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连日来,新华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分别以《山东荣成:改厕“改”出新生活》《荣成:一村一案 推进改厕》等为题,竞相报道了荣成市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工作,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反响。短短几天,相关报道点击率和转发量激增。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荣成市的“厕所革命”,何以引发国家级媒体的关注?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满庭院。”这是昔日农村老式厕所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村环境的一道“伤疤”。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在农村来一场“厕所革命”。而在此一年前的2015年8月,荣成市就启动了农村改厕工作。

改厕不仅仅是将厕所由蹲式改为坐式、铺上白瓷砖那么简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厕所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厕后的污水处理问题。为此,荣成市将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改厕+治污”双管齐下,同步推进、一体治污。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在改厕过程中,荣成市充分考虑了施工实际和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考虑村居地质条件、撤并规划、污水总量等因素,确定建设模式,做到“分村定位、一村一案”——对污水能够引入已有大管网的城区、镇区周边村庄,强化配套管网扩面延伸;对距离长、管网较远,且排水较为集中的新型社区,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水较为分散、集中收集困难的村居,建设户型污水处理器和三格化粪池,并合理利用附近的河道、水塘,建设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对单纯改厕群众,按照砖砌化粪池每户1200元、聚乙烯化粪池每户1300元的标准,由荣成市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补贴,不增加群众负担;对集中建设户用污水处理器的,建设费用由荣成市财政部门全额补助,确保改厕工作顺利实施。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作为试点的寻山街道夼子河村,将户型污水处理器引入村,实现了洗澡、洗衣、洗菜、厨房和厕所污水的一体化处理及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无渗漏、无臭味、无害化。

三分建,七分管。为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荣成市城建局督导荣成市水务集团组建了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维修队伍,负责全市所有三格化粪池后期的粪液、粪渣抽取工作。每户每年免费抽取2至3次,抽取的粪液送往污水处理厂或农业种植园等,进行粪液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彻底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厕所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污水处理器,干净又省心。”烟墩角村党支部书记曲学军介绍,自实行改厕以来,村里共建设了27处户型污水处理器。“环境好了,河水清了,天鹅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来烟墩角村的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仅冬天一个季节,户均收入就达3万多元。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改厕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村居民,因而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在荫子镇店子泊村,村民王长国是第一个完成改厕且享受便利的村民。他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用上水冲式的新厕所,一点味儿也没有。”记者在他家中看到,院角的厕所小房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王长国说:“原先俺家厕所味儿大,外孙女嫌脏,节假日从城里回来看俺们,没少为上厕所受委屈。现在好了,厕所干干净净的,和城里没啥区别。”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小厕所,大民生。自2015年以来,荣成市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亿元,全面完成700多个村居的11.6万户改厕任务,提前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荣成“厕所革命”引发全国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