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畢業去哪兒②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對於一座城市的歸宿感,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或許遠不止這些,它還包括身份認同、價值觀被包容、環境舒適和諧等等等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城市歸宿感是驅使你留下來生活、打拼、奮鬥的內在力量。

文 | 金貽龍 翟思敏 編輯 | 陳顯玲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寫道:“城市就像一塊海綿,吸汲著這些不斷湧流的記憶的潮水,並且隨之膨脹著……城市不會洩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

又到畢業季,我們想去那些讓我們有回家之感的城市。

下班後,有人等你回來開席吃飯;心靈受傷了,有個可依靠的肩膀;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得到上司認可……對於一座城市的歸宿感,我們問過了,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或許遠不止這些,它還包括身份認同、價值觀被包容、環境舒適和諧等等等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城市歸宿感是驅使你留下來生活、打拼、奮鬥的內在力量。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南方人何必來北京受苦

馬文文

座標:中部某省會

家鄉:十八線小城

離家時長:大約5年

我是學新聞的,本科期間寫了二十幾萬字的評論,一直很想去北京看看國內頂尖評論員的工作日常。當得知通過了心儀媒體的實習機會時,我高興了好一陣子,於是趕緊訂了票,儘管那個時候住處還沒著落。然而在北京待了一個星期後發現,原來是老孃我想多了。

以前這家媒體在我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以公共利益為導向,探討民主與自由,尊重人性與個性的存在價值。然而事實上,再牛逼的平臺也不過如此嘛,還是有人在體制內混飯吃。學歷歧視不說,而且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嚴重,更狗血的是BOSS喜歡長得好看的實習生,出去聚餐總好灌人酒。

我們實習生每天的工資稅後90塊,相較於其他媒體算是比較高的了,但我根本提不起興致,或者說失去了新聞理想,沒有當初的熱情吧。

我每天只想快點下班,週末和朋友出去逛街、看電影、彈吉他。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停止胡思亂想。在外人看來,我在北京過得十分開心,但實際上毫無歸屬感可言,我知道自己終究是這個城市的過客,我沒有留下來的理由。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在月租800卻只有一個床位的青旅,我要忍受半夜敲門而入的客人,以及睡夢中此起彼伏的呼嚕聲;在地鐵口,我要呼吸四月天迎面而來的棉絮,稍不留神就會鑽進鼻孔;在雨天,我要穿過一條滿是灰塵的馬路,如果運氣不好,還可能咀嚼一些不可吸入的顆粒。這個城市帶給了我什麼呢?霧霾、沙塵暴、過敏、鼻炎……

身邊好多朋友都說,在北京,你可以一無所有,但是有機會啊。這點我舉雙手贊同,帝都嘛,祖國的心臟,聚集了全國最優質的媒體和互聯網企業,尊重努力的意義,提供年輕人無限的發展機會,但是誘惑也大,一個二十出頭、普普通通、初入職場的女生,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沒有家人或男朋友的依靠,內心是非常無助的,面對物質的誘惑,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金錢,是很難找到前進的方向。

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吃飯,她是北京人,但住在姐姐買的房子裡。她對我感慨:“這個城市的繁華與我無關,我們單位樓下都是我叫不出名字的奢侈品,他們並不屬於我,我只不過是在這裡工作的人,因為窮,即便戶口在北京,也沒辦法融入這個城市。”

北京土著都感慨歸屬感的缺失,而我作為一個南方姑娘,何必要遠離家人和朋友,跑到北京來受苦呢?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在這裡,

你是所有人,所有人也是你

郝小姐

座標:廣州

家鄉:湖北黃岡

離家時長:3年

每年開春,都會有一大批年輕人帶著希望,來到廣州,成為“廣漂”一族。大城市就像圍城,有人想進來,有人想出去,而我無疑就是想進來的那一個。

我在廣州做新媒體運營,對,就是每天都要和文字打交道,掏空腦子想選題,我偶爾也會向同事吐槽工作壓力大,但是看到文章推送後,後臺蹭蹭蹭上漲的閱讀量,自己還是挺激動的,“今天姐加班,值了。”

