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人排隊玩套路 套住的是消費者還是店家自己?

僱人排隊玩套路 套住的是消費者還是店家自己?

5月21日長江日報《記者暗訪江漢路網紅店“充場”,12小時當託排隊10次》一文,曝光了網紅店假排隊現象,一時間網紅店僱人排隊問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本次被曝光對象正是網紅糕點店——鮑師傅。鮑師傅通過微博發表了道歉聲明,稱這是一家門店的行為,是公司監管不力導致的行為,算是正式承認了自己僱人排隊的問題。

很巧合的是,去年同期,網絡上流行過這樣一篇文章《恍然大悟,終於知道網紅店為什麼排那麼長隊,套路太深》,揭露的也是網紅店鮑師傅和喜茶僱人排隊的現象,但是涉事方都沒有正面承認這個問題,從側面更是一再表示不會採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營銷形式。

時隔一年,鮑師傅為僱人排隊行為道歉無疑是打臉行為。針對這個現象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除了僱人排隊網紅店再也沒有其他經營能力了嗎?》。沒想到,一年以後這個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僱人排隊玩套路 套住的是消費者還是店家自己?

一家門店的個別行為還是一整套的營銷思路?

鮑師傅的道歉聲明並不誠懇,只是想把僱人排隊的被媒體曝光以後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所以推脫說只是武漢一家門店的行為,是企業監管不嚴導致的。武漢這家門店這個鍋背得有點冤枉。

從去年開始,鮑師傅就一直被曝光僱人排隊,上海門店也存在類似行為。品牌官方沒有公開承認,所以我們只能推測,鮑師傅那麼多門店都需要排隊,卻只有一家被曝光的門店存在僱人排隊現象,其他店都是自然真實客流,記者臥底真的那麼巧合嗎?門店和門店之間的銷售水準差距也太大了吧?鮑師傅的品牌影響力為什麼這麼不均衡?一家店需要花錢僱人充當流量,另外的門店生意卻好到需要排幾個小時的隊?這是一個正常的門店邏輯嗎?

網絡上不止一次曝出僱人排隊,引起路人好奇→投放媒體渠道→在社交媒體引起討論→吸引客流前往→顧客發朋友圈曬圖是一個營銷閉環,也是網紅店營銷的基本套路。因為僱人排隊,自然會引起許多路人的圍觀,再加上自己投放的媒體渠道大肆宣傳門店排隊現象,就能為門店開業虛張聲勢。所以這真的是單家門店的個別行為嗎?這樣的道歉當消費者是傻子嗎?

凡排隊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網紅店基本都存在水分

來聊聊生活常識。根據筆者的經驗,凡是排隊需要超過1小時以上的門店基本都存在水分。我排過最長時間的隊是在外婆家就餐,但是多次排隊下來,時間也不超過1小時。以外婆家為判斷標準,外婆家是餐廳,每一組排隊的顧客基本上都需要在餐廳就餐,每次就餐時間不少於半小時,所以在餐廳客滿的情況下,就需要等位。即使算上上菜時間、就餐時間、翻桌時間,再加上外婆家的名氣吸引的客流,正常情況下外婆家就餐的排隊時間也不會超過1個小時。

再來反觀甜品店和奶茶店。這些門店不需要翻桌、顧客不需要就餐時間,門店真實為顧客服務的時間是很少的,相比較外婆家而言,他們應該更加高效,單位時間內能服務和滿足更多顧客的需求,所以,奶茶店和甜品店的排隊時間應該更短才是合理的,即使是網絡紅人奶茶店排隊時間應該小於30分鐘才合理。

但是現在網絡上曝光出來的情況是,很多人為了買一份甜品,需要排隊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如果鮑師傅的門店一直是這種現象,筆者認為不值得炫耀,而是應該要思考如何為需要排隊2小時的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是不是可以提前開通網上預約服務,利用空閒時間段為顧客製作,或者多門店聯動,有些門店生意不好,好的門店就可以把訂單分一些給他們,這樣顧客不用排長隊,門店又能緩解高峰期的壓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僱人排隊玩套路 套住的是消費者還是店家自己?

排隊1小時,甚至半小時是絕大部分正常人的極限了。所以很多網上曝光的排隊2小時以上基本上就可以推斷為僱人排隊的行為,等到這些門店的客流量真的達到排隊2小時的時候,完全可以開更多的門店,請更多的人或者開拓更多的渠道,總有更多的辦法減少顧客的排隊時間。當顧客需要排超級長時間隊才能享受到服務的時候,企業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減少顧客的排隊時間,而不是如何宣傳+利用這一現象。

無效的流量最終會拖垮網紅店

說一個真實的體驗,筆者買過一次喜茶,大概排隊半小時吧,喝到以後不算太差不算太好,等我第二次再次想喝喜茶的時候,看到有人在排隊,估計15分鐘左右,果斷放棄了喜茶,換了另外一家不需要排隊的茶飲店,因為喜茶沒有好喝到值得我排隊。我相信,大部分消費者和我有一樣的心態。大部分門店的產品也沒有好吃到值得顧客排上半小時的隊。這就是客觀現實!

虛假的流量吸引好奇的流量,看著是一個很好的營銷策略,但是虛假的流量同時也趕走了真實的流量。顧客因為第一次好奇嘗試以後,第二次並不會再次因為好奇而去排隊購買了。我沒有那麼強烈的道德感,因為這些門店僱人排隊欺騙了消費者,我就再也不去消費了,我不去這些僱人排隊的門店消費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提供給我超出預期的產品,卻要耗費我大量的時間排隊。我覺得他們的產品並不值我的時間,這是我放棄他們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如果網紅店不能提供給顧客良好的產品和體驗,顧客就會流失(很多明星開的店就是這樣,憑藉著明星的流量一時火爆,後面都迅速閉店)。門店最終需要的就是要持續經營的能力,顧客持續消費的信心,但是大部分網紅店卻都不具備這兩項能力,所以很多門店都是迅速火爆一陣然後又迅速消退下去。

筆者知道這種僱人排隊現象不會消失,甚至會一代代傳下去,因為這種營銷方式有點像毒品,一開始見效很快,讓人很興奮。但是毒品終究是毒品,最後就會把店鋪推向死亡。正常的店鋪經營不應該有大起大落現象,即使經常引起排隊的優衣庫(發聯名款的時候)、蘋果(發新品的時候)在正常的時間段內也不需要排隊。

還是那句話,好的產品、好的經營才配得上好的營銷,好的營銷、差的產品、差的經營,走向的只是一時的狂歡,最終還是會迎來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