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培養團隊成員的好習慣?

案例:

在部隊當過兵的人,一般來說都比較守時,與別人約好了見面的時間,肯定會準時或者提前到達。這就是習慣的作用,因為一個戰士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一天至少要集合站隊8~10次,遲到了就要挨批評,受戰友指責。久而久之,官兵們便形成了很強的時間觀念。

由此可見,紀律使一種意識,但是也可以通過培養變成一種習慣,轉化成一種意識行為。也就是說,一開始是講道理,而一旦在日常訓練、學習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最終養成習慣之後,員工就不去想那個道理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紀律已經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

管理者如何培養團隊成員的好習慣?

類似於這種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在企業的團隊裡也能養成,那麼,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將會非常輕鬆,企業的整體效率也會很高,更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所浪費的時間。

到底該如何在企業裡使團隊養成好的習慣呢?

案例分析:

這裡給大家三種方法:

方法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細節決定成敗》一書的作者認為:“中國絕不確實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種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事實的確如此,現實的例子很多,也有幾句話發人深省,如:偉大源於細節的積累;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等。

管理者如何培養團隊成員的好習慣?

所以,抓好日常管理中的點滴小事,從點滴小事中讓大家養成習慣,比如日常的衛生、簽到打卡、儀容儀表、規範用語等。

方法二、“婆婆嘴,豆腐心”。

管理者經常出入在一線,在一線經常會發現很多不符合公司制度要的地方,發現問題時一定要及時的批評指正,幫助下屬糾偏。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嘮叨,要不斷的檢查,不斷的講,就像老婆婆的嘴一樣。

當然,批評的前提是關愛下屬,批評是為了幫助下屬快速的進步,“婆婆嘴”的背後是一顆慈愛的心。

管理者如何培養團隊成員的好習慣?

我們發現一些管理者,在抓管理的時候缺乏耐心。看到下屬在實際的工作中出了問題,批評一次不見效果,自己就不耐煩了,心想員工怎麼這麼沒有記性。受這種情緒的影響,管理者對下屬的態度自然就會發生變化,這很容易讓下屬產生逆反的情緒。

方法三、抓反覆,反覆抓。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一日練,百日養”。意思是說: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實,人的習慣不是一天天養成的,所以改起來勢必需要一個過程。

在日常的管理中我們發現,領導強調了,抓了,就好一段時間,領導不抓了,或者說不強調了,就又鬆懈了。這是正常的現象,不能因為這種情況的出現而覺得團隊沒有希望,同時還要下定決心反覆的去抓,反覆的去強調。

管理者如何培養團隊成員的好習慣?

以上三種方法需要管理者在管理的過程中同時使用,在細心的前提下,更要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