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際網路生態……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是指生物的生活狀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瞭解什麼叫『生態』後,那就不難懂本文的整體內容思想,相信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心靈體會與物質感觀。

互聯網基礎架構

我的互聯網生態……

中國移動光寬帶

家庭寬帶:中國移動100M光纖,開始時是100M上下對等,現在『被』調整為100M下行20M上行,打電話投訴也沒有用,純NAT組網,內網IP。之所以選擇移動光纖是最初它的上下100M對等所吸引,並且國際線路還不錯,只是上了船後被調整為20M上行,你沒有看錯,現在只有20M上行帶寬。現在忍受是因為它的國際線路還是比電信的要好。


移動網絡:手機上網環境是中國聯通198元冰淇淋套餐(1000分鐘通話時間+無限上網流量:4G流量達到15GB後降速為3G網絡)。真是TMD的變相漲價,整體感覺速度還有所下降了。

硬件支撐平臺

一、路由器:家庭寬帶所使用的路由器是:華碩 RT-AC88U,已使用一年多,配置還不算落後,之所以選擇它,因為它可以刷梅林固件,。如果讓我推薦路由器,我推薦:華碩、網件、LinkSYS這三個品牌,理由一樣:支持刷固件與第三擴展。

二、NAS機:還有一臺群暉DiskStation DS210+,使用也有七八年了,現在固件已不再更新。今年準備升級換代,準備在DS218+和DS718+這兩個型號之中選擇,只是近期的硬盤與內存一直在漲價,一直還沒有決定入手。NAS機現在的主要功能是遠程下載和備份相片,更重要的是它是家庭的多媒體中心,小孩喜歡看的上百部動畫片和從小到大的相片都備份在上面。

三、電視機:海信LED48U320,說是支持4K,但近期真正用到4K時才發現只有一個HDMI接口支持2K而已,並非真的4K。同時現在的電視機真的可以說是廣告機,開機廣告開機廣告開機廣告,真是TMD的討厭,不知現在有什麼電視臺開機沒有廣告的。電視自帶的視頻點播根本就沒有用過,因為全是付費。現在考慮是否更換成小米的4A或者索尼的58寸真4K。

四、機頂盒:說到機頂盒就厲害了,現在電視底下全是設備,有Apple TV4、中國移動IPTV、小米盒子3增強版、Chromecast Ultra、先鋒藍光DVD等。主要使用設備是Apple TV4和Chromecast Ultra,而中國移動IPTV當時安裝是因為它免費,同時為了看孩子演出新聞(本地頻道),小米盒子3增強版曾經是主機力,只是它老是提示升級固件,升級固件後整個界面完全無法接受。準備春節回去拿回老家使用。

五、手機:使用了兩年多的三星 Note5由於電池待機時間縮短了,在iPhone 8發佈之際購買了一臺iPhone 7 Plus。至於為什麼不等iPhone 8上市後買iPhone 8 Plus或iPhone X理由是很簡單,7與8外觀沒有太大的變化,而iPhone X 還是處於第一代產品,並且無法接受它的背後鏡頭的位置。上個月買了一臺iPhone 8 Plus銀色送給老婆。

六、筆記本電腦:還是那臺Macbook Pro 2015,i5-8G-256G SSD.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與Windows系統相比也沒有太多過人之處,除了系統使用體驗之後,還沒有Windows好玩,因為Macbook Pro沒有太多東西折騰,哈哈,太安逸了。下一臺筆記本電腦我還是會選擇Macbook Pro系列,但內存一定會選擇16GB或以上,硬盤一定要500G SSD以上。

七、臺式電腦:一臺忘記是什麼時候組裝的電腦,最起碼有7年以上了,裡面有幾個老硬盤(500G\1TB\2TB的都有),還有一個128G SSD做系統盤。前段時間由於顯卡問題造成戴爾(DELL) U2414H顯示器無法完全顯示,後來折騰折騰竟然好了。現在使用臺式電腦少了,只是日常用它備份一下相片和網上處理一些銀行事務。剛才看了一下折騰記錄,上次更新是在2014年。現在看來還可以使用幾年,不過心裡被長草了,想組裝一臺來殺雞。

