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黑」有多「黑」?外資與「郭嘉隊」卻在「叢中笑」

“開門黑”有多“黑”?外資與“郭嘉隊”卻在“叢中笑”

【牛邦投教研報】牛邦投教研究員注意到,面對A股持續的大幅下跌,除了官方輿論維穩,主力資金的動向也頗值得玩味:A股主力機構在A股估值逼近新低的時候,仍然保持“穩定”:不完全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市場大幅下跌,但5只帶有“平準”基金屬性的“郭嘉隊基金”並沒有被贖回。與此同時,外資機構對A股的興趣也就在A股持續下跌,呈現出“價值”的時候“逐步走高”:《證券日報》消息稱,海外機構6月份調研52家A股公司,有7只股投資評級獲提升。需要強調的是,牛邦投教研究員認為,只要經濟基本面能夠如官方數據反映的那樣穩健,則外資和國內“郭嘉隊”基金對A股的“堅持”,更應該值得國內投資人重視。按照官方強調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那些符合轉型升級政策大方向的行業,更加值得重視: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於2015年到2016年呈現爆發性增長,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能企業共計4040家。牛邦投教研究員認為,成長股最大的基本面在於業績趨勢的相對變化,創業板很可能仍是下半年看好一個重點

良好業績並被錯殺的標的將釋放驅動力

7月2日,A股三大股指全線大跌,滬指再破2800,創2016年2月以來新低。上證50指數跌幅擴大至3.8%,房地產板塊領跌。與此同時,A股的全球影響力再次顯現。7月2日,追隨亞洲市場跌勢,歐股全線低開,日本、韓國股指均跌逾2%,美股道指期貨、標普指數期貨、納指期貨也相繼下跌。同時,港股估值也重新進入歷史底部區域。

我個人堅持認為,連續下跌之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高科技板塊,估值風險相對釋放,而此時相關行業扶持政策不斷出爐,會吸引資金的關注度。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持續,疊加實體經濟政策在“高科技產業上‘加槓桿’”,A股市場“兩極分化”態勢會更加明顯,高科技產業上下游相關產業鏈,則是獲得政策扶持、資金關注的驅動力的焦點

在6月底《即將到來的“七月變局”!》一文當中,博覽研究員明確指出,對7月份,乃至下半年影響最大的“變量”,是決策層對下半年“一系列宏觀政策”是否、以及如何“微調”(甚至不排除某些具體政策上的“大開大合”),這是投資人當前必須把握的“關鍵”!而中報具有良好業績,並在系統性的估值下行中被錯殺的標的,將釋放驅動力。

中期看,相關行業政策的持續加碼,才是新經濟、高科技品種雲集的創業板,能夠持續獲得事件驅動力的關鍵

“開門黑”有多“黑”?

1、日均成交額不到100萬,20萬元就能砸跌停,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ST毅達、*ST凱迪、*ST德奧,7月2日一字板跌停,成交金額均不足20萬元,是A股成交金額最低的3只個股。

除上述3股外,*金亞、盛運環保成交金額均在100萬以下。

剔除近日上市的新股,65股2日成交金額不足500萬,絕大部分股價均告下跌。

將時間軸拉長,從今年以來的情況來看,剔除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382只個股年內日均成交金額在2000萬元以下。分行業看,這些個股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公用事業、電氣設備、商業貿易等行業,機械設備行業分佈最為廣泛,有59只個股。

具體到個股方面,39股年內日均成交金額不足1000萬元。日均成交金額最低的是*ST凱迪,

年內日均成交僅16萬元。其次是*ST德奧,年內日均成交金額為42萬元,*ST華澤年內日均成交額112萬元。成交金額較低的ST股還有ST山水、ST仰帆、*ST金宇、ST宏盛、ST滬科等。除ST股外,盛運環保、恆康醫療日均成交金額不足500萬元。

“開門黑”有多“黑”?外資與“郭嘉隊”卻在“叢中笑”

2、房地產為何“集體自殺”

