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曼陀羅中毒

急性曼陀罗中毒

背景

精神狀態改變和譫妄是急診中常見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鑑別診斷廣泛而困難,系統評價十分必要,以明確診斷,並予適當治療。中毒性譫妄是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抗膽鹼能的莨菪烷類生物鹼(或稱顛茄生物鹼:東莨菪鹼、莨菪鹼、阿托品)中毒。許多植物含有這些生物鹼。曼陀羅有類似莨菪鹼生物鹼,可做為娛樂致幻劑。本文描述了兩個患者的臨床表現。

病例

17歲和16歲的兩位患者由120送到急診。患者躁動不安,查體不能合作。查體發現心動過速(140bpm和120bpm),血壓140/70mmHg和120/55mmHg,呼吸18bpm,體溫37℃和37.7℃。兩組均有瞳孔散大,皮膚溫暖乾燥。其中1例皮膚潮紅,粘膜乾燥。患者均未見靜脈注射跡象,沒有明顯的創傷證據。未發現局灶性或腦膜刺激徵象。血糖、血氧飽和度和血生化正常。

處置予晶體液輸注和苯二氮卓類藥物。隨即進行毒物檢測,僅對苯二氮卓類藥物陽性。患者病情逐漸好轉,意識逐漸轉好,經交流後起初否認任何娛樂性藥物濫用。後來,其中一人承認吸了某種娛樂水。

後診斷為抗膽鹼能毒物,懷疑曼陀羅中毒。隨後收入ICU,口服活性炭進行液體和胃腸去汙染。他們仍然患有心動過速和瞳孔散大。在ICU住院18h,父母要求自動出院。

討論

抗膽鹼能毒素可能有許多原因:不遵醫囑藥物過量,或無意攝入。這種綜合症常是在服用各種非處方藥和處方藥之後進行的。由於某些莨菪類生物鹼的存在,某些迷幻植物的有意濫用會引起抗膽鹼能綜合徵。含有這些生物鹼的植物的毒性表現為經典的抗膽鹼能中毒。症狀通常發生在攝食後30±60min內,可能由於胃排空延遲而持續超過24h。作用於外周和中樞毒蕈鹼受體的東莨菪鹼是這些植物毒性的主要原因。抗膽鹼能綜合徵是抑制中樞和外毒蕈鹼神經傳遞。

曼陀羅是一種野生生長草本植物,整個植物是有毒的,特別是葉和種子。中毒少見,中毒病例多發生在青少年中。廣泛使用的有關幻覺植物有可能導致發病率的增加。大多數患者能平靜復甦,也有死亡患者,多來自中毒本身或溺水和創傷等相關的原因。

中毒表現為皮膚和粘膜乾燥、散瞳、視力模糊和畏光、精神狀態改變、高熱、竇性心動過速、腸鳴音減少、尿瀦留、顫抖和肌陣攣抽搐。其他症狀可能包括共濟失調、短時記憶受損、幻覺(視覺和聽覺)、躁動譫妄、癲癇發作、昏迷、呼吸衰竭和心血管衰竭。

中毒的診斷困難,因為症狀並不典型。部分表現更類似於LSD(麥角酸二乙酰胺)或搖頭丸等,且常規藥物篩選檢測不到。莨菪烷類生物鹼可通過氣相色譜-質譜法進行檢測,其診斷具有臨床意義。正確識別毒血癥是避免診斷失誤的關鍵。

治療基本上是支持性的:活性炭胃內去汙染,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控制譫妄,控制高熱。通常對晶體液有反應。雖然毒扁豆鹼是抗膽鹼能毒性的解毒劑,但使用具有爭議,儘管最近有報道稱它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當患者患有嚴重的躁動譫妄,或是有頑固性發作或快速血流節律與血流動力學時,推薦使用毒扁豆鹼。抗膽鹼能綜合徵可能是三環類抗抑鬱劑使用的禁忌。吩噻嗪由於其抗膽鹼能特性能避免激動性譫妄,而巴比妥酸鹽可在難治性癲癇發作。苯妥英鈉未被證實在毒素誘導的癲癇發作中起作用。

因不能明確娛樂水的成分,故可能合併甲苯中毒等,因此並不能解釋這兩個男孩完全是抗膽鹼能綜合徵。針對青少年的教育努力,以避免使用曼陀羅植物,醫務人員應注意並提高意識,減少這些中毒的有害影響。

參考文獻(略)

急性曼陀罗中毒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