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爲了唱反調,連是非都不分

珵素

之前國家為了維護英雄烈士的形象而特意制定了法律,並對現實中存在的玷汙英烈形象、扭曲歷史的現象進行了治理。即便如此,一些人依舊變著法為二戰時期的日本侵略者洗白。只是因為大眾對該類現象的容忍度越來越低,相關單位對該類現象的處罰力度也越來越嚴,這類現象才逐漸減少。

然而另一方面,網絡上對納粹德國的追捧卻是愈演愈烈。一方面,二戰時期中國的主要敵人是日本,與德國並沒有太多直接衝突。另一方面,前些年部分人別有用心地扭曲乃至偽造了不少所謂希特勒支援中國的證據,以此來博取眼球。

不要為了唱反調,連是非都不分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德國與日本都是軸心國成員,兩者是同盟關係。即便中國與納粹德國並沒有正面交鋒,但兩國的敵對關係不會因此而發生變化。而一些人卻無視這樣的事實,將德國包裝成了中國的盟友,併為此編造了不少故事。然而編造的故事註定經不起考究,這些謊言也大都已經被拆穿了。最典型的如納粹德國支援中國抗日這樣的說法,說到底不過是納粹德國在之前進行的對等貿易,中國拿資源換裝備。即便是這種貿易,在二戰爆發時也迅速停止了。這樣的形式又如何能稱為援助呢?

雖然納粹德國沒有與中國正面對抗,但在德國國內,其對中國人的迫害卻是實實在在的。雖然二戰時期德國建造的集中營主要用於迫害猶太人,但其中也有不少中國人死在集中營中。而據季羨林等人的回憶錄記載,當時留在德國的中國人,或者聲稱自己是偽滿政權或汪偽政權的人,或者放棄一切國籍,否則極容易受到迫害。試問,這樣的環境又如何稱得上友善?

不要為了唱反調,連是非都不分

目前所見的美化納粹德國的觀點中,傳播最廣的一個說法是:因為希特勒曾經得到過一對中國夫婦的幫助,因此曾經承諾,若有一天能統治全世界,就與中國公分天下。這個說法的荒唐程度已不必多言,估計看到的都不會當真。然而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將其當做既定事實四處傳播。

有人說,這些言論之所以有市場,主要是因為在這些謊言中,中國是希特勒欣賞的國家,是納粹德國敬重的東方大國。甚至不少人花費大量時間,從已有的資料中搜集證據,證明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如何欣賞中國。即便找出來的,大都是無關痛癢、意義不詳的隻言片語。事實上,即便找到了關鍵證據,又有什麼意義?一個二戰的戰勝國,為何要從戰敗國的隻言片語中尋求對方的肯定?用這種方式尋得的自豪感,太過於卑賤。

其次,大概是因為二戰所造成的破壞早已被抹去,一場人類浩劫早已被無數的書籍、影視作品割裂成了碎片,人們對於二戰的記憶也只剩下幾個數字、幾場戰役以及幾個人物的演講,而相對的,那場浩劫的受害者因為長久的缺席,而被不少人拋諸腦後。於是,二戰在某些人的假想中,成了純粹的政治博弈,一場無關正邪的戰爭遊戲。

不要為了唱反調,連是非都不分

而一些更為極端的人,則直接否定二戰的性質,甚至顛倒黑白,將軸心國視為正義一方,並拼命抹黑蘇聯、美國等。正是經由他們的包裝,希特勒成了壯志未酬的英雄。這一顛倒黑白的能力,著實令人目瞪口呆。因為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清楚,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下了怎樣的罪行。然而這群歪曲歷史的人,卻總是試圖用一句“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矇混過關。而這一句話事實上也暴露了他們的核心觀點:他們不是不知道二戰時納粹德國犯下的罪行,他們只是為了唱反調,為了標新立異,於是就唯心地否認這些事實。

但無論是為了唱反調,還是為了標新立異,人總要有是非之心的。孟子曾經說過:“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誠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但這不是一個人不分是非的理由。如此大是大非都敢顛倒黑白,還有什麼底線是他們不敢逾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