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最早見到海貝R6這臺機器是在去年的BAE上,當時的R6尚處於工程樣機階段,音色調校還是半成品的水平,樣板機的外殼加工也談不上細膩,加上會場很多人摸過沾了不少汗漬看起來更是灰頭土臉,以至於我那時候對這款產品可以說是沒抱以任何期待——興許還有對於海貝這個品牌"不過是個做軟件的"一類的偏見的原因。

但是年底摸到正式樣機後,這臺機器於我個人而言從"完全不關心"一躍到了"年度最看好國產播放器"的地位——精湛的做工、圓潤的手感、流暢穩定的體驗加上同價位中比較規矩的音色,相當值得一寫的產品。奈何手頭要完成的工作比較多一直沒騰出空來,微博也有所荒廢,今天得一點空閒說一下R6這臺我個人非常欣賞的機器。

外觀&交互

R6的正面造型是有下巴沒額頭的所謂"全面屏"設計,對於不需要考慮前置攝像頭與聽筒如何安放的音樂播放器來說算是尋常操作;·前後雙面2.5D玻璃蓋板也不算新鮮;R6外觀設計上的獨特之處是,在這個大家紛紛強行切邊、山寨AK層出不窮的時代裡,R6選擇了圓潤路線,配合國產播放器中堪稱頂尖的做工,整機的握持感非常的舒適。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較大尺寸、內凹造型、阻尼感適中的側邊按鍵操作起來很舒服。電源鍵集成了工作狀態指示燈。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輸出端口包括3.5mm單端、2.5mm平衡及LO/同軸。數據口為TYPE-C並支持USB3.0和QC3.0快充,一個多小時充滿。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R6的不鏽鋼版造型與鋁合金版完全一致,但不鏽鋼加工成圓潤的造型難度要大得多,海貝方面的說法是不鏽鋼外殼的良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出貨一再推遲。高報廢率的回報是極細膩拉絲工藝的不鏽鋼外殼擁有非常漂亮精美的質感,能放在同一檔次比較的產品恐怕只有SP1000SS。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無論系統還是播放界面都非常原生風格,簡潔美觀。驍龍425+3G RAM對於一個只有純粹音樂播放功能的設備來說堪稱奢侈,加上精簡掉了不必要功能的系統和海貝深厚的軟件實力,形容R6的使用體驗為當前便攜播放器中最流暢穩定也毫不誇張,甚至於相比主流智能手機也並不遜色(更別說還有IBUG11襯托)。第三方在線音樂APP也能輕鬆流暢運行,而且海貝號稱的第四代技術能夠解決絕大多數主流音樂播放軟件的SRC限制,論功能性R6也是沒有疑問的頂尖型號。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

「軟硬並舉」海貝R6體驗音質

參考耳機:LABII+PEF28改ATL鍍銠平衡插頭,QDC8HIFI,Campfire AndromedaCK, Campfire Vega

R6一上耳朵的首要印象是討人喜歡的中高頻密度,R6具備三千價位播放器中少見的能兼顧亮度與密度的高頻表現,保證了高頻部分擁有不失耐聽度的華麗感,儘管相比SP1000copper還是明顯要幹一些表明其高頻延伸與頂尖產品尚有不少距離(這不是廢話麼),但以三四千價位的眼光來審視的話已經值得鼓掌了,小提琴、吉他、鋼琴較高音域的部分和鑔片等高頻樂器的質感清晰鮮活不會有闇弱散軟的感覺。上好的高頻表現也意味著R6是一臺通透度優秀的機器,對森海JVC之流無疑是福音。

受高頻的影響,R6的中頻也是比較清爽的風格:結象不算大、距離較近但達不到貼面的程度;女聲有著不錯的甜度,講究厚重感的部分男聲和少部分女聲可能稍顯"回味有限";大提琴、小提琴的主音域輕快利索。

所以意料之中地,R6的低頻是偏緊湊類型的。談量感的話R6的低頻並不弱勢,不需要有諸如"流行樂氛圍感不足"一類的擔心;尚可的下潛深度、較迅速的回彈感對於歐美流行樂、搖滾、金屬之類的音樂類型是加分項。

