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宋曉婕:大愛惠及數萬婦女

從醫34年來,她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承諾:“我要做一名好醫生。”她被患者稱為“柔情鐵人”。她就是1月“荊楚楷模”宋曉婕。

1983年,21歲的宋曉婕從醫學院畢業,她年輕的心中埋下了一顆不凡的種子:要做一名好醫生。怎樣才能做一名好醫生?“你把每一次給別人看病,都當作是給媽媽看病。”母親的這句話,她一直銘記在心。

從醫34年來,她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踐行著曾許下的莊嚴承諾。她理解病人,屢次接手被其他醫院“嫌棄”的患者;她敬畏生命,寧肯自己冒險也要拼命救人;她同情患者,想方設法為他們省錢;她關愛病友,每年陪他們吃年夜飯;她忘我奉獻,從來沒有下班的概念。

在她看來,醫者的初心,就是在任何時候都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我常常不能做偉大的事,但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每一件小事。”宋曉婕說。

“別人不收您,我收!”

她是敢接“燙手”患者的暖心大夫

2015年6月11日,一位83歲的老太太在子女陪伴下來到她的診室,她的肚子大得像懷了四胞胎。“婆婆,這麼多年您是怎麼過來的啊?”宋曉婕接診時說的第一句竟是拉家常,這讓老人和子女們頓時溼了眼眶。

硃紅雲老人2008年被查出腹部包塊,之後越長越大,近期她已吃不下、走不動、睡不安,身體暴瘦而體重卻增加了50多斤。由於年齡大,還有嚴重冠心病、肺功能不全等多種疾病,隨時有心臟驟停可能,多家大醫院不敢為她手術。

宋曉婕將住院證送到了她手上:“婆婆別怕,別人不收您,我收!我來想辦法。”檢查發現,老人腹中是巨大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和卵巢囊腫,必須手術。但一旦取出“四胞胎”,必然造成血液動力學巨大改變,老人很可能下不了手術檯。她反覆考慮,為硃紅雲精心制定了一套安全的治療方案:將中心靜脈管穿入囊腫,讓囊液慢慢流出,以防腹腔壓力突然降低引發險情。

36個小時後,老太太流出了36斤漿液。接下來,宋曉婕為她切除20斤的囊腫,硃紅雲老人康復出院。

2016年,紅安41歲的“紅安繡女”席和玉意外懷孕,她很想要留下寶寶,但她有高位截癱、心臟病等多種疾病,且家境貧困,多家醫院不願接收。多方打聽後,她找到了宋曉婕。“我接診過4個高位截癱的孕婦,放心來吧,我一定幫你。”宋曉婕的乾脆讓席和玉激動不已。

2017年2月16日,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席和玉平安誕下一個健康寶寶,醫院還為她募集了分娩費用。這一年,陸續有3名席和玉的病友,都在宋主任的幫助下平安分娩。

“做醫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想,如果你是病人,你希望醫生怎樣?你就能理解病人。”宋曉婕說,在有充分預案的前提下,醫生要敢於為患者承擔風險,用專業知識給病人定製最合適的方案。

“如果你相信我,我替你做主!”

她是為救人甘冒風險的“拼命三娘”

在三甲婦幼保健院工作,宋曉婕經常遇到危重症的孕產婦,搶救時,產婦這邊險象環生,家屬這邊焦慮激動。無論情況有多複雜,宋曉婕仍保持著醫生的本能:“生命永遠第一位,當醫生就要承擔風險和責任”。

2017年大年初一晚10時許,一名懷孕36周的孕婦動紅,被送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凌晨3時,她突然昏迷抽搐,肝腎功能“亮紅燈”,病情告急!夜班醫生建議立即轉到綜合性醫院,丈夫也簽字同意。可當時孕婦已窒息,胎心只有70次/分。

得知消息,宋曉婕迅速趕至現場,判斷這是妊娠高血壓疾病最兇險的併發症——HELLP綜合徵,必須立即手術,如果轉運,大人孩子可能在途中喪生。

“如果你相信我,我就替你做主!”聽到宋曉婕真誠的話,丈夫點頭說:“相信。”他又問:“大人能不能保住?”宋曉婕堅定地回答:“大人孩子我都要拼命保!”

因為情況緊急來不及簽字,宋曉婕破例用手機做術前談話錄音,另一邊手術室裡迅速開始剖宮產手術。僅3分鐘,傳來嬰兒響亮的哭聲,母子平安!大家喜極而泣,宋曉婕和家屬擁抱在一起。

不少人為宋曉婕捏了把汗:“這也太拼了!你難道就不怕出事?”宋曉婕坦承,自己確實有壓力,“但是當時的情況必須爭分奪秒,我心裡只有兩條人命,來不及去想其他。”

宋曉婕認為,99.9%的病人和家屬都是能理解醫生的,其餘的只要充分溝通,也能做到相互理解。

“醫生麻煩點,患者節省點”

她是想方設法為患者省錢的“綠色醫生”

不少患者都說,找宋醫生看病費用便宜。宋曉婕介紹,她的治療理念是,首先要給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案,其次就是最經濟實惠的方案,讓儘可能多的患者能看得起病。

