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野花~你就要采,不採白不採

春天天氣轉暖,路邊的野草野花也開始出來活動筋骨,不知道路邊的這種小黃花你見沒見過。


路邊的野花~你就要採,不採白不採

這是蒲公英,在我的家鄉叫這種在地裡長得野菜叫“婆婆丁”哈哈,有的地方還叫“補補丁”,不知道你們的家鄉叫什麼。
路邊的野花~你就要採,不採白不採


“能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療疔毒乳癰,皆瀉火安上之功。”------《醫林篡要》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的小姐得了乳瘡,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她即使痛的無法忍受也羞於開口。後來被她的母親知道了,她的母親以為她做了不軌之事,罵道:“不要臉的東西才得這種見不得人的病,給爹媽丟人啊!”小姐聽到後覺得很委屈,但是又覺得羞於解釋,於是趁夜深人靜獨自出走準備投江自盡。

正巧江邊有一條漁船,穿上有位姓蒲的老漁翁和他的女兒。他們見有人投江迅速將小姐救起,問起投江緣由,小姐將這件事告訴了漁翁的女兒,漁翁的女兒又將這件事告訴了漁翁,老漁翁說“明天你給她挖點藥去”

第二天漁翁女兒俺老漁翁說的在山上挖回來一些鋸齒長葉,長著白絨球的野草,熬成藥湯給小姐服下,過了一些日子,小姐的病就好了。

小姐的家裡人後來知道了誤會了女兒,來到漁翁家找到小姐,小姐臨走前老漁翁讓小姐將剩下的藥帶著,囑咐她如果再犯病就煎著吃。

後來小姐叫人將這種藥草栽在自家花園裡,因為漁翁姓蒲,別人尊稱他蒲公,漁翁的女兒叫英子,於是她給這種藥草取名“蒲公英”從此,蒲公英治療乳瘡就被傳開了。
路邊的野花~你就要採,不採白不採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溼退黃、通淋止痛的作用。在未開花前採下,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最佳,在清明期間人們出去踏青,易受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可以食用蒲公英來殺菌消毒。

一天一味藥,一日一故事,和我一起趣味識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