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學習導讀(4)

第三期学习导读(4)

江蘇:審批“不見面”,辦事更方便

新華社南京6月13日電(記者楊紹功)10萬項便民服務網上辦,50個工作日能拿到項目施工許可,80%的審批事項都將實現“不見面”……推行“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一年來,江蘇在政務服務上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記者採訪發現,“不見面”並非簡單把審批搬到網上,而是接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設租尋租空間,努力讓企業創業受尊重,百姓辦事不求人。

“不見面”帶來群眾更方便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江蘇推廣“不見面審批”,確實讓老百姓得到了真實惠。

把材料拍照上傳微信“南京公安微警務”不到兩天,南京某高校應屆畢業生張昊明的戶口,就從學校遷移到了工作單位。這名習慣數字生活的“90後”覺得,網上辦手續是“這個時代的標配”。事實上,以前的畢業生辦戶口遷移還得跑完學校又跑派出所。

張昊明的這份愜意源自去年以來江蘇全面推行的“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江蘇公安把為社會服務的168個事項打包放上微信平臺,老百姓才實現了戶籍遷移、交通管理、出入境手續審批辦理的足不出戶。

居民辦事方便了,企業辦證也更便捷。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說,過去企業蓋個廠房很難,立項規劃等各種審批沒有三年走不下來。去年全省推行“不見面審批”“3550”改革,要求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50個工作日內完成,年底檢查發現97.9%的項目實現了這個目標。

去年以來,江蘇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努力使“不見面審批”成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江蘇省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83.1%的企業認為江蘇的“不見面審批”給他們帶來了便利。

“不見面”倒逼改革再深化

記者採訪發現,江蘇的“不見面”並不是簡單把審批行為搬到網上,而是在審批項目精簡、審批流程再造的基礎上,讓審批服務更便捷。

在全國首家縣級行政審批局淮安市盱眙縣行政審批局,有一個貼著封條的玻璃盒子,裡面是被切掉一角作廢的53枚公章。以盱眙的“一枚印章管審批”為代表,至今江蘇省已累計取消下放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近600項,佔原行政審批事項總數的66%。

審批項目少了,審批流程依然長。建築企業反映,一套建築圖紙出來之後,至少還要過10道“審圖關卡”。江蘇省編辦和住建部門,迅速展開研究,最終推出綜合審圖服務,這一領域審批實現了從“串聯”到“並聯”的轉變。以此為代表,江蘇以問題為導向,率先在全國探索推進各部門審批流程再造。

在此基礎上,68萬項省市縣三級權力事項、10萬項便民服務事項和71萬多個各類辦事指南被集成到了江蘇政務服務網。一年來,訪問量已突破4億人次,惠及全省8000萬居民和700萬市場主體。

江蘇省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每一項上網的服務都是前期改革的成果,每一項服務上網都要接受辦事群眾的檢驗。審批上網的成果以老百姓的滿意程度為評判標準,將倒逼行政審批改革不斷深化。

“不見面”是為了更好“面對面”

“不見面”不是要躲著老百姓,不是要避免與群眾面對面,而是要以更好的面貌和姿態服務群眾,讓企業創業受尊重,讓百姓辦事不求人。

該見面還是要見面。作為“不見面審批”的新舉措,南京市去年6月推出了不動產登記“一次取號、一窗受理、集成辦理、網上繳費、快遞送達”的一條龍服務,讓市民只跑一次就能拿到房產證。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說,即便是不得不見一面,當地也在大幅壓縮審批時間,現在平均登記時間只有2.49天。做到了在法律法規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辦事。

在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的同時,江蘇省有關部門也在加強對窗口單位的作風糾察。為防止“不見面”中的“不作為”,要求面對群眾的諮詢不能推給網頁,對待群眾的建言不能沉到網底等,做到見面不見面同樣熱情服務。

據瞭解,接下來,江蘇還將出臺“不見面”審批標準化、規範化指引,優化審批流程,開展不見面審批評估。到今年年底前,全省80%的審批事項都將做到“不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