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8發布了,但這款8周年的旗艦,沒能掩蓋小米模式的4大問題

小米8發佈了,但這款8週年的旗艦,沒能掩蓋小米模式的4大問題

上週四,小米在眾多友商的家門口——深圳,發佈了自己的8週年旗艦——小米8,一同發佈的手機產品還有小米8透明探索版、小米8 SE。

小米又一次定義了什麼叫“價格屠夫”,3款手機的價格用“良心厚道”、“童叟無欺”來形容並不為過,尤其是小米8 SE,直接將高通寄予厚望的新一代神U驍龍710定義在了1799的價格段。

但是,從頭條指數來看,小米依然有4大問題尚未解決。

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忠誠度偏低

頭條上的小米用戶,有超過60%的用戶使用的是紅米機型,紅米機型也在小米的出貨量中佔據了較大比例。在過往的認知中,通常認為紅米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用戶忠誠度偏低。但頭條指數顯示,16年1月至今,排除紅米之後的純小米用戶,在用戶忠誠度上並沒有大幅提升。

小米8發佈了,但這款8週年的旗艦,沒能掩蓋小米模式的4大問題

不管是小米用戶還是紅米用戶,其對小米的購買都是建立在性價比基礎上的,而非對品牌的認同。

供應鏈限制了高端機型的銷量

跟華為、OPPO、vivo等友商比起來,小米的銷售均價一直偏低,據悉,華為、OPPO、vivo的均價均在2000元以上,而小米則在1500元以下。其中重要因素是小米的旗艦機型受限於供應鏈,產能始終不足,被稱之為“耍猴式”銷售。大量出貨依託於供應鏈成熟的中低端機型,而大量中低端機型的銷售又會反過來影響高端機型的品牌質感和品牌溢價。

頭條指數顯示,小米已經連續3年成為跟“缺貨”相關度最高的品牌。

小米8發佈了,但這款8週年的旗艦,沒能掩蓋小米模式的4大問題

對自主研發和設計能力不自信

頭條指數統計了小米5、小米6、小米8這3代旗艦發佈時網友的熱門評論關鍵詞,3年3代旗艦間,有兩類關鍵詞始終在評論中出現,一類是“性價比”、“價格”、“良心”等對小米性價比模式的溢美之詞,另一類則是“抄襲”、“山寨”、“模仿”等對小米的研發和設計能力的質疑。

小米8發佈了,但這款8週年的旗艦,沒能掩蓋小米模式的4大問題

此次小米8,就被很多媒體稱為最像iPhone X的安卓手機。其實,小米的設計能力並不差,比如MIX系列,主導其設計的始終是創始人劉德領導的小米工業設計團隊,而非小米一直宣稱的法國知名設計師菲利浦·斯塔克 (Philippe Starck) 。

在外形上像素級模仿iPhone X,又在發佈會上花式吊打iPhone X,總顯得不那麼自信。

性價比模式的弊端,恐在國際市場重演

小米模式有其優勢,但在電子製造行業也有其弊端。中低端機型低均價高性價比+受制於供應鏈高端機型頻繁缺貨的現狀,在智能手機未普及的初級市場,尚可迅速打開局面,但一旦面對市場紅利消失,手機成為快消品,消費者手機消費出現消費升級的成熟市場,便會迎來自身的瓶頸。

小米8發佈了,但這款8週年的旗艦,沒能掩蓋小米模式的4大問題

來自Google Trends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華為在北美、西歐、澳洲、中東等發達市場熱度較高。而小米在東南亞、中亞、東歐、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市場熱度較高,但這些市場都是智能手機尚未完全普及、整體消費水平偏低的初級市場,跟3-5年前的中國非常類似。

小米在16年迎來了自己的國內市場補課之年,而這種“補課”也有可能在幾年後的國際市場重演。

小米成立已經8年了,8年前我還在唸中學,還在用三星的功能機,我至今還記得我中學時的同桌第一次搶到小米手機後,拿來跟我炫耀時雙眼閃著光的神情。小米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它推動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普及和革新,也用厚道的價格,讓很多年輕人感受到了科技的美好。

和互聯網行業不同,8年的公司在互聯網行業可稱成熟,但在電子製造行業尚是新手。電子製造行業,是個需要足夠敬畏心、足夠耐得住寂寞、足夠坐得住冷板凳的苦行業。

小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也前路漫漫。但我和很多米粉一樣,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