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漂的回鄉買房記 聚焦年輕人購房心態變化

對高企的房價,在一線城市打拼的青年並非都能承受得起,退而求其次回鄉置業成為一些人的選擇。本文以第一人稱講述北漂青年小張回鄉買房的經歷,展現年輕人在購房時心態的變化:“早買早上車”與“啃老”之間如何抉擇。

從懷疑到接受

一個北漂的回鄉買房記 聚焦年輕人購房心態變化

樓盤。

2016—2017年席捲全國的樓市暴漲,相信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這中間,我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2016年初,看這個小區時,房子才8000多,那時候沒錢,也覺得貴,但現在15000了。”指著鄭州三環內的一個小區,姐姐無限感慨,後悔當初沒有狠下心,錯過最佳買房時間。

從2016年3月份左右開始,一線城市房價的暴漲傳導至二線城市,我的故鄉鄭州接棒上漲,當年市區商品住宅銷售均價逼近萬元大關。城區內多數樓盤價格翻番,鄭州東區及北龍湖的住宅售價2萬元起,3萬元/平方米或4萬元/平方米的高端樓盤不在少數。

那一年,在鄭州工作並計劃買房的姐姐像著魔一樣,詢問身邊所有人,是否要買房。那時,剛剛大學畢業的我,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工作,當時堅信,房子的泡沫已經很大,在鄭州買房風險很大,甚至有可能崩盤。加上資金拮据,我、父母、姐夫、姐姐的公公婆婆,沒有一個人支持她,勸她再等等。這中間,看著一天一個價的房子,姐姐偷偷哭了好多次,跟姐夫也吵了無數次架。

最終,她沒有聽任何人的,並趕在首付比例從20%調至30%之前,將家安在了距離市區20多公里外的郊區。買這套房子時,她只看了一眼戶型圖,連樓層和朝向都不知道。

直至姐姐交首付,我還一直勸她,房價太高有風險。但她告訴我,他們的房子每平米已經漲了2000多。這時候,我的態度慢慢發生改變,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

但我還是認為,沒有隻漲不跌的商品,暴漲的房價會出現大幅度地回調。一系列調控政策出臺後,鄭州的房地產市場在2016年底基本穩定下來,但至今也沒有出現大幅降價的現象。

痛苦的的買房經歷,讓姐姐堅定“早買早上車”的信念,這也促使她一直催促我回鄭州買房,不希望我重蹈覆轍。

這兩年在北京上班,工資待遇勉強達到了北京市的平均水平,我的家境一般,讓我面對動輒數萬元的北京房價,猶如痴人說夢。沒房、沒戶口,將來在北京生活,可能寸步難行,給自己留條後路,也不失為一個保守路線。

從2017年6月份開始,我陸陸續續回鄭州看房,從“小白”做起,一點點地理解什麼是容積率、得房率、南北通透、去化週期等專業術語。

從那以後,我也慢慢接受高房價的事實。

“慢慢看”演變為買房焦慮

一個北漂的回鄉買房記 聚焦年輕人購房心態變化

建築群。

房價穩定不代表不漲。從2017年至今,鄭州市區內熱門樓盤新房價格普遍有幾百元至上千元/平方米的上漲,尤其是2018年以來,隨著看房和賣房的人逐漸增多,新開樓盤出現一些躁動。

這中間,我經歷了從不著急、慢慢看,到心急如焚、立刻買房的心態轉變。

作為市區待開發和完善區域,鄭州的南三環、南四環一直是一個價格窪地,也被一些業內人士定義為剛需板塊,新房均價在13000—14000元/平方米之間。而我的看房區域,也集中在這一塊。

2017年的鄭州樓市相對沉寂,搶房的現象已經很少出現,即便是看房人數較多的週末和節假日,也沒有出現特別火爆的場面。由於資金等方面原因,我不急於出手,認為嚴格的管控下,樓市將持續低迷下去,可以慢慢等待。

但到了2018年初,姐姐告訴我,現在買房的人明顯多了起來,一些熱門盤賣得很快,讓我趕快回去看看。3月份回去,我發現市區內的一些優質樓盤比較火爆,除了大戶型,一些樓盤甚至出現開盤即售罄的現象。

位於南三環與南四環之間某樓盤,在價格、位置、教育、商業等配套上較為齊全。置業顧問陳女士告訴我,四期僅有幾百套房子,但排了1000多個號。果不其然,開盤當天小戶型的房子就被認購一空。而距離幾公里的另一處樓盤,由於首付能夠分期,也是開盤即售罄。其他幾個心儀的樓盤,房子所剩無幾,挑選的空間十分有限。

一位在某大型平臺做二手房中介的朋友告訴我,過完年,鄭州的樓市有點起色,一些樓盤賣得很快,也有漲價的苗頭,建議我儘快出手。但她同時也表示,銷售火爆,不排除虛假的成分。

但我此時已經變得非常敏感,樓市政策方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了我的關注。直至5月1日,鄭州南四環外某樓盤的置業顧問告訴我,他們將在五一節後,將首付比例從30%上調至40%,而旁邊的樓盤,將調至45%。

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吃驚,焦慮到當天的中午飯都沒有吃好。雖然只是房地產公司的自發行為,但此前這則消息就已經在鄭州市場上傳開,我很擔心是統一行動的前兆。

當天下午,我就急忙在此前已經看過的一處樓盤交了數萬元的定金,這筆錢,是我積攢了一年多的積蓄。

艱難的首付

一個北漂的回鄉買房記 聚焦年輕人購房心態變化

樓市。

交完定金,並沒有讓我有絲毫地輕鬆感,36萬元的首付,對我而言是一筆鉅款。之前之所以猶豫是否買房,也是考慮到首付不足的問題。

工作近兩年,我個人的存款只有首付的三分之一多點,如果今後每月還近5000元的房貸,加上房租等生活支出,我將捉襟見肘。

從2018年初至今,我並沒有與父母進行過哪怕一次心平氣和的溝通,因為我內心無限惶恐和焦慮,不知道如何面對他們。日漸年邁的父母,並沒有多少積蓄,向他們求助的結果,多半也是向親戚朋友借錢。家庭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很難有應對的能力。

看著左右為難的我,姐姐最終向父母開口:他們拿出近一半首付,剩下的我來想辦法。

這幾天,對信息敏感的姐姐一直催促我,試著找朋友同學借錢,儘快湊齊,她害怕鄭州的首付比例統一上調。她對我說:“首付比例如果真的上調,你選擇的範圍只能從市區變成郊區,三房變兩房了。”

姐姐已經替我想好最後的辦法:信用卡套現和支付寶借款。

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場裹挾著父母的“賭博”是否正確。只希望,“早買早上車”是對的。但我已經顧不得那麼多,好在多方籌措的首付款已經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