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軍隊當年在南斯拉夫內戰中的表現如何?

軍史吐槽君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獲得獨立。但剛剛擺脫同盟國與軸心國角力的世界格局又開始了下一輪鬥爭:資本主義陣營同社會主義陣營。

毫無疑問,由共產主義解放戰士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肯定屬於社會主義陣營,但對於鐵托而言他不希望南斯拉夫成為蘇聯的附庸,堅持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

在外部重重阻力之下,鐵托通過強硬手段和平等政策最大程度的維護了南斯拉夫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但鐵托在1980年突然離世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南斯拉夫內部民族矛盾迅速惡化,這也為後來的內戰和解體埋下了隱患……

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亞在經歷十日戰爭後率先宣佈獨立!克羅地亞也開始緊鑼密鼓地為脫南入歐做準備,先是籌備組建自己的警察部隊,隨後又在匈牙利的支持下購進大批武器。與此同時,克羅地亞還進行了一次全民公投,結果顯示有78%的克羅地亞人支持獨立,這就讓獨立成了"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事實。

1991年3月31號,克羅地亞警察部隊與塞爾維亞人發生槍戰標誌戰爭正式爆發。相比斯洛文尼亞的十日戰爭,克羅地亞這場戰爭持續了長達五年時間。戰爭中最有趣的是由於克羅地亞缺乏重型武器裝備,所以展開了一系列的"軍營圍攻"戰,目的就是快速獲得重型武器。

戰爭初期,克羅地亞軍隊對塞族武裝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隨著後續南斯拉夫軍隊的介入,一些原本由克軍佔領的地區又被南軍控制,克羅地亞接連敗北!

直到克羅地亞在1995年8月發起代號為"風暴行動"的軍事行動,才給戰爭帶來了決定性的轉折。而指揮這次行動的克羅地亞將軍安特·格托維納則被奉為民族英雄!最終,這場持續了五年之久的戰爭以克羅地亞取勝而告終!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克羅地亞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起初只有7萬民兵武裝,後來壯大到20萬人的正規軍。在持續4年的戰爭中,克羅地亞軍隊與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前南人民軍(JNA)及塞爾維亞民兵交鋒,以傷亡約4萬人的代價打死、打傷對手2萬多人

戰爭初期,以塞爾維亞官兵為主體的JNA擁有近15萬軍人,配備約2000輛主戰坦克,其中包括300輛M-84(T-72南斯拉夫版),還握有戰區制空權並封鎖了克羅地亞沿海各重要港口。

反觀早期的克羅地亞武裝不過是一群由警察、治安部隊和民兵組成的“大雜燴”,他們連輕武器都做不到人手一支,

不少人還在使用老舊的二戰步槍。重武器更是稀少,連T-34這樣的老古董都成了寶貝。克軍空中力量也很淒涼,只有幾架由安-2農用雙翼機(撒農藥)改裝成的“轟炸機”。兵力方面,克軍也只有對手的一半左右。

儘管裝備落後、兵力不足,但是克軍在戰鬥中表現得很英勇——以1991年8至11月的武科瓦爾攻防戰為例,克軍僅靠5000名輕步兵就頑強抵擋了配備坦克、裝甲車和重炮(每天發射炮彈、火箭彈多達1.2萬發)的3.6萬JNA大軍的空地協同進攻達87天之久

,以近乎全軍“玉碎”(超過1600人傷亡)的代價給JNA造成3600多人傷亡、110輛坦克和裝甲車被毀、3架戰機遭擊落的慘重損失

而在1991年10月1日至1992年5月31日的杜布羅夫尼克爭奪戰中,1000名克羅地亞守軍又挫敗了7倍於己的JNA陸海空進攻。

不過,當時JNA仍佔據明顯優勢,上述戰績也只能使其受到些許損失而無法扭轉不利局面

。JNA調兵遣將,於1991年9月14日兵分3路大舉進攻,僅7天時間就將克軍主要控制區壓縮到了幾個沿海城市,10月7日JNA前鋒更是已進抵克羅地亞首府薩格勒布郊外,連城內的總統府都遭到轟炸。

所幸經過國際社會斡旋,敵對雙方在1992年停火。此後幾年時間克軍利用寶貴喘息之機不斷整軍備戰,兵力增至近20萬之眾,並獲得西方陣營支持(冰島、德國先後宣佈承認克羅地亞獨立),裝備水平顯著提升。1994年,北約戰機還空襲了克羅地亞境內多處被塞族民兵控制的機場和防空導彈陣地,而有著五角大樓背景的傭兵公司也開始為克軍提供人員培訓。1995年,克軍出動10萬士兵發動反攻並奪回大片被塞族民兵控制的失地,迫於外部壓力JNA沒有武力干涉,最終戰爭以克羅地亞勝利、約20萬塞族人逃亡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