。他們還會學習更好地運用潛意識及直覺能力。

3.心智模式

我們的心智模式在影響我們的行為,如果我們的心智模式不改變,我們的行為是無法改變的。為了修煉我們的心智模式,作為學習型組織,需要提供能提高個人意識水平和反思技能的工具及制度,並維護反思的文化氛圍,同時克服等級系統的弊病,將傳統權威組織中大家信奉的:

管理、組織和控制改變為學習型組織信奉的:願景、價值和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修煉要求我們內外合一,避免說一套做一套,避免跳躍性推斷,並通過找出我們的潛在假設來了解我們行為的根源。其修煉的方法主要就是反思,包括個人的反思和集體的反思。

AI時代是否更加需要學習型組織?

圖片來自互聯網

4.

共同願景

學習型組織的一個重點就是形成組織的共同願景,它不是理念,而是人們內心的願力,是一種由深刻難忘的影響力產生的願力。共同願景可以幫助我們釐清組織想要創造什麼?作者一再強調,共同願景應該來自於個人願景,它需要員工的加入,但不能強迫。共同願景只有通過不斷的分享,慢慢才能形成,如果個人被動的參與,最終無法起到共同願景的效用。當然,這裡還需要再次強調系統思考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系統思考,建設共同願景的修煉會缺乏一個關鍵基礎。願景畫出我們想要創造的未來圖景,而系統思考則揭示我們如何創造了我們目前的現狀。

很多組織抱怨無法招到好的人才,或者更多的情況是,我們招聘回來了一雙手,而沒有招到那個腦袋,這就是組織沒有用好其願景力量的原因。隨著人類意識的發展,高素質人才會越來越注重做事情的意義,也就是關注企業的願景,如果願景與自己的個人願景不相符,自然難以全情投入,那樣,如何發揮個人的潛能,如何發揮企業的潛能?

5.

團隊學習

既然講學習型組織,自然少不了最後一項,團隊學習,這也是學習型組織最終的目的。一個團隊中,每個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如果團隊中的個人沒有辦法統一思想,那麼大家就會產生內耗,無法讓團隊產生最大的力量,而團隊學習恰恰是去捋順大家的思想,通過共同願景,讓大家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解決團隊學習問題的一個關鍵方法就是深度匯談,它能讓意義在人與人之間的自由流動,以接觸到更大的意義共享池。它意味著由整體來組織各個部分,而不是試圖將各個部分拉入整體。在深度匯談中,我們不是要贏得一方的勝利,相反是要我們大家共同贏得勝利。在深度匯談中,所有參與者必須懸掛自己的假設、必須將他人看成同事,平等相待、必須有一個輔導員來維護深度匯談的氛圍。在深度匯談中,不同的觀點得到闡述,目的是發現新觀點。這要求我們避免等級制度會對匯談效果的影響,做到真正的平等,解決衝突和習慣性防衛問題,最終才能讓效果顯現。

團隊學習與系統思考也是相輔相成的,團隊之所以有衝突或習慣性防衛,因為團隊沒有學會系統思考,如果大家能將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期間的很多衝突和自我防衛就可以化解。相信很多企業部門間的衝突,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系統思考,如果站在整個企業的層面,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快、市場變化快,一個組織乃至每個個人都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就算沒被人工智能替代,也會被這個時代拋棄。如果能通過學習型組織的修煉,最大發揮組織整體的潛能,相信應對未來的變化還是可以自在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