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延型養老保險落地有助「老有所養」

稅延型養老保險落地有助“老有所養”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辦法》的出臺有助於“老有所養”,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所謂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指投保人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社會公眾投保可以享受一定程度上的個人稅收延遲繳納的優惠,考慮到物價上漲因素,這項稅收優惠政策能起到為個人減輕稅負。

而政府通過稅收延遲繳納的激勵方法來鼓勵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籌集養老金,能夠緩解政府養老金的壓力。同時,這項政策將對促進我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發展、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發揮積極作用。

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開始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隨後,銀保監會等4部門聯合發佈《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開發指引》。日前出臺的《辦法》作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更是對資金運用作出了詳細的規定。

據瞭解,稅延養老險在投資範圍和比例方面,與保險資金基本一致。這意味著稅延養老險保費收入中一定比例的資金,可以投向資本市場。保險公司將能夠根據稅延養老金資金的投資目標、風險偏好、資金久期、流動性安排等特點,開展大類資產配置。

稅延養老險試點之所以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主要是因為借力稅收優惠政策,能直接刺激個人繳納保費的積極性,從而撬動國內商業養老險市場巨大的保費增量需求。當前,A股市場的大量資金都呈流出狀態。而稅延養老險落地,長期將成為保險市場的最大增量資金來源。

對資本市場來說,根據目前保險資金運用比例,假設個稅遞延養老資金運用也將較為穩健,預計其中有10%-15%左右將進入權益類市場,將為市場帶來百億增量,雖然對A股來說,資金量算不上很多,但是帶來的利好效應和信心還是比較大的。同時,稅延養老保險將會帶動一批以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為主的資金入市,在中長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

稅延養老險資金投資資產將劃分為:流動性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和其他金融資產等五大類資產。其中,鼓勵稅延養老險資金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要求的領域。考慮到稅延養老險資金的長期性、安全性特徵,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稅延養老險的投向或更偏向於大盤藍籌股。

《辦法》的出臺,讓保險資管、基金、券商資管等參與稅延養老金的投資管理業務有了參照,受到投資機構的廣泛關注。但同時,人們也不免對養老金投資股市是否安全心存疑慮。

正是由於稅延養老保險資金具有“養老”甚至“養命”的性質,所以《辦法》一方面明確了稅延養老保險資金運用在投資範圍和比例、投資能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應當符合有關保險資金運用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從業務條件、大類資產配置、運作規範、風險管理和監督管理等方面,對稅延養老保險的資金運用提出了專門要求。

比如,《辦法》要求保險公司需具備較強的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從事資產負債管理和資產配置職能的專業人員不少於8人、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等。同時還圈定了利用所管理的資產謀取不正當收益,或進行利益輸送等六項禁止行為。而且,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投資機構會偏向穩健性投資策略。所以,投資股市的養老金資金安全應該說是能夠得到保證的。

對消費者而言,類型靈活多樣的個稅遞延養老產品,可以滿足不同的投資偏好。我國居民儲蓄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把錢存銀行存在較大的價值縮水風險,相比較而言,從壽險產品此前的市場表現來看,總體上能夠跑得過通貨膨脹。但更重要的是,品種多樣的個稅遞延養老產品為廣大消費者平衡跨期消費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