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

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火炮,地面戰爭中很常見的一種武器,擁有極高的威力與穿透力,是坦克、步戰車等裝甲車的大敵。火炮的發射並沒有我們想象地那麼普通,不是直接發射這麼簡單的,軍隊通常會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戰術,講究火炮與火炮、火炮與步兵……之間的戰術配合,讓火炮展現出更加強大的作用。

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


TOT戰術(Time On Target),這是一種二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炮兵都愛使用的技術,可以歸類為一種奇襲戰術。TOT的戰術方法很簡單,在發動攻擊前,炮兵先對目標位置的地形、兵力分佈進行調查,把目標繪製在地圖上,編成一個個代號。每一門火炮專門負責一個代號,這樣可以避免多枚炮彈同時攻擊一個目標,而造成轟擊範圍太小。因為每門火炮的代號都是不一樣的,但它們的轟擊目標又在目標範圍內,實現覆蓋式轟炸,給敵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


一般的炮兵攻擊,第一輪通常是試射,為炮兵找到合適的攻擊點,但試射後的校準要耗掉一些時間,會給敵人留下反應時間。TOT戰術則避免了這個問題,火炮只管轟擊一個已經設定好的代號點,第一輪就是正式轟炸,不給敵人反應的時間,達到奇襲的效果。

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

最著名的TOT戰術的運用發生在二戰時期,1944年,伴隨著諾曼底登陸的成功與蘇軍的反攻,德軍節節敗退。不甘心失敗的德軍策劃了阿登反擊戰,試圖重創同盟軍,但最終沒能成功,美軍炮兵在這場戰役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12月,美軍截獲了德軍兩個步兵連(共350人,兵力進行了加強,正常情況下德軍一個標準步兵連為142人)將秘密潛入巴斯通南部的情報,於是派了6個炮兵營埋伏,無比要將他們全殲,以免後方被德軍偷襲。

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

美軍在這場奇襲中運用了TOT戰術,他們事先就掌握了附近地點的地形,並在地圖上繪製了120個代號,讓6個炮兵營對德軍的必經之地形成覆蓋是打擊。19日上午8點,兩個德軍步兵連出現,還有15輛坦克跟隨行動,德軍以為步坦協同可以應付一切狀況,卻迎接他們的根本不是子彈和反坦克手雷,而是鋪天蓋地的炮彈。

6個炮兵營開火,120枚炮彈20秒內覆蓋轟炸,兩個步兵連全滅


120門火炮同時開火,對目標區域實現了覆蓋式轟炸,就連坦克都無法在這場轟炸中倖存,其中數輛當場被引爆了內部的彈藥庫,殉爆之下令德軍的隊伍更加混亂。德軍還沒反應過來,第二波120枚炮彈又來了,這一回德軍全軍覆沒,連一個站著的人都沒剩下,只剩下斷斷續續的哀嚎聲,兩個裝備精良的步兵連就這麼沒了。


接下來的戰鬥中,美軍炮兵繼續運用了TOT戰術,多次摧毀了德軍的兵鋒。一直到1945年1月25日,盟軍兩路人馬成功會和,而希特勒已經沒有足夠的後備力量了,德軍徹底失去反擊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