近期,房地產市場負面新聞不斷。上週初,市場風傳棚改政策調整,不久後國家開發銀行澄清有關言論不代表該行。地方政府接力加碼升級樓市調控,西安、長沙、昆明、重慶、杭州等城市先後出臺相關政策。此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在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中國金融市場最詭異的一幕,大概就是房地產了:面對各種“遏制房價、打擊炒作”的政策,全國房價看上去沒跌,但地產股卻應聲倒地……

10只地產股年內A股市值縮水超百億——

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6月29日)最大做多力量房地產板塊,成了7月第一個交易日(7月2日)最大做空力量,收盤重挫超4%,創出年內新低。保利地產盤中一度跌停,收盤跌9.75%。此外,華夏幸福、招商蛇口、萬科A等個股

跌超7%

年初一度飆升的房地產股,自此幾乎全線跌回此前漲幅:申萬房地產指數年內跌幅已達22.43%,全板塊市值蒸發超過5千億元

年初一度漲近四成的萬科A,現跌超26%,A股市值縮水超過800億元

此外,保利地產、華夏幸福、華僑城A等多隻股票年內跌幅達到20%水平。

保利地產、華夏幸福、招商蛇口等10股A股市值縮水超過百億元。

22只地產股破淨——

估值低廉的地產股大跌,再度驗證了市場情緒低迷下的恐慌踩踏。

截至最新,已經有22只地產股跌破淨資產。

其中,首開股份市淨率0.57倍,位居榜單最低;

信達地產、福星股份、北京城建等4股市淨率在0.7倍以下,鐵嶺新城、金融街、美好置業等11股市淨率在0.9倍以下,上實發展、天保基建、迪馬股份等6股在1倍以下。

市盈率較低的股票也不少,38只股票最新滾動市盈率低於10倍。其中,嘉凱城、光明地產、萬業企業等3股市盈率低於5倍,廣宇發展、信達地產、榮盛發展等8股市盈率低於7倍,中交地產、順發恆業、深振業A等9股市盈率低於8倍。

“開門黑”有多“黑”?外資與“郭嘉隊”卻在“叢中笑”

顯然,中國股市面臨的內外交困局面,並未緩解,反而隨著全球貿易戰的擴大,以及市場對國內經濟增長前景的“憂慮”,還有所惡化:截至6月29日收盤,A股市場共1487只個股流通市值低於30億元,其中919只個股流通市值不足20億元。總市值方面,兩市共1729只個股總市值低於50億元,其中852只個股總市值不足30億元。

3、貿易緊張拖累全球股市

下半年伊始,對貿易戰的擔憂成了市場主旋律。

在過去一個月裡,全球貿易戰對經濟可能造成的傷害已成為投資者最擔心的問題。特朗普威脅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可能導致全球對高達3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進行報復。亞洲將蒙受巨大損失,因為美國是該地區最大的出口市場,而亞洲新興經濟體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來源。

此前,華盛頓方面對5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收關稅。特朗普還威脅稱,如果北京方面做出報復,他將進一步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徵稅。

對美國和中國之間可能爆發的貿易戰的影響與日俱增的擔憂,已迫使股票基金投資者開始退場。

根據數據提供商EPFR的數據,投資者在截至6月27日的一週內從股票基金撤出297億美元,這是自進入千禧年以來第二高的單週流出量。

這次撤離之前,投資者退出股票基金,已影響到美國基準標普500,該指數已從1月份的歷史新高回落4.8%。與此同時,中國的上證綜指已跌入熊市,比1月份的峰值跌落逾20%。

此外,在人們擔心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貿易緊張可能還會導致貨幣戰爭的背景下,人民幣上週下跌至今年以來最低水平。今年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一個月。2日香港時間下午4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0.6%,至1美元兌6.6335元人民幣。

在美中貿易口水仗日趨激烈的背後,另一個令人擔心的情況是,中國國內需求也出現放緩的跡象。基礎設施支出的大幅下降正促使投資全面下滑,並導致對中國製造業產出需求的減弱。