在廣州工作的三年,已經記不清加班多少次了,每次加班都要到九十點,然後自己一個人擠公交,回到租住的城中村。我最喜歡廣州城迷人的夜色,因為到了晚上,街道會變得空曠而安靜,所有被白天的熱鬧所遮掩的細節一一開始浮現,彷彿增添了很多詩意,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就像是法國作家路易•阿拉貢說的,“夜晚讓城市裡所有的建築樓閣都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我常常能在馬路上望見零星點點的人慢悠悠走著,我想,她們應該和我一樣,是想多看兩眼夜色吧。這時,我會掏出手機拍照留念。這樣等到日後,我離開了廣州,這些照片會提醒我:曾經,我在這座繁華的都市生活過、工作過、打拼過。

我不會說這裡的方言,卻可以模模糊糊聽懂這裡的鄉音,我吃不慣這裡飯菜的口味,卻知道哪家的飯菜很好吃。也許這就是改變吧,過往二十年養成的習慣不會歸屬於這裡,但是你總是能找到與這個城市契合的點,想辦法去適應去融入,然後慢慢地改變自己。

有人說,廣州很有人情味,像是溫熱的一碗食,夜路里的一盞燈。不過我覺得,它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包容,在這裡,你是所有人,所有人也是你。什麼是城市歸宿感?大抵就是當別人說這座城市擁擠、逼仄、房價高時,你會自覺為它辯護吧。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人過中年,我終於有了“根據地”

朱向軍

座標:廣東惠州

家鄉:江蘇徐州

離家時長:20年以上

我出生在江蘇徐州的一個小縣城,19歲背井離鄉去了瀋陽,那是作為實習施工員跟進工程項目。在開往北京的綠皮火車上,擠滿了像我一樣北上的人,我硬是站了十幾個小時才轉車到的瀋陽。年輕嘛,總是很嚮往到外面發展,所以第一次出遠門還有些興奮,感覺學了幾年建築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起初我和工人一起住在工棚,生活作息基本是“吃三、睡五、幹十六”,這份工作幹了八個月零二十四天,天不亮起床到工地考察情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家常便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實行工分制,一天十二分,一分兩塊錢,我是全勤,一天下來能掙24塊錢。想家了我就給家裡寫封信,不過從來都報喜不報憂,我媽偶爾也會在信裡說要是在外頭適應不了就回家來,但是在外頭打拼這個念頭從來沒有動搖過,或許選擇建築這個行業,就意味著要為生活不斷奔波吧。

我們班二十八人,到現在堅持在建築行業的人不足五分之一,很多人受不了常年奔波的狀態,但我沒有後悔選擇建築,這多多少少滿足了我兒時的建築夢,更重要的是收入還不錯,能讓我承擔起家庭責任。

這些年,我到天津、新疆、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都跑過工程項目,可能性格比較隨性吧,走到哪都能很快適應。工作前些年,我一個人在哪兒都無所謂,但是有了家庭,就要考慮到孩子未來在哪兒讀書、戶口落在哪兒等現實問題。

05年春節從新疆回來,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聚在一起喝酒嘮嗑問起,“今年準備出發去哪裡啊?”我們管到外地打工叫作“出發”。我沒有打算好,在北方工作尤其是新疆,零下十幾度的冬天意味著工地無法施工,一年只有半年時間適合工作,幹半年就只有半年的收入。所以後來朋友介紹我來廣東,他說“在廣東只要你願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活幹。”這一點非常吸引我,所以就去了。

說實話,來到廣東之後,我才聽說惠州這個城市,第一次還聽成了“貴州”,沒想到最後惠州成了我的家。孩子到了讀初中的年紀,我打算把她接來廣東,於是我在惠州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這裡買房入戶很方便,孩子的戶口問題也給解決了,而且生活節奏比較慢,空氣質量好,這對於常年在重工業地區出差的我來說難能可貴。

對於我來說,城市歸宿感就是不斷與城市磨合的過程,時間待久了,你對這座城市就看得比較順眼了。現在人過中年,雖然仍然三天兩頭地出差,但家人都在惠州安定下來了,也算是有了個“根據地”了。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不必喪,生活還要繼續呢

瑞豐

座標:北京

家鄉:湖北襄陽

離家時長:3年

今年清明節,我們在北京的幾個同學組織了一次聚會。在南方讀書、長大,畢業到北京找工作的確實很少,再加上平時大家各有所忙,所以對於這次聚會我們特別珍惜。吃飯期間,我們都發出了同樣的感慨:留不下來,也回不去。

