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而神祕!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生長在延平這塊土地上的你

知道為什麼她叫延平嗎

最全“延平”地名介紹來啦!

♥♥♥

延平地名既悠久又神秘,東漢建安元年(196年)賀齊平定南疆,建立南平縣。縣城三江合流處,通往水東大官道有一個渡口、稱延平津,這便是延平的起源,現代人稱延福門碼頭。《晉書》、《東周列國志》均有記載。《辭源》、《辭海》,臺灣版《中文大辭典》也有詞條。《辭源》的詞條:延平,(一)府名,晉改南平縣為延平,唐武德三年置延平軍,上元元年改劍州,宋稱南劍州,元改為延平路,明洪武元年改延平府,清因之。舊有銅延平之稱。(二)津名,傳說的晉雷煥寶劍墮水化龍處。

悠久而神秘!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臺灣版《中文大辭典》延平有六個詞條,最為詳盡。

❶ 延平,府名,唐置延平軍、五代改劍州,宋曰南劍州,元為延平路,明為延平府、清仍之……。

❷ 渡名。在福建省南平縣東,又名劍溪,今之建溪。……相傳晉雷煥之子,佩劍渡延平津,劍忽耀入水,化為龍。

❸ 延平先生:宋李侗之尊稱。

延平郡王:明鄭成功之封號。

延平答問:書名,宋朱熹撰。記與李侗往來論學。

延平劍:龍泉、太阿二名劍合稱。〔晉書張華傳〕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補煥為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亟,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遣使達一劍並土與華,留一自佩。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於腰間耀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方章,沒者驚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疑,於是失劍,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延平之劍,不知何時而再合也。

延平劍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夫妻為吳王鑄的雌雄寶劍。張華是晉朝承相,在“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倫所害。他死後二十六年,為紀念張華延平劍,晉太元四年(公元326年)改南平縣為延平縣。沿用了一百多年,至南北朝宋明帝時廢景,改建安郡。

>>>>從時間的長河中看延平

當初的延平津,僅是城裡一個渡口,自延平劍之後,延平四海揚名,延平不僅是一個地名,而且成為中國的歷史典故,不論戰亂的晉朝十六國時代,還是長治久安的盛唐時期屢次改朝換代,地方改制,始終沒有離開延平劍這個主題。

悠久而神秘!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唐朝武德三年(公地620年)置延平軍,延平軍是軍事特區。在《舊唐書》、《新唐口》中找不到延平或南平的縣名。唐朝延平沒有設縣,也有可能唐口編者遺漏,也可能延平軍是軍政統管。據《南平縣誌》載:“延平軍初屬泉州(福州)都督,其後又屬嶺道(廣州),又屬閩州(福州)都督府。又屬江南東道(杭州),又屬福州都督府”。延平軍相當於省軍區,管轄幾個州。

唐朝大臣,四大家之一柳公權引用“劍入延平”的典故,鑑別唐太宗《送梨貼》。說明在唐朝延平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唐詩人歐陽詹作《過延平津》詩:“想象精靈慾見難,通津一去水漫漫,空餘昔日凌霜色,長與澄津生晝寒。”胡曾詩《龍津》曰:“延平津路水溶溶,峭壁危嶺一萬重,昨日七星潭底見,分明神劍化為龍。”唐朝稱盛唐,盛在西部,與現代相左,處於東部的福建經濟文化十分落後,是未開發的邊疆,但延平津,延平劍,朝野皆知,名揚內外。

悠久而神秘!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柳公權遺墨

五代十國時的閩國,王審知改延平軍為延平鎮(駐軍之鎮),後來又改為龍津縣、延平縣。

宋朝近三百年,稱劍州、南劍州。初期延平、富沙二縣屬威武軍節度使,後延平改為劍浦縣。元朝大德六年、改南劍州為延平路。劍浦縣改為南平縣。明洪武間改延平路為延平府,明清二代均稱延平府南平縣。

  此外,冠以延平的有:延平四賢、延平書院、延平八景、延平城、延平橋、延平閣、延平枕等。

悠久而神秘!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延平枕

解放後,南平縣多次更名。1957年大躍進時期,南平縣一分為二,分別建立南平縣和南平市。1958年人民公社化,縣市合併為南平市,原南平市又改組為延平人民公社。1995年,南平地區行政公署改地級市,原南平市改為延平區。

悠久而神秘!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歷史是財富,河南耗費千億“再造汴京”、杭州建“宋城”,深圳只有村史,仿造“世界之窗”。

延平的劍和龍,是中華的象徵,文化遺產。自漢代以來,延平作為行政機構,縱貫古今。中國歷史地名中,南平僅僅是縣名,全國稱南平的有六處(湖北、湖南、四川、山東、河北)。延平全國獨有,是一處神聖的地名。

知道了延平地名由來

你是否更喜歡延平了呢?

悠久而神秘!時光長河裡的延平地名,由來你可知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