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國產晶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為什麼經歷過失敗、非議,還要堅持?”7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被媒體問道。“沒去考慮這些事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儘可能去爭取。1.0往往不太好用,那沒人做就不去做了嗎?也得做。1.0是一個過程,沒有1.0哪有2.0?”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學家,倪光南大半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中國IT核心技術,尤其是芯片和操作系統上。全球化的市場浪潮裡,他曾被定義為失敗的一方,但如今再看陳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為國產芯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1995年6月30日上午,聯想集團六層會議室,倪光南和柳傳志分坐在第一排的兩邊。聯想中層以上幹部200多人都要參加會議,雖然他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氛,但仍靜待事情的發生,不敢妄議。聯想董事會宣佈解除倪光南總工程師和董事職務。柳傳志在隨後的發言中聲淚俱下,被解除職務的倪光南則鎮定自若,他說:“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大目標(科教興國),而內心感到全心全意為了這樣一個大目標工作,永遠是最幸福的人。”會議結束後,倪光南和柳傳志各自默默地離開現場。十年間,他們從風雨同舟變成背道而馳。

為國產芯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當年,中關村有“三個企業家找到三個科學家,成就三個知名企業”的經典故事:柳傳志找到倪光南,開發聯想式漢卡,成就了聯想;張玉峰找到王選,開發方正激光照排系統,成就了方正;萬潤南找到了王輯志,開發四通打字機,成就了四通。在中科院計算所,與默默無聞的柳傳志相比,倪光南是“明星科學家”。他參與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大型計算機,並首創在漢字輸入中應用聯想功能。《柳傳志心中永遠的痛》中記述,柳傳志1970年進計算所,老聽人說倪光南聰明,記性特別好,於是假裝對一個非常長的方程式不會,向倪光南請教,後者提筆就寫了出來。倪光南1961年大學畢業,10年不用的方程式居然還能記得如此精確,這讓柳傳志欽佩不已。在70年代“五七幹校”下放勞動時,兩人在一班一個宿舍,倪光南發燒39度,照樣堅持打場,不肯下來。這也給柳傳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覺得倪光南和他一樣,都是可以吃大苦的人。但最後橫亙在他們面前恰恰就是各自的堅持。

為國產芯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1984年,計算所發起成立了新技術發展公司,柳傳志被選為主管日常經營工作的副經理。這一年年末,王樹和、柳傳志、張祖祥三人一籌莫展。剛創辦不久的公司被人騙了14萬,而所裡給的開辦費一共才20萬。冥思苦想後,三人模仿諸葛亮、周瑜、魯肅,將各自的方案寫在紙條上。三張紙條同時打開:“倪光南”“倪光南”,還是“倪光南”。倪光南心中也有一個科技產業興國夢。1939年出生的他對“國弱被人欺”有著切膚之痛,“從小逃難的經歷,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它讓我明白,國家應該富強起來,才不會受人家的欺負。”1983年,倪光南毅然放棄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機會回國。他說:“如果我不回來,我此後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製造有所幫助。”因此,當柳傳志伸出橄欖枝後,倪光南沒猶豫就接受了。他相信,柳傳志能推廣好他的科技成果。

為國產芯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倪光南將聯想式漢卡技術帶入公司,它共更新了8個型號,為公司創造了上億利潤,並帶動了包括微機產品在內的整體營銷,最終聯想也成了公司的新名字。倪光南親自站櫃檯推銷漢卡,瞭解用戶需求。他還坐在負責接熱線電話的工程師旁邊,隨時準備回答用戶的提問。1988年,在聯想漢卡站穩腳跟之後,倪光南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微機上,他帶領團隊在香港研發成功了“中國製造”的聯想主板和擴展卡。1990年,採用自主設計主板的聯想微機在國內推出。聯想式漢卡和聯想微機分別於1988年和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倪光南被遴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國產芯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這十年,也是倪光南和柳傳志合作親密無間的十年。截止1994年,聯想的銷售額達到47.6億元。不過當時漢卡已經江河日下,國外電腦品牌大舉入侵中國市場,聯想需要突破瓶頸,必須要尋找新的出路。此時,一個不害怕失敗的科學家和一個需要謹慎行事的企業家發生了分歧。他們最終的目的都是從圓底到達圓頂,但卻選擇相反的路徑進擊。力主自主核心技術、想要搶佔科技高點的倪光南要對標Intel,從設計入手作芯片。1994年,倪光南與復旦大學、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資建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意向,中科院和電子工業部甚至承諾由聯想牽頭,組織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一起參與,制定一個國家投資計劃。但在最後一刻,此前一直和倪光南步調一致的柳傳志第一次說了“不”,他的理由是芯片項目投入和風險巨大,非聯想的實力可支撐,倪光南是“技術至上,並不清楚整個市場是怎麼回事”。柳傳志的路徑是先利用成本優勢佔領市場,再做技術開發。

為國產芯片系統窮盡一生,一個失敗者的榮光也是最幸福的人!

2001年4月,中國第一片自己設計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號”誕生。儘管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但作為第一款可以商品化的32位芯片,“方舟1號”一出生就備受矚目。2001年7月,經過高級別的專家技術鑑定會,並由四部委聯合召開了盛大的發佈會,“方舟1號”被推上了技術神壇。此後,國家開始陸續投入資金支持方舟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