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父親冷登億去世整整四年,經常會想起他,可能是睹物思人的原因,經常翻看他拍攝的那些老照片,這是他留給我最珍貴的遺產,上萬張老照片,雖已發黃,有的底片已經老化,但彌足珍貴,記錄了涼山、西昌的歷史。作為涼山第一代攝影家,涼山日報高級記者,他拍攝了大量的涼山照片,足跡踏遍了涼山的山山水水,成為了省州乃至國內著名攝影家。

我於1994年部隊轉業到涼山日報任專職攝影記者,沿著父親的足跡繼續拍攝涼山,也成為了記錄涼山發展的見證者。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西昌也將迎來建市40週年。若是將時針調回到40年前,那時的西昌,還只是一個並不起眼的“小漁村”。經過40年發展,特別是從“黃金十年”到“鉑金十年”這段時間,西昌已然舊貌換新顏,到2017年,西昌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6位、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5位,成為四川唯一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兩代攝影家,相隔40年,一組組新舊對比的照片,記錄了西昌變遷,讓人更能直觀地感受到,改革開放給人們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間的痕跡,在攝影家對比鮮明的鏡頭裡,顯現無疑。西昌,從一座灰色沉靜的小城變成一座熱鬧繁榮的城市。照片涵蓋了普通老百姓的吃住行,還有各個時期標誌性的建築、商店、街道、體育場、電影院等。

從今日起,我們將推出“時間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的西昌影像檔案”系列,每週一期。因為我們同樣心懷一個質樸願望,要讓沉寂的圖片活起來,讓下一輩人知道西昌這些年的變化。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八十年代西昌城多為破舊低矮的房屋。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而今發展中的西昌。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83年勝利北路。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18年勝利北路。

西昌市位於四川省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中部。西昌古為南絲綢之路重鎮,是巴蜀通往滇黔的交通要衝。今為涼山州首府,全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86年塑像。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18年塑像。

遠在5000年前,西昌境內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為“邛都國”地。設置郡縣始於秦。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以邛都為越嶲郡。境內時置邛都縣和蘇亓縣(現禮州鎮)。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衛設寧遠府,西昌之稱謂自此始。1950年3月,西昌解放,西昌縣地隸屬西康省西昌專區。1955年10月,撤銷西康省建制,西昌改隸四川省西昌專(地)區。1978年10月撤銷西昌地區建制,西昌改屬涼山州,涼山州府由昭覺遷駐西昌。1979年7月,國務院批准設置西昌市。1986年7月撤銷西昌縣建制,和併為西昌市。1992年被定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西昌副食品公司街頭售貨點。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10年西昌三岔口。

父親冷登億是1958年從西藏外事處回到成都,正趕上“三線建設”,就南下來到西昌,他經常驕傲地說,“是第一個穿西裝打領帶進西昌城的人”,23歲的他成了西昌的人物,因酷愛攝影,用一元錢買了一部長江第一款135照相機,拍攝了大量的西昌照片,由於“文化大革命”把所有1960年代的底片都燒燬了,留下了許多的遺憾。但還是留下了1970年代後的照片。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83年西昌濱河路。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06年寬敞的“白加黑”路面。

從在西昌縣文化館搞攝影到涼山日報搞攝影,併成為高級記者,他拍攝了大量涼山、西昌的照片,真實地記錄了涼山、西昌的變化與發展,足跡踏遍了涼山的山山水水,成為了省、州乃至國內著名的攝影家。就這樣在這片熱土上獻了青春獻子孫,最後獻終身。他常說:他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土地,這裡的山山水水都是那樣的熟悉,許多次有回成都的機會,他都沒走,就是因為喜愛這裡的氣候與環境,看著這裡的發展與變化,更是由衷地高興。2014年父親去世後,我下功夫整理了他留下的上萬張底片,編輯出版了《見證歷史三十年——冷登億攝影作品集》畫冊。從畫冊裡能清晰地看到父親的足跡與涼山、西昌的歷史。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79年西昌城人民廣場、東河大橋、公交公司一角。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今日新貌。

40年前的西昌城、邛海、瀘山;1973年9月21日老海亭前搶收被洪水淹沒的夏糧;1975年根治海河,西昌縣農民、幹部數千人沒有報酬,自帶口糧,在海河安營紮寨,滿腔熱情投入根治海河的戰鬥、七十年代初圍海造田;1986年1月1日彝海結盟塑像落成典禮;邛海魚場捕魚能手;1972年轟轟烈烈改造黑沙河;1984年建設中的涼山鋼鐵廠;八十年代商業區夜市;1985年7月8日西昌洪災,涼山州武警官兵以血肉之軀奮戰在西昌抗洪第一線;等等。這沉甸甸的畫冊,真實地記錄了涼山、西昌的變遷。他的好友王萬金先生為畫冊作序道:“出版這本見證歷史的畫冊,彌足珍貴。工作五十年,他始終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心,追蹤著春潮的浩蕩與宏闊,追蹤著春色的和諧與美麗,從影三十餘年,用他的“第三隻眼”觀照天地滄桑,記錄人寰嬗變。為歷史綴合成浩浩萬餘幅的‘視角傳記’。”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92年11月18日西昌城南開發區奠基。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85年州委、政府建設。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涼山的體校學生晨練。1980年攝於現涼山衛校處