軟件功能應用

我的互聯網生態……

軟件功能應用

一、家庭應用:梅林固件+插件,解決家裡所有設備的先進性上網線路問題。NAS機裡只使用了它的遠程下載功能。Apple TV4裡安裝的APP有Youtube、Netflix、TED、Infuse 4 Pro、MrMC、狂野飈車8、小黃人快跑、還有一個是烹飲和健康的APP。Youtube主要是訂閱了一些小孩的學習類視頻和探索世界的視頻,Netflix-美劇為主,TED聽聽別人的思想與創藝,Infuse 4 Pro主要播放NAS機裡的視頻,該APP非常強大,其它的就是休閒娛樂類的。

而Chromecast Ultra只是一個機頂盒,平時主要用於在手機上找一些視頻推送過去電視機。為什麼不直接使用Airplay投射功能?原因是Chromecast Ultra相當於你把一個多媒體地址交給Chromecast Ultra去處理,然後手機隨你怎樣操作都沒問題,甚至關機。

小米盒子3加強版只安裝了兩個國內的視頻APP:騰訊視頻、芒果。然後就沒有其它了。先鋒 BDP-450 藍光播放器是很多年前用來播放NAS機或藍光碟的,現在很少用它了,購買它是在2012與2013年之前的事情了,當年的寬帶只有6M或12M。

還有一個螢石C6監控頭,主要是在手機上看家裡的小孩與老人情況。沒有插卡和訂閱網絡存儲,純看,不保存數據。

二、筆記本電腦應用:主要解決上網線路問題,剩下安裝的APP都是很常見的。破解版APP主要是從MacAppStore和xclient,當然,在Macbook Pro上所花的付款APP還不少的。也有一些是從『葉子登陸器』共享下載。

三、手機上的應該:國內常見的APP我就不展示了,展示一下我所使用國外的APP吧。

  • Pocket Casts–主要用來聽播客的;

  • Spark–辦公與個人郵件客戶端;

  • Feedly–博客訂閱,主要信息來源之一;

  • WordPress–博客內容管理,主要是評論管理;

  • Twitter–推特,除了Feedly之外另一個信息來源之一,也是我一些鎖碎分享平臺;

  • Telegram–一些公告與討論區;

  • Scanner Pro–付費的手機掃描APP,經常用它來掃描合作;

  • Instapaper–稍後閱讀,排版非常好看,比Pocket要好;

  • VSCO和Snapseed–相片處理APP;

  • Google Home–主要與Chromecast Ultra配合使用;

  • Youtube和Netflix–看視頻用的;

  • Audible–聽書的,亞馬遜期下的,真人讀書,感覺比國內的懶人聽書要好,更重要的是不喜歡懶人聽書這個名字;

  • LastPass–密碼保存器,多平臺同步;

  • Dropbox–除iCloud之外的另一個雲存儲;

  • Instagram–相片很享,近期很少拍了。

付費的網絡服務

  1. iCloud,每月6元,50G的雲存儲空間;

  2. 騰訊音樂,已支付到2018年3月,日常聽歌;

  3. Netflix,每月90多港幣,合租使用,感覺良好;

  4. Audible,聽書,只是買了20個幣,相當於可以下載20本書的音頻;

  5. Kindle Unlimited,已支付到2018年6月,在亞馬遜上免費借書;

  6. Vultr,VPS空間,也就是佐仔志的支撐平臺,現在已收支平衡;

  7. 百度文庫,主要在淘寶上購買,日常文檔下載使用;

  8. 騰訊視頻,家裡老人喜歡在iPad上追劇,但老是誤觸廣告與提示付費,於是就付費了;

差不多就以上這些。現在習慣付費購買使用了,因為越來越發現免費才是最貴的這一真理,完全沒有必要去折騰,錢能解決的就交給專業人士去解決,自已等著享受可以了。節省下來的那些時間,還可以創收和收穫其它很多東西。當然,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不想折騰了,就比喻『佐仔志』現在用的主題,好像有一年多沒有換了吧,我也不想去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