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俗話說 :三年琴五年簫,一把二胡拉斷腰!

我想, 對於吉他三年是三年的讀不懂的,往彈斷腰發展吧!

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找找找~ (前提是條件允許)

為什麼學吉他要找老師?我和你慢慢說。

  • 如果你恰好會一點吉他,那麼我賭你至少碰到四個以上的妹子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你,說,哇塞,我也好想學吉他哦,可以教我嗎?她們或許是你在學校幫忙打開水認識的眼鏡妹,或許是小區樓下便利店裡的打工妹,或許是玩殺人遊戲時認識的少婦,又或許是你的小姨子……
  • 吉他是文藝青年的標配,但凡是內心稍微有一點詩與遠方的人都渴望自己有一把吉他,並因為在腦海裡想象自己恣意掃弦的英姿而激動不已,要論文藝的程度,許多人可能覺得保衛處會彈唱《丁香花》的廖師傅比郎朗文藝多了。
  • 隨著這兩年民謠的火爆,你會發現想學吉他的妹子更多了,無論是之前只聽許嵩的五音不全的胖妞晶晶,還是畢業後託父親的關係在國稅局上班的倩倩,亦或者是在美特斯邦威賣男裝的梅梅,你只要發現她們有一天在朋友圈分享了《南上南》,或者《南方姑娘》,並且配文“雷子的歌,適合下雨的天。”時,便可以精準預計她們下一步的動作就是學吉他了。

這種時候就能看到顏值發揮了多麼大的作用。

妹子們聽完逼哥的歌,只會哭著說,歌好好感人哦,要男朋友學吉他彈給我聽。

聽完趙雷的歌,卻會哭著說,雷子好帥!好帥!他彈琴的樣子好帥!好帥!他嘴角上揚的樣子好帥!好帥!啊啊啊啊人家也要學吉他!

是哦,逼哥嘴角上揚的樣子不帥的哦?

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 一個禮拜後,妹子開始在朋友圈曬吉他照,通常是手指按琴絃(並沒有按到位)的特寫照,並且加了“懷舊”或者“復古”或者“昏黃”濾鏡。配文:加油加油加油!屬於我的琴絃夢開始了!

藍後……就沒有藍後了!

情況好一點的,三個月後可能還會看到一張妹子揹著琴包在蘆葦叢裡擺拍的照片,情況糟糕的,一年內你都看不到她關於吉他的隻言片語!

What’s happened?說好的琴絃夢呢?開始了嗎還是已經結束了?

有時候我會實在忍不住內心的好奇,在微信上問,哈嘍,吉他學得咋樣了啊?

妹子通常會回,會一點點了。

我說,哇好棒回頭找你玩彈給我聽聽啊!

53231323,53231323,43231323,下下下上下下上下……妹子捧著琴焦灼地盯著弦,手指頭差點要哭出來。嗯,這個一點點還真是非常寫實。

So, what’s happened?為什麼一年過去了,妹子們的吉他還是連門都沒有入?是天分的限制?還是惰性的制約?是內心的訴求?還是命運的安排?

  • 我作為一個嚷嚷著學吉他超過6年但如今依然還是門都沒有入的妹子,可以作為反面教材提供一些經驗教訓給大家一些參考。當然,著重提妹子學吉他是為了撰文方便,並不是所有的妹子都會這樣,也並不是只有妹子會這樣,有一顆文藝心的在電腦城上班的30歲老光棍鵬哥家裡可能也有一把落滿了灰塵的吉他,而他,並不會彈。
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下面上教訓。

1、 是誰說的吉他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樂器?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話被抓到了真的要判刑的哦。

上大學本人也在宿舍刻苦地爬過一段時間的格子。有一天,我的一個女朋友拿著一個葫蘆絲過來,說,我們來合奏月光下的鳳尾竹啊!

說著她便得意洋洋地吹了起來:多多熱米米,米多熱米米,索多熱米米……

嗯????我只能呆呆地停下爬格子的手,茫然地看著她吹。她吹完一段後,停下來,說,你彈啊,你倒是彈啊。

我呆呆地說,我……我不會。

她說,哈哈哈哈哈,你好笨哦,我昨天才學的葫蘆絲,今天就會吹了耶。

我喃喃說,可是……吉他沒有那麼好學……

她打斷我,說,哈哈哈哈哈哈,告訴你哦,吉他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樂器,哈哈哈哈。

我問,誰說的?

