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德模式」可以爲龍崗提供怎樣的參考?|「解密懷德社區發展之道」系列報導

社區經濟發展靠什麼?懷德社區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堅持黨委領導、整體統籌規劃、走現代化企業經營之路、自主開發多元化經營。

再看龍崗,社區經濟的發展源起改革開放,各類工廠、園區遍地開花,很多人過上了“包租公”的生活,如今卻不得不面臨轉型的考驗。於是,城市更新、牽手高科技以及試水資本市場等成了不少社區正在實施的轉型發展路徑。但與懷德相比,力度和成效還有一定差距。

“懷德模式”可以為龍崗提供怎樣的參考?|“解密懷德社區發展之道”系列報道

南嶺村社區的啟迪科技園(南嶺),昔日的舊廠房打造成了眾創空間,社區集體經濟有了更高平臺。

當然,社區的發展離不開各項政策的支持。隨著《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與龍崗區人民政府共同推進規劃國土管理改革與實踐合作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的簽訂,為龍崗區的社區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火車頭”效應 發展集體經濟要堅決依靠黨委領導

“懷德能發展到今天,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好時機,地利是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以及緊鄰香港的區位優勢,人和是懷德淳樸的民風、團結的人心。40年來,懷德黨員群眾一心搞改革搞發展,從來沒有花費精力和時間搞內訌。”回顧過去的發展,懷德老幹部方權威這樣總結。

與懷德一樣,龍崗各社區經濟的發展也抓住了改革開放和緊鄰香港的區位優勢,通過建設工業區,吸引許多外商、港商租房辦廠,村民靠著廠房和住房的租金過上“包租公”的生活,生活水平和質量逐年提升。

但是,相比較而言,懷德在發揮黨委領導作用上效果更加明顯。事關集體經濟發展問題,首先由社區黨委開會討論形成初步意見,再召集股東黨員形成共識,由黨員逐戶聽取股民意見(懷德社區建立有“黨群互動,共建和諧社區”聯繫服務群眾機制,每名黨員包15戶原居民,每月定期上門走訪聽取意見建議),再提交股份合作公司“三會”、股東大會討論形成決議。

“通過社區黨委的堅強領導、黨員的帶頭示範,培養了懷德人‘聽黨指揮、崇德向善、敢闖敢試’的精神,形成了‘黨風好、民風純、家風淨’的氛圍。”深圳市懷德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長潘燦森告訴記者,如今,社區股份公司發起成立了“互助共濟基金”,首次募集資金132萬元,以家庭為基礎、鄰里為紐帶,建立“愛心檔案”,有針對性開展常態化幫扶。另外,率先成立社區“共享家園建設委員會”,把社區重點熱點問題、居民矛盾訴求全部擺上議事檯面,由社區各類組織、各類人群共同討論解決。

統籌規劃開發 讓土地發揮其最大價值

當前,龍崗區建設用地約220平方公里,其中原農村集體掌握土地約佔45%,現狀開發強度低,二次開發潛力較大。土地緊約束已經成為制約全區發展的主要因素。

關於這一點,懷德的統籌規劃開發模式尤其值得借鑑。走進懷德,你會發現與城中村大不一樣的社區集體經濟風貌——現代化工業廠房集中成片、5萬平方米的高端購物中心在這裡落地、原村民自建房分佈有序。目前,懷德仍存留有100多萬平方米的待開發用地,估值300多億元,這在全市社區中都不多見。

“我們在違建這方面抓得很嚴,還把‘不能自行拆建舊房’寫到村規裡,明確規定後,所有村民都自覺遵守,就沒有違法建設‘一塊磚’。”懷德社區黨委副書記潘達強說,通過設立制度,堅持對土地資源整體統籌規劃開發,為後期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不僅如此,懷德社區還購置了17塊地共20萬平方米,並先後回收宅基地50多塊,其中一塊土地變成了自主開發的第一個項目——懷德公元,“這一個項目的經濟收入相當於社區之前30多年收入的總和,足以證明統籌開發的好處。”潘燦森表示。

立足實際,龍崗也在積極探索。5月16日,深圳市規土委與龍崗區政府正式簽訂《框架協議》,其主要涉及城市規劃及城市設計、土地管理、土地整備、違建查處、生態線管理、田園綜合體建設等六個方面,核心要素就是土地。

根據《框架協議》,龍崗區將試點拓展土地整備規劃研究範圍,將項目範圍內及周邊的“邊角地”“插花地”“零星地”一併納入研究範疇,編制土地整備規劃研究,探索土地整備工作實施新模式、新方法,最終實現土地價值的提升、社區經濟的轉型發展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懷德模式”可以為龍崗提供怎樣的參考?|“解密懷德社區發展之道”系列報道

南嶺村打造的1983創意小鎮,不少國留學團隊成為南嶺村的“新村民”。

瞄準未來 多元化經營力促社區經濟轉型發展

就創新而言,南嶺村與懷德社區都有著很強的意識,並堅持多元化發展。

“我們從發展之初就樹立了規範、規劃、集體、責任,市場等五大意識,出臺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實行高標準的規劃,堅定走市場化發展的道路,既發展了經濟,也使股民的責任意識和市場意識不斷提高,各項工作推進都比較順利,成效明顯。”潘燦森說,未來,懷德還會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從區位上看,懷德會成為大空港地區臨空經濟發展的一處關鍵軸心,所以,全力打造臨空經濟產業園、示範園成了必然選擇,同時,通過產權換股權模式,引入5家上市企業、100家高新科技企業,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打造300億產值規模的專業化園區。另外,針對公司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漏洞,聘請專業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的經營模式來塑造懷德品牌。

在龍崗,改革開放後,南嶺村經濟開始騰飛,但直到2014年,“房東經濟”仍是南嶺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南嶺村社區黨委書記張育彪看來,這樣“種房子”的單一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轉型勢在必行。如今,南嶺村不僅與清華啟迪合作,引進一批高科技企業,重點孵化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企業的南嶺1983創意小鎮也開門迎客,還成立廣東省首個村集體經濟創投基金,獲批運作的“南嶺母基金”在今年將募集5億元用於投資孵化一批高科技企業,“創投+孵化器”的模式已經成型。

除了南嶺村社區,龍崗其他社區也在積極求變。如龍城街道愛聯社區,城市更新成了該社區發展的關鍵詞。又如由寶龍、龍崗街道5家社區股份公司聯合組建街道創新投資公司,成功籌集第一期資金5000萬元,探索社區多元化經營模式。每一次改變都是一種有益探索。

要想發展,唯改革創新者勝

創新是深圳的魂,改革是深圳的根。之於社區發展,兩者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縱觀懷德的發展歷程,他們不僅樹立了超前意識,統籌土地,規劃先行,還建立了自己的房地產開發公司,運用市場手段發展經濟,其改革的魄力以及科學的思維方式都值得學習。

當前,龍崗區的股份合作公司在法人治理、民主決策、企務公開、民主監督等方面不免存在規範化、民主化、制度化、公開化的問題。因此,銳意改革,改變“小富”既安的觀念,打破發展思維定勢,強力推動管理科學化、社區城區化、產業園區化成為必然。

為了支持社區集體經濟的發展,龍崗區制定出臺了系列措施,但再好的政策也並非完美無缺,而且在實踐中也會遇到種種困難,這就需要股份合作公司保持自身的動力和活力。另外,人才是第一資源,培養綜合素養能力強的專業人才也是發展的必要保障。

來源 | 深圳僑報記者 沈榮 圖/通訊員 魏志倫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