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充滿溫情的「技藝傳承」

【“工匠汾酒”系列之四:制曲篇】

充滿溫情的“技藝傳承”

38年前,剛剛20歲的小王師傅,進入汾酒廠制曲班,成為了一名學徒。

初生牛犢不怕虎,剛進廠的小王師傅,雄心勃勃,覺得自己很快就能超越大師傅。但,現實狠狠給了他一巴掌。3年學徒生涯過去了一半,小王師傅拉葦杆這一關還沒過。

行業觀察|充滿溫情的“技藝傳承”

這是小王師傅翻“人字形”曲的第7天,一大早,他就拉上線靠上板開始翻曲。彎著腰忙碌了一上午,眼看就要結束了,這時候師傅進來了,看了一眼,一句話也沒有說,一腳就把曲陣踹倒了。看著自己精心擺出的人字形就這樣被師傅踹倒了,委屈一陣陣的湧上小王師傅心頭。

雖然後來師傅解釋了是因為擺的不合格,線不直,小王師傅也知道正是因為師傅的嚴厲才練就了自己一身的本事,但是,這件事依然在心裡留下了陰影和痕跡。

那時候,制曲技藝的傳承就是這樣,信奉的是嚴師出高徒。

時間如梭,轉眼30多年過去,“小王師傅”變成了“老王師傅”,當他也開始按著師傅的方法教徒弟時,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套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的學徒了。

行業觀察|充滿溫情的“技藝傳承”

怎麼辦?技藝還要傳承,曲還要有人制。王師傅想起當時的感受,決定改變原來的教徒方式,根據新學徒的情況因材施教,創新傳承方式。

兩年前,大學剛剛畢業的小孟進入制曲班,成了王師傅的徒弟。

剛進廠的小孟很忐忑,因為父親也是汾酒廠的制曲師傅,從小,小孟就聽多了父親說自己師傅多麼多麼嚴厲,3個月後,小孟的不安達到了頂點。

那天的風有些壓抑,小孟跟著師傅在學臥曲。看著自己擺的參差不齊的一字形,想起師傅直接踹倒曲塊的傳聞,小孟的頭越來越低。就在小孟以為師傅要發火的時候,只聽到一聲嘆息,師傅說到,“過來,看看你是從哪裡開始出的錯。”猛地抬起頭,小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著幹什麼,還不快過來,還得我請你啊。”小孟馬上蹲在了師傅旁邊,看師傅一塊一塊的給自己指正。

這一刻,小孟心裡五味陳雜,想起從剛進廠開始,師傅就不曾對自己說過重話和狠話,更不要說動手了。看著師傅蹲著一次次解釋的樣子,小孟下定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辜負師傅的期望。

行業觀察|充滿溫情的“技藝傳承”

聊天的時候,休息室裡椅子不夠,小孟師傅一直站著,因為時間很長,有些過意不去,我想讓他坐下,他倚著櫃子開玩笑道:“不用不用,師傅坐著,徒弟哪能坐呀。”王師傅也跟著笑道,“這才是規矩。”看的出他們感情很好,而說起自己的師傅,王師傅坦言,“很敬重師傅,但也有點怕。”

丟棄和改變“舊傳承”裡的不合時宜,創立和張揚“新傳承”的互動方式,為原本刻板的師徒關係增添了溫情和意義——這是汾酒制曲的靈魂,畢竟人是酒之魂。

即將退休的王師傅談起自己的創新與改變,感慨到:“我這一批算是‘黃埔軍校’最後一批學生了,退休之前,我能為制曲工藝做到的也就只有這些了。”

順應時代的變化,丟掉舊的,改變方式,創立新的,一切為的是中國優秀的技藝遺產——制曲工藝能夠長遠傳承下去。

我為汾酒制曲技藝的溫情傳承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