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作為曾經的“自行車大國”,中國人對這個交通工具再熟悉不過,隨著時代的推移,自行車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在發生著改變。

來和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自行車在中國150年的發展和變化。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傳入中國

北京的第一輛自行車是19世紀70年代由外國人進獻給光緒皇帝的。

當時的自行車還未採取鏈條傳動,而是腳蹬子與前輪軸相連,用前輪傳動帶動後輪前進。在前輪的上面安裝一根橫木,作為扶手,騎起來很吃力,當時只是被人們當成一種既新鮮又刺激的玩意兒。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據說光緒皇帝對自行車倍感新奇,在洋人的“指導”下,試著騎了幾回,覺得很有意思,但卻受到慈禧太后的干涉,稱之“一朝之主當穩定,豈能以‘轉輪’為樂,成何體統?”

直到20世紀初,自行車成為宮廷貴族娛樂的工具,才算苦盡甘來。史料記載,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了感受自行車呼嘯而過的酸爽,不僅讓妃子、侍從跟著一起騎,還下令鋸掉宮門的門檻。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為了騎自行車方便,我們祖先在幾百年間沒有感到不便的宮門門檻,叫人統統鋸掉。”

——溥儀《我的前半生》

傳於中國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民國初期,自行車在京城街頭已時有出現,但只有家境殷實的大戶人家以及少數留洋歸來的人家才有。

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奢侈品,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自行車才成為一種新興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現在北京街頭。當時市面兒上的自行車都是西洋貨,牌子叫得最響的當屬英、德兩國的“鳳頭”、“藍牌”、“鑽石”等。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京城街頭的自行車大多為東洋貨,最有名的是

“富士”、“僧帽”、“鐵錨”、“菊花”。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相對來說,英國車漂亮、輕巧,而日本車顯得笨重,但結實、耐用。當時,在西單、王府井、前門一帶還出現了專門租賃自行車的車行。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民國時期,京城還出現過“玩車一族”,也就是把自行車捯飭得非常漂亮。有的在車把上裝上反光鏡,有的給車把配上顏色鮮豔且帶長穗兒的把套兒。有的給車安上雙響的鈴鐺,一按鈴鐺把兒,鈴聲清脆悅耳。

那時京城的街巷裡大多沒有路燈,所以不少車主都給自行車安上磨電燈。到了晚上天黑時,一掰把手,電滾子就和車輪子摩擦生電,騎得越快,那車燈就越亮,可謂是衚衕裡的一大“亮點”。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為了加強自行車的管理,早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廷就頒行了《違警律》,其中的第27條規定:“乘自行車不設鈴(鈴鐺)號(牌)者,處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罰金。”

民國十七年(1928年)以後自行車的檢驗、登記、核發號牌由市公用局管理,並規定:“自行車要車件應求完備,車上應安置手鈴,一車不準兩人共乘,前後輪至少須裝設一制動器,其制動力以能於車下坡時制止車之下行為標準,於日落後黎明前行駛,須於車前懸白光燈一盞,車後裝置紅色反光石一塊。”當時巡警的職責之一,就是對自行車進行檢查。如果有人騎自行車不遵守以上法規,被巡警發現後,可隨時處罰。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行車曾為“三轉一響”之首,自行車憑票供應欲購買先要在單位“抓鬮”

所謂“三轉一響”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中的“奢侈品”,即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和收音機,而自行車居首位。

風靡中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在中國呈爆發式增長,不但數量大為增加,其品牌也不再侷限於老三樣(飛鴿、永久、鳳凰),各種樣式、型號的自行車滿足了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班早高峰時,被交通信號燈擋住的上班自行車潮暫時停頓下來的壯觀場面。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1980年代班時間自行車潮與機動車混行造成擁堵的場面。

四輪代替二輪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上世紀9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摩托車、小汽車出現在中國的馬路上,隨著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助力的自行車已經不能滿足日常出行需求,自行車也不再是“財富”的象徵,中國開始由自行車大國向汽車大國轉型

自行車迴歸娛樂

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的自行車再也不是代步工具,而漸漸有了時尚、運動、休閒、健身等新定位。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更多人開始加入公路車運動

運動型自行車(公路、山地車)的出現讓騎行文化,但是騎車的人群也僅限於喜愛單車的“發燒友”小眾人群,2011年-2015年,各個國家的自行車品牌湧入中國,大家開始從山地車轉變為公路車,各類比賽也開始風靡。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但是自行車並沒有因為汽車的出現而徹底遠離公眾的視線,運動愛好者們選擇了4+2出行的方式更好地實現自行車的價值。

“快餐”時尚

2017年開始,一批花花綠綠的自行車突然空降到城市街頭,共享單車出現了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共享單車確實為很多上班族帶來了便利,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難題是他們的目標,但至於有沒有對交通壓力帶來緩解?個人認為是沒有的。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21世紀的道路交通

“自行車大國”編年史,你必須知道的中國自行車150年

被共享單車堵塞的交通

好在,混戰了一年之後,很多品牌銷聲匿跡,只留下幾家管理較好的品牌仍在堅持,自行車成為了資本家眼裡的工具。

自行車,歷經歲月洗禮,作為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出行利器被國家認可,也迎來了更多的愛好者。

它不是過時的交通方式,而將成為象徵著迴歸自然和時代進步的“新寵”。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參與騎行是什麼時候嗎?

今年已經是你參與騎行的第幾年了?

如今的你還在堅持騎行嗎?

翻一翻你的舊照片,講一講你的單車故事

點擊留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