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家招聘小姐姐是空姐,還總坐順風車

  如果說今年人力資源總體的關鍵詞是“減員增效”,那招聘這個模塊可以說就是“大放異彩”了。在早些時候筆者曾經發聲,就招聘從業人員的現狀表示了擔憂——說真的,招聘是門技術活,但是現在來看似乎什麼人都可以做,什麼人都能做。長此以往下去,還真說不定招聘的小姐姐就是從空姐轉行過來的,而每個月的收入恐怕也就能偶爾打幾次“順風車”。筆者重申這不是蹭熱點,只是想就此表明三個觀點:

1、招聘從業人員中轉型的越來越多,且初步呈現低齡化,然而不是什麼人都能做招聘的;

2、招聘人員構成中,女性群體佔絕大多數,“言值”或比“顏值”重要

3、從業者多,專業性差,人均效能低,所以招聘也被慢慢“廉價化”

聽說,你家招聘小姐姐是空姐,還總坐順風車

“約”是第一位

  現在的招聘新人對於崗位JD都還沒了解,就先被“無情”捲入了KPI的考核中,什麼“邀約達成率”、“邀約到訪率”、“面試達成率”。所以相較於“合適”,“約”、“約到”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時候邀約你的人不是對你“初面”的人,而給你面試的人卻對你情況一點兒都不瞭解。所以在很多時候,一些從招聘工作坐騎的HR真的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在他們還沒有對崗位有了解的時候,就已經被企業淘汰了,原因是“考核沒達標”

“炮灰”式覆蓋,“自宮”僱主品牌

  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我們企業現在是”急速擴張期”,人員是我們的第一缺口,怎麼辦?招人!怎麼招人?那我多請幾個招聘專員,每天就是給我打電話、打電話、打電話……其實老闆的意思是,我讓你們互相“PK”然後讓大家看到——我們公司多好!我們公司總是在招人!你看連我們公司的HR都是這麼有活力……額,什麼?面試的人沒到?不是吧,怎麼回事?打電話不積極!所以從這樣的思維方式看——這就是在做“電話銷售”,業績考核點我覺得直接照搬就是對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外宣傳,我們企業是多麼的“弱智”,我們的僱主品牌就是這麼的滑稽和可笑。還有什麼比作這樣的負面廣告更有效的嗎?

招聘,你從未想過的“效能”

  你想花更少的錢,去僱更多的人,來用最小的成本找到最多的合適的人。別謙虛,這就是目前我們人員招聘的現狀。無論如何,在短期內很多企業是想不明白的。從現在的宏觀局勢看,越來越多的招聘網站已經放棄了我們的傳統企業,而一些招聘HR的思路也沒跟上;“新媒體招聘”鬧得風生水起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成型的方案,到最後還是回到一個現實的問題——你招聘的效能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