整體偏通透明亮快速音色的R6 相應地擁有較好的分離度、聲場規模與動態表現,加上全頻段都不錯的密度和同價位中優秀的信息量,交響樂、金屬樂等對綜合素質考驗較高的音樂類型對R6來說沒有太大壓力,主要細節沒有遺失不會出現樂器數量缺斤短兩的情況,不錯的動態與聲場也能撐起可靠的臨場感。

以上聽感基於不鏽鋼版2.5mm平衡口,3.5mm單端輸出的音量沒有明顯區別,推力在多數耳塞上體現不出顯著的密度差別,但是分離度相比平衡口要遜色一籌,音色自然要更厚一些,符合中端及以下價位播放器平衡輸出的普遍規律,即分離度提高音色變薄聲場有所拉大,但不會有本質上的區別,可以作為另一種改變音色的玩法,想充分體驗平衡玩兒法魅力且沒有太多預算限制的消費者更建議考慮萬元檔或以上的旗艦級產品。當然,R6的單端輸出的推力也是不差的,即便是織女星這種難推到令人頭疼的東西在R6的單端口上仍然可聽,換到平衡口的話還會有一定提升。

鋁合金材質版本的R6同不鏽鋼版本的音色有些微妙的差別,鋁合金版本的音色要較不鏽鋼厚上一丁點,結象也稍稍散了一點點,若非放在一起AB是幾乎無法察覺的,甚至也難說這是不是純粹的個體差異——儘管這種區別符合其他品牌不鏽鋼播放器與鋁合金材質版本區別的一般規律。不同外殼材質對音色的顯著影響是有諸多產品證實了的,所以不負責任地猜測一下,也許海貝的工程師為了讓兩個版本的機器音色儘可能一致而在軟件上有所改動,正如SP1000在1.05以後的固件上發生的變化那般。對於這個價位段的多數用戶而言,這點些微的區別我傾向於忽略不計。

評分

十分制,包括——

音質表現(聲音素質,調音水準,驅動力,搭配性)5分

外觀工藝(外觀設計,材質,工藝水平,配件做工)2分

交互體驗(流暢度,功能性,格式支持,續航,發熱量)3分

音質表現:4.5分

充足的信息量、優秀的分離度、較為開闊的聲場、紮實的密度以及出色的動態,R6的硬素質在三四千價位中顯然是可以挺胸抬頭的。調音方面R6出乎意料地走了比較傳統嚴肅的路線(並不是說音色死板),沒有一臉諂媚地加強中低頻做所謂流行調音而是呈現了一套細膩端莊的面貌——這點深得我心。

外觀工藝:2分

做工最好的中端國產播放器,沒有之一。外觀設計不會讓人產生強烈的韓國品牌即視感而且手感充滿了人性關懷。

交互體驗:2.5分

頂尖的流暢度與穩定性加上AK也不具備的順暢穩定的第三方在線音樂軟件使用體驗和功能拓展性,R6的交互體驗目前是沒有對手的。不鏽鋼版本的發熱要較鋁合金版本更明顯但都在合理(溫熱)範圍內,續航十小時左右,同類產品的平均水平。

總分:9分

海貝這個一直以軟件見長併為發燒友所知的品牌能夠做出一款交互體驗堪稱完美的播放器說實話也是意料之中、符合眾人期待的。真正出乎我意料——換言之我曾經小瞧了這個軟件起家品牌的地方在於,R6做出了不僅素質優秀而且調音相當正經規矩有那麼一點兒老牌廠商氣質的聲音,似有高人指點一般。再考慮R6這面對AK中端產品也不吃虧的做工和風格獨具又相當人性化的外觀設計,可以說R6是繼去年的DX200後又一款令我感到"國產有救"的機器,在假艾利和當道的國產黑暗時代裡,我希望能出現更多這樣能讓人看到希望的產品,令國產播放器真正底氣十足地同進口品牌逐鹿發燒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