拿老年子宮脫垂來說,她並不主張都要用網片來修補。她說,一個網片成本就要1到2萬多元,而不用網片,採用陰道作為天然的手術通道,切除子宮,把膀胱和直腸推回盆腔,固定韌帶,做陰道前後壁修補,可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併發症也少些。雖然這樣醫生會麻煩一些,但是卻給患者帶來了實惠,比用進口耗材每例節省數萬元,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患者節省上百萬元。

“患者更需要我陪著過年”

她是把病人當親人疼的“宋媽媽”

病友們都喜歡叫宋曉婕“宋媽媽”,她從不拒絕任何一個向她要電話號碼的病人。很多同事說,宋曉婕對每個病人像親人。

“周順芝、張翠蘭、孫漢梅、陶玉梅、周漢娣、陳冬枝……”她們離世的時候,宋曉婕和同事會給她們擦身體、換衣服,送她們最後一程;在武漢,很多老病號幾代人都是宋大夫的“粉絲”。

“要用心真誠待病人,用愛溫暖她們,她們才更有信心戰勝病魔。”宋曉婕常這樣提醒年輕醫生。

48歲的黃梅人楊焱珍患上宮頸癌晚期,加上併發症,醫療費已花去了十幾萬。宋曉婕帶領科室醫生們為她捐款,自己微信給她轉錢。大年三十,楊焱珍在醫院住院,宋曉婕和同事共三撥醫生,不約而同帶著紅燒排骨、魚燉豆腐、餃子等,陪她一起吃年夜飯。楊焱珍出院後,宋曉婕和同事還去她家串門。

幾年後,楊焱珍出現放療併發症,痛苦不堪,楊焱珍的丈夫還安慰宋曉婕:“你們已經盡力了,多謝你們。”這讓宋曉婕百感交集。

2016年6月17日,楊焱珍去世。得知消息,宋曉婕帶著科室5個醫生連夜驅車送別。一行人到黃梅縣高速路口時,已是次日凌晨3點,楊焱珍的丈夫竟在路口等著他們。這個樸實的漢子說,他擔心宋大夫看到妻子會太難過,影響工作,特意趕來把醫生們“堵”在路口。為了讓醫生們安心,他當時收下了大家送的5000元錢,待宋曉婕一行離去後,他又用微信轉了回去。“他們一家把我們當作最親的人,我們大家也視她為最親的人。”宋曉婕含淚在朋友圈寫道。

工作30多年來,宋曉婕已記不清究竟幫助過多少患者。剛畢業時,她就把自己的飯票、糧票捐給貧困患者。現在,她把醫院的職工飯卡也送到患者手中,一個病人痊癒了又傳給下一個。連婆婆都知道,只要她晚上煲湯,一定科裡又收重病人了。

每年年三十,她都會跟病人一起在醫院吃年夜飯。她說:“患者這時候是最需要陪伴的,家人我還可以找別的時間陪。”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醫患雙方相互信任。醫生能在與患者的互動中得到職業的存在感和尊嚴,患者也能在醫生的工作中受益最大,我的職業生涯一直都在追求這種狀態。”她說。

“畢生夢想是讓婦女遠離病痛”

她是一心撲在工作上的“鐵娘子”

“她從來沒有下班的概念,無論手術做到多晚,還是出差剛回醫院,第一時間都是要回病房看危重病人。”護士長王芳說。

即使是“鐵娘子”宋曉婕也會生病,她病了就邊輸液邊上班,同事對此已司空見慣。幾年前,宋曉婕曾因功能性子宮出血需要手術,她連家人都沒有告訴,由同事陪著就上了手術檯,做完手術在病房內休息了幾個小時再接著上班。

上門診時,宋曉婕曾聽到患者抱怨說,專家總在工作日上班,一看病就得請假。她就留了心,在武漢率先開啟了專家夜間門診和週日門診,方便上班族看病。在她的帶動下,武漢多家醫院的專家也陸續開始在雙休日坐診。

如今,國家放開二胎,高危孕產婦數量也水漲船高。擔心這些準媽媽的安全,她用微信搭建“媽媽屋”,無論每天工作到多晚,她都會抽空上線答疑,目前已達三萬餘條,她還撰寫科普文章發表在各大媒體,做健康宣教。

宋曉婕同情基層老百姓來漢看病不易,90年代,她率先在湖北開展婦科腹腔鏡微創手術,並將此項技術毫無保留地傳送到省內50多家邊遠基層醫院,手把手教授當地醫生進行腹腔鏡技能操作,使得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做微創術。

她是湖北省宮頸癌防治工程推廣形象大使,2007年在國內最早開展HPV大規模宮頸癌篩查,該項目惠及百萬婦女,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醫療費用。

2015年7月,她和來自全國的600多名同行一道,走進西藏貧困地區,為數千藏民義診送藥。離藏時大家對她依依不捨,她將自己的衣服穿在藏族姐妹身上留作紀念。今年10月,她再次作為“同心·共鑄中國心”的志願者,走進阿拉善盟,救治藏族婦女。她說:“我畢生的夢想就是讓婦女遠離病痛,她們的笑容是對我最大的慰藉。”

医者仁心宋晓婕:大爱惠及数万妇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