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4S店的利潤主要來源於售後,賣車是不怎麼賺錢的,有時候為了完成任務拿返利,還不惜自己貼錢去拉動銷量,或者拿資金屯車完成任務。有些4S店過的還湊合,有些就比較苦了,進退兩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但對於廠商來說就不一樣了,單車利潤可以說大的驚人,這還不說零整比非常誇張的零部件利潤。在人們的印象中,豪華車的利潤最高了,其實也不一定,毛利或許是豪華車高一些,但對應的營銷費用、折扣等方面的成本也是水漲船高的。其實有些普通品牌的利潤也是非常厲害的,比如豐田,在造車的時候,可以說能節省的儘量節省,成本控制的最好,但關鍵人家技術過硬,即使拿一些低成本的材質也能造出質量過硬的車。其實除了豐田,比如日產、本田這些日系車的利潤也是非常高的,這也是日系車共有的一些特性。今天就看看樓蘭一路的定價,或許更能直觀一些。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在七八年以前,可選的SUV車型遠不像現在這麼豐富,那個時候,但凡比較著調的SUV車型都火了,加價、排隊遠不是現在能想象到的狀況。途觀當年加價3-5萬,在途觀出現以前,本田CRV加價1-3萬,等到奧迪Q5出現的時候,更是蜂擁而至的搶,加價5完就是公開的潛規則。至於發現4、攬勝、極光加價幾十萬就更不用提了,簡直瘋狂到沒有底線。其實樓蘭早在2011年的時候就以國產的方式切入市場了,但由於“心比天高”而錯失了最好時機。首先,當時已經開始流行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樓蘭卻搭載了一臺3.5L V6的自吸發動機,不是說這臺發動機不好,而是各方面的成本偏高。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然後,3.5L V6的成本是比較高,但不至於讓樓蘭定48.88萬的價格,顯然是為了獲得高額利潤而定的超高價格,要知道當時Q5的起步價只不過37.98萬,加上5萬都沒有樓蘭貴。其次,定多高的價格其實不重要,關鍵得有品牌支撐,在品牌溢價允許的範圍內可以適當的定價高一些,但如果高出這個紅線,再強悍的品牌都無濟於事,何況日產品牌的溢價能力還遠沒有達到這種水平。所以銷量表現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難怪網友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後,定位的偏差,樓蘭當時的定位就是衝著豪車定位去的,所以並沒有刻意的考慮空間,以至於這個弊端一直影響到現在。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2011年9月8日國產樓蘭首次上市,只推出48.88萬的一款車型,由於市場表現比較低迷,所以在2013款的時候,將價格降到了36.58萬,而且要明白這是在沒有更好發動機基礎上下調的價格,輕輕鬆鬆讓出12.3萬的價格,可見當時的樓蘭是多麼暴利啊,而且大排量發動機不一定比小排量發動機貴多少,這些都是誤區,最多也就是稅方面的差別。到了2105款的時候,就徹底放棄了3.5L,採用了2.5T渦輪增壓發動機,高配價格依然不接地氣的飆到了37.98萬。同時為了降低價格門檻,還推出了2.5L自吸發動機車型,起步價也下探至了23.88萬,這個起步指導價一直用到了現在。換一個發動機,降降配置,隨便就讓出20多萬的價格,20萬里面有多少是成本?又有多少是過去的毛利?這個比重大家應該能想明白吧,不要總覺得發動機排量小了、不一樣了,就真的成本陡然下降了,其實這只是價格讓步好聽的一種解釋。正如網友所說,水太深了,不敢碰啊,到底值多少錢,誰也猜不透。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大概在2016年的時候,市場上突然對大空間的中型SUV有了極大的需求,在當時能符合這種要求的車型大概只有漢蘭達和銳界兩款車型。而作為起的很早的樓蘭又錯過了第二次爆發的機會,要空間沒空間,要7座沒7座,動力也就是緊湊型SUV的水平,外觀也不夠穩重大氣,與那部分群體的審美完全背道而馳。其實在那個時候,完全可以通過改款去適當的解決這些問題,哪怕外觀不變,加長一下,把空間擴大一些,這樣做興許還有一絲機會。所謂的舒適豪華感,與當時的風口需求完全不吻合,看看漢蘭達的優勢就能明白樓蘭低迷的原因。

過去48萬,現僅需20萬,下調幅度28萬,網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或許樓蘭骨子裡從來就沒把漢蘭達、銳界這些車當成自己的競爭對手,這些可以有,那你的定位是什麼?和途觀L、冠道一樣,也是大5座中型SUV嗎?車很大,但空間不很大啊,與其這樣還不如買臺價格更便宜的緊湊型SUV開。還有一個定位就是,豪華車的享受,普通車的價格,這條路似乎更難走,皇冠、金牛座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基本都是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所以,優惠三萬多,最低配的20來萬也沒有將銷量帶動起來,月銷量基本在兩千多臺徘徊,倒不至於墊底,但實在也不能說賣的好。從48萬到20萬這個降價的過程,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才是最尷尬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