來京三年,我過上了標準的北漂生活:上班擠兩個小時的公交和地鐵,工資有三分之二要貢獻給包租婆,吃一份30塊錢的午餐都覺得是種罪過……

這座城市,好像永遠不屬於自己,買房還差很遠,即使在新一輪人才大戰中,北京放寬了落戶政策,但對於我來說還是遙遙無期,我依然蜷縮在小小的角落裡,儘可能地遠離燈紅酒綠的夜生活。

北漂這麼久,沒學會大的本領,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處理孤獨。怎麼處理呢?看報紙、雜誌和聽廣播,有點像老年人的生活吧。記得剛找工作的時候,我每天都會買一份《新京報》,後來還會看《作家文摘》、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聽羅輯思維的《超級個體》。雖然現在孤獨還是與我相伴,但無法吞噬我,因為我會在一個小時內馬上調整好。

什麼是歸宿感?我覺得更多的還是看自己的內心吧,比如每個月發工資後的短暫滿足,打電話給父母寄錢時的安分,忙碌一天在地鐵上聽著熟悉的歌曲時的自我感動。當然有時候,歸宿感也來自於身邊真實的陌生人帶給我們的安慰,比如街邊賣水果的河南大媽和擺攤吆喝炒飯的大叔,他們都有一張相同疲憊的臉龐和一顆對生活依然充滿希望的心,他們身上散發出的質樸和鄉土氣息,因為這會讓我想起兒時生活的小鎮。

帝都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但,何必那麼“喪”呢?內心淡然就好,向前看吧,生活還要繼續呢。

我一个南方姑娘,何必跑到北京受苦?|毕业去哪儿②

心態平和,生活就拿你沒辦法

糊糊

座標:上海

家鄉:湖北棗陽

離家時長:6年

來上海之前,我對這個城市沒什麼概念,可能不知者無畏吧,小時候和爸爸鬧矛盾,就吵著有了身份證,一定要走得遠遠的,所以實習就一個人跑到了“十里洋場”一一上海。當時是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做服務員,說白了就是端茶送水+點菜送餐,然後有促銷活動的時候,幫忙推薦一下產品,毫無技術含量,每天的生活無聊透頂,看著別人一餐抵我一個月辛苦工資的時候,也顛覆過我的三觀。

上海人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計較。有一次一桌客人點了一份珍珠奶茶,當時珍珠已經售完我們又沒有及時告知,顧客發現後不依不饒。按理說確實是我們的問題,於是就把錢退了收回奶茶,可那人就是不給,我們再三勸阻之後,她在還之前猛吸了一口,半杯下去,驚得我哭笑不得。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不小心撒了一點東西在上海客人身上,不送一盤菜或一壺茶是解決不了的;在地鐵上,看見衣衫不整的人,一些上海阿姨都會刻意躲閃,要是車廂擁擠,你不小心擠著她了,她們非得叨叨幾句。

實習期結束後,班上好多同學都回了武漢,但沒有一個人對我說“在上海過得怎麼樣?實在不行就回來吧”這樣關心的話。我從小性格就比較獨立,在上海實習快一年,也沒幹出什麼名堂來,心有不甘啊,那個時候,我就不停說服自己,再難也要留下來。

我嘗試找過幾份工作,前臺、銷售都幹過,但工作流動性太強了,不是長遠之計,我意識到,沒有足夠的學歷和過硬的技術想在大城市立足真的很難。最後我痛下決心,分期付款考了幾個新媒體、電子商務和競價及網站優化的證書,工作才慢慢好轉。去年我又掏了兩萬多塊錢,報了個英語培訓。沒辦法呀,想要長遠發展,就要懂得投資自己嘛。

上海還算是一個公平的城市,只要你肯努力,就會有大把的機會等著你。可問題是,雖然機會多,但身邊從來不缺少優秀的人,在殘酷的競爭下,來自普通家庭的我,時常會陷入自卑和無奈的境地。

現在我能做的,就是趁年輕多學點東西,積累經驗和人脈,城市歸宿感其實是次要的,心態放平和,生活就拿你沒辦法。至於能不能落戶留下來,我壓根沒考慮過,那是頂尖人才的事兒,我只想做個糊塗的凡人。

來源|南都週刊

END

歡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覆「小南」試試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