她說,大家都這麼說啊。

這件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給我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慢慢地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才明白這句話的荒謬。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樂器精通起來是簡單的,當然也包括吉他。

  • 但不止我朋友一個人有這種觀點:吉他特別容易學。對有一定音樂基礎的人來說,入門或許不難,但是如果一個沒有一點點樂理知識的人抱持這種觀點,就會在吉他買回來以後徹底懵逼——怎麼看著汪峰穿條皮褲右手死命劃拉就能歌唱了,而輪到自己死命劃拉舍友卻選擇了報警呢?
  • 如果連四拍和三拍的區別是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上一次聽到時值、音階這些名詞還是在小學三年級學唱《種太陽》那天的音樂課堂上,那我認為你最好還是先摒棄這個觀點,而是對前路的挑戰和困難做好充分準備之後再出發。否則,那種“三天以後剛好能組band參加學校迎新晚會呢”的夢想破碎後,再次心理重建就會比較困難。你可能在完全看不懂的和絃名面前,徹底崩潰,從此黯然丟失琴絃夢。
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2、 如果你買了一把彈起來像在刀鋒上跳舞的吉他,那麼我猜你很難堅持下去。

回想我人生第一把吉他,是我母親送給我弟弟的生日禮物,價值應該不超過180元人民幣。我弟弟在上面提到的那個階段早早丟失了琴絃夢,我便撿了過來。我什麼都不懂,便狂按起來。那個弦非常硬,弦距又非常高,按下去就像按在刀刃上,不出三天我的手指頭便全部被割裂流血,即便我付出瞭如此慘烈的代價,琴聲依然如電鋸般難聽。而且由於弦難按,和絃的轉換也非常困難,大橫按什麼的更是如同食指的赴死,左手的哭泣。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請問吉他的學習如何能夠繼續下去?我又堅持了一段時間,發現和絃的轉換依然十分困難,我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是吉他的問題,而把這一切歸咎到是自己天分不夠,黯然選擇了放棄。

一段時間後,我在朋友那裡看到一把比較高級的琴,拿起來隨便按了幾個和絃。天啊!原來世間竟然有這麼柔軟的琴絃,原來琴絃可以那麼輕鬆就按下去,原來彈出來的聲音可以那麼悅耳,原來在手指頭不被割裂流血的情況下我也是一個可以和絃轉換的女同學啊!

所以,挑一把彈起來指頭比較舒服音色又好聽的吉他,對培養新手的積極性來說多麼的重要!如果你有錢,買最好的!如果你沒錢……先攢錢,再買最好的!

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3、 學長麻煩不要再輕易答應教學妹彈吉他了好嗎?

學長教琴是個天坑。

大部分學長懷著一些you know的目的,答應了學妹的請求:好的,每天吃完晚餐你帶著吉他來小樹林找我。

然後呢?學長自己也不知道是在哪裡學來的野路子,或許是天資聰穎看書自學的,或許是學長的學長教他的,又或者是跟鼓手學的……我且不論學長琴技如何,起碼教學水準是令人堪憂的。

任何一門技術的教學應該都是遵循一定規則循序漸進的,而野路子學長的教學沒有。學長想到哪兒算哪兒,今天給你講音階,明天突然覺得應該先講和絃,講了半天猛然醒悟應該先介紹吉他的組成,最後想去你媽的老子先solo一段再說。

以前我們宿舍有一個姑娘,每天晚上和學長學吉他,學到宿舍熄燈才回來。每次回來我們都會興奮地問,嘿,今天學了什麼呢?

今天學了調!姑娘也開心的說。

調?什麼調?我們很困惑。

調就是……學長說,我們彈琴就是靠調的轉換和組成。姑娘說。

嗯?是嗎?調的轉換和組成?烏克蘭拖拉機簡史?摩托車修理與禪?巴勒斯坦問題與大張偉的聯繫?

什麼和什麼啊!

吉他得學多久,學吉他是自學好還是跟老師學好?

一個月後,姑娘丟掉了吉他,成了學長的女朋友。

學長自己會彈,並不代表他會教。當然不止學長,有才華的主唱大人,騷氣逼人的吉他手,深埋功與名的單位同事,他們或許都很會彈,但真的不一定會教。新手缺的是什麼?要的是什麼?他們真的不一定會了解。

所以,為了讓自己不要在野路子裡迷失了方向,並且不小心做了別人的女朋友,一定要找一個靠譜會教的師傅,最好是有過教學經驗的,而不是隨便找一個會彈吉他的人。

自學就更加不用說了,非常低效率,一旦碰到問題了怎麼死磕都磕不出來答案,孤獨又茫然,很容易便轉投學長懷抱,所以條件允許的話就找個好老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