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一種年入二十萬的「免費」作坊,因汙染大無人願意干


在農村老家,每家每戶每年都會種植一些棉花,大多種植戶是用來賣些零用錢,很少部分留家用,畢竟一床棉花做的被子拆拆洗洗能用上10多年。

棉花收穫到家後,彈棉花便是一件大事,老家十里八村都會有一個彈棉花的作坊,記得小時候,幾乎每個村莊都會有一個作坊,現在已經很少了,聽村民們說,一是因為種植棉花的越來越少了,二是彈棉花汙染太大,極易肺部感染,所以說附近十幾個村莊只剩這麼一家。

彈棉花首先要把棉花籽分離出來,這種活兒看似簡單,3個人分工協作,動作不協調的話,便會影響工作效率。

分離出來的棉花籽。彈棉花三十多年的作坊一直都是免費的,主家只需把棉花籽留下,就不在收取任何費用。

分離出來的棉花,下一步便是彈棉花了。

主家魏叔說這臺15米長的彈棉花機器是前幾年花20萬購買,現在可能是用不了那麼多的錢,不過機器的質量就難說了,魏叔說,這臺機器質量很好,從未壞過,老倆口就是用這臺機器供出兩個大學生,並且家中蓋起了二層樓房。

魏叔不僅負責往機器裡放棉花,還要調動顧客所要棉花的尺寸。

放機器裡的棉花。

不一會兒,一層薄薄的棉花隨著機器彈了出來。

魏嬸負責打包棉花。

機器的一部分。

魏嬸說,她從16歲便開始學彈棉花,結婚時便把這一絕活兒帶到了婆家,婚後夫妻倆便購買了機器彈棉花,這一干便是30來個年頭。

魏嬸說,彈棉花是一種累活兒,活兒多時,一刻也不能休息,導致晚上便會腰疼好長時間。

一床一床棉花隨著機器彈了出來,魏嬸說,彈棉花這活兒能年入二十萬,雖說賺的多,但很少有人願意幹。

打包的棉花每份是2斤左右。

彈好的棉花裝進袋子裡,每個袋子收費為2元錢。

願魏嬸老倆口的彈棉花生意越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