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z停止交易挖礦 Fcoin們的出路在哪裡?

Bit-z停止交易挖礦 Fcoin們的出路在哪裡?

自從Fcoin開啟“交易即挖礦”模式,並在一週內將成交量做到世界第一之後,幣圈交易所無不對這個模式趨之若鶩。

就連排名第10的Bit-Z也在今年6月25日晚開放平臺幣BZ的“交易即挖礦”,3小時就完成1000萬BZ實時挖礦。

然而,昨天Bit-Z卻意外宣佈,停止“交易即挖礦”,並表示挖礦停止後,剩餘BZ將採用“BZ分紅機制”釋放。

截止挖礦停止時,總共已挖出1.36億BZ。

Bit-z停止交易挖礦 Fcoin們的出路在哪裡?

02

那麼是什麼讓積極佈局“交易即挖礦”的Bit-z,在開啟僅半個月的交易挖礦後,就選擇停止並開啟新的分紅機制呢?

機哥對比了一下Bit-Z“交易即挖礦”模式與新機制:

Bit-z停止交易挖礦 Fcoin們的出路在哪裡?

可以看出,Bit-Z的“交易即挖礦”模式採用的手續費返還比例為100%。

之後,每完成1000萬挖礦,返還比例遞減3%。

按照已挖出的1.36億BZ計算,現在Bit-z的“交易挖礦”手續費返還比例應該是64%。

Bit-z停止交易挖礦 Fcoin們的出路在哪裡?

Bit-z停止交易挖礦 Fcoin們的出路在哪裡?

而如果採用“分紅機制”之後,平臺將以每日交易手續費的20%在第二天返還給BZ持倉用戶,一部分以BZ模式,另一部分以前日所收取的手續費收入幣種。

比對一下,若繼續採取“交易挖礦”,那麼Bit-z將每天把交易手續費的64%返還給BZ持有人,而採用“分紅機制”則只需每天返還20%的交易手續費給BZ持有者。

Bit-z這個算盤打得精啊,同樣的玩法,每天可以減少40%的返還支出。

不知道那些積極參與Bit-z交易挖礦,獲得手續返還的投資者會怎麼想,以後又還會不會繼續在這個平臺上積極交易?

所以機哥大膽猜測,Bit-z停止“交易挖礦”而採用“分紅機制”的理由,應該是在扣除每天手續費返還之後,自己實在是沒賺到多少錢,甚至都不夠支撐平臺正常運營費用了吧。

03

交易即挖礦的出路在哪裡?

自從Fcoin因“交易即挖礦”火了之後,就有人質疑Fcoin存在刷量行為,而官方似乎也默認了。

另外,由於“交易挖礦”這種模式,通過大比例手續費返還鼓勵用戶交易,從而也產生了一批羊毛黨,專門以薅交易所平臺幣的羊毛為生,也為平臺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所以,現階段的“交易即挖礦”模式其實是存在天然缺陷的。

也就是因為本身的經濟模型不完善,導致了平臺刷量、平臺幣超發等問題。

要想解決這些問題,讓“交易即挖礦”這個模式可以持續發展的化,在機哥看來,至少得從這幾個方面來改進:

1. 控制刷單,穩定平臺幣的挖礦速度,避免平臺幣超發;

2. 通過技術手段保障平臺真實交易量;

3. 對平臺幣持有者進行持續穩定的收益分紅;

4. 穩定平臺幣的價值和收益,抑制平臺幣過度投機。

在後來採用交易即挖礦的交易所裡,就有一些按照上面幾個方面進行改進的。

比方說,機哥就聽說一家即將面世的交易所,叫Bithank,說要從“交易即挖礦”的本質出發,解決現階段這個模式存在的問題。

Bithank的主要業務是為投資者提供代幣發行、交易、定存、投資、增值、理財等一站式服務,並讓所有的數字資產在平臺上實現穩健收益。

同時,使用平臺幣BHK代表平臺所有權益,通過“交易即挖礦”模式,用戶在Bithank上挖礦交易即可產出BHK,平臺將80%的利潤按比例分享給BHK持有者,只保留20%的利潤用於平臺的發展。

在治理機制上,Bithank構建的是“收入共享、社區共治、生態穩定發展”的自治組織。

每個BHK持有者都有權利參與社區選舉、業務決策等活動。

而Bithank基金會作為非盈利性機構,會負責管理BHK發行、資金使用、協調社區重大事務,穩定Bithank生態發展。

機哥也深入研究了一下它的技術團隊,發現其CEO曾為摩托羅拉主要項目核心開發人員,CTO也擁有20年系統開發及管理經驗,安全負責人曾任甲骨文軟件工程師。

團隊可以說是很強大了。

作為數字資產交易所,最重要的也就是平臺安全性,只有擁有可靠的技術團隊才能保障平臺的安全運行。

而且想要以技術安全來保障經濟模型的長久可持續性,更需要可靠技術團隊的支撐。

看來,Bithank的確是有可能解決“交易挖礦模式”的缺陷,為交易即挖礦平臺帶來希望,或許會成為下個FCoin,成為“交易即挖礦”模式的黑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