縱觀西昌城市的變遷,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巨大變化,作為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和受益者,我們無不為之驕傲和自豪。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06年航天大道。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11年航天大道。

改革開放前,由於貧窮落後,西昌城的建築多為破舊低矮的房屋,城市毫無亮點可言。但通過改革開放的前期建設,建築情況大有改觀。除住宅的規模和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公共建築更是凸顯風貌:民族貿易商場、西昌百貨大樓、農墾大廈、海風樓、涼山州民族體育場、涼山州物資貿易中心大樓、衛星賓館等名字,曾是西昌的驕傲,雖然這些建築的形體不能與現在城南大道上的沃爾瑪商場、公安大廈、涼山州政務中心、岷山飯店、指揮中心大樓等媲美,但它們是時代的見證,改革的成果。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06年正在修建的火把廣場。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17年火把廣場中央電視臺春晚分會場。

2000年以後,特別是“一辦三創”以來,西昌城市建設步入跨越式發展的時期,秀麗的景區、整潔的城市、高聳的樓房、寬敞的道路、完善的設施、舒適的環境,讓人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1974年邛海溼地改建魚塘。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2015年邛海魚塘變大美溼地。

用心去記錄一座城市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我拍攝了大量這座城市的照片,總想比對著父親拍攝過的角度拍攝,這樣更有說服力。無賴時過境遷,許多老照片都看不出是什麼地方,只好藉助朋友圈,讓大家幫助回憶指認。朋友圈一發,就引起爭議,有的說是這裡,有的說是那裡,我又據朋友所說去一一找尋比對,最後確認拍攝,然後為指認正確的朋友點贊叫好,是他們成就了這些比對照片的刊發。


如果你想了解這座城市的人有多和諧,來溼地公園吧,和煦的風,覓食的海鷗,搖曳的樹,拍照的、走路的、騎車的、跳舞的,各得其所。如果你想看看這一座城市奔湧著的活力,走進城中吧,看看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現代樓宇,看看熙熙攘攘的車流,看看川流不息的人群,這裡有無數顆心,都在為更美好的明天而跳動,這裡有更多的夢想會在明天實現。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冷登億(1935年——2014年)

涼山日報高級攝影記者。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5年在西藏阿里地區外事處任秘書時開始業餘攝影, 1970年起從事專業新聞攝影工作至2000年退休,2014年因病去世。

歷任六、七、八屆涼山州政協委員、常委、涼山州文聯副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執委、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地市州盟報新聞攝影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老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攝影家協會理事、涼山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新華社《中國圖片報》特約記者、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特約記者。

在國內外報刊、影展、影賽發表新聞、藝術攝影作品7000餘幅,200多幅獲省級以上金、銀、銅牌獎。2006年舉辦了“見證歷史三十年冷登億攝影作品展 ”。

記住時間的痕跡|兩代攝影家,跨世紀記錄西昌城市變遷

冷文浩 男 民族漢 中共黨員 大專文化

1963年11月26日生

1982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1994年轉業到四川省涼山日報社任專職攝影記者,

現為:涼山日報攝影部副主任、專職攝影記者。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青年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新聞攝影學會理事、涼山州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攝影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州攝影藝術展覽、比賽中入選、獲獎。58件新聞攝影作品獲中國地市報等新聞攝影評比金獎、銀獎、銅獎。66件新聞攝影作品獲四川省新聞攝影評比一、二、三等獎。90件新聞攝影作品獲涼山州好新聞攝影評比一、二、三等獎。

兩次獲涼山州文學藝術創作“山鷹”獎。

兩次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

2008年榮獲“影響四川•改革開放30週年三十幅影像金圖獎。2003年出版了冷文浩旅遊攝影畫冊第一集《東方女兒國—瀘沽湖》畫冊。

2013年出版了冷文浩旅遊攝影畫冊第二集《俄亞探秘》。

2014年主編出版了《我心中的瀘沽湖》畫冊。

2006年被四川省青年攝影家協會評為1995至2005年度第二屆“四川省青年攝影十傑”稱號。

2006年獲中國地市報首屆新聞攝影百佳記者。

2010年獲中國地市報第二屆新聞攝影百佳記者。

圖/ 冷登億 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冷文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