中國的政府債券市場週一也反映了這一點,10年期政府基準債券的收益率下滑1.5個基點,至3.47,為2017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4、中國官方的“政策底”已經“頻現”

知情人士稱,按照此前計劃表,阿里將在本月申請CDR發行,但由於種種原因,該進程需要推後。隨後,阿里表示,對CDR的態度從未改變,但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6月19日,小米公司發佈公告稱,“經過反覆慎重研究,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並推遲召開發審委會議審核公司的CDR發行申請”。

此前,央行行長易綱在6月底A股一度暴跌的敏感時刻,第一時間接受官方媒體採訪,表達對經濟和股市的信心,隨後,各大主流媒體也相繼跟進予以輿論維穩——

《人民日報》稱,今年經濟“上半場”可圈可點 “下半場”值得期待;

《經濟參考報》則強調“經濟仍有韌性,無需過度悲觀”。

《證券日報》7月3日頭版文章稱《A股大跌是非理性的過度反應》、《市場估值再回歷史底部,業績預期不悲觀》:A股市場此時的大跌屬於非理性,是對國際經濟形勢的過度反應。對於A股市場來說,我們有著穩中向好的宏觀經濟運行基礎,市場環境逐步得到淨化,市場整體估值已趨於歷史低點,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升,投資者回報節節拔高,外資入市規模不斷增加。凡此種種,都足以支撐A股穩健運行。

《證券日報》稱,市場人士表示,考慮到目前市場對2018年業績增速預期並不悲觀,當前指數和藍籌股的運行區間具備一定的業績支撐,A股的投資價值已開始顯現。

而對於市場人心惶惶的“股權質押”風險,官方更是異口同聲的表態:“股票質押風險被誇大 此類風險總體可控”!

《中國證券報》稱,上週日均實際平倉金額約2100萬元,不到觸及平倉線金額萬分之一。滬深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和券商有關專家認為,一些市場人士普遍存在將理論上的平倉風險簡單等同於對二級市場的實際衝擊等誤解

總體看,股票質押風險主要體現為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流動性風險,券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股票質押融資業務風險控制總體有效,實際平倉情況可控。

6月26日凌晨,上交所和深交所曾先後明文公告,稱股票質押融資風險總體可控——

上交所26日表示,截至目前,滬市股票質押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181%,股票質押總市值佔滬市總市值的3%,其中,低於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在滬市總市值中的佔比不到0.2%。

深交所26日表示,截至目前,深市股票質押平均(按質押市值加權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23%。低於平倉線的股票質押市值佔深市總市值的比例不到2%,考慮到司法凍結、股份限售、減持限制等因素,在二級市場可直接平倉處置的比例則更低。

中國證券業協會也在26日當天一早發佈其負責人答記者問,稱去年股權質押融資日均處置僅為已觸發違約風險融資額的萬分之一。與往年相比,目前情況未發現明顯變化。

5、連續暴跌當中,有人不經意間露出“微笑曲線”

博覽研究員注意到,除了輿論維穩,主力資金的動向也頗值得玩味:A股主力機構在A股估值逼近新低的時候,仍然保持“穩定”:不完全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市場大幅下跌,但5只帶有“平準”基金屬性的“郭嘉隊基金”並沒有被贖回

與此同時,外資機構對A股的興趣也就在A股持續下跌,呈現出“價值”的時候“逐步走高”——

《證券日報》消息稱,海外機構6月份調研52家A股公司,有7只股投資評級獲提升

在6月份機構調研的403家公司中,海外機構共對52家上市公司進行走訪,包括鞍鋼股份、新時達、長盈精密、京東方A、蘇寧易購等在內的45家公司期間也獲得海外機構的扎堆調研。

在這52只個股中,有7只個股在近期被機構調高了投資評級,且均調高至“增持”以上看好評級,這7只個股分別為:當升科技、美的集團、東易日盛、恆逸石化、蘇寧易購、麗珠集團、金風科技

6、產業資本發出最強信號:迎接成長股反彈

股市自身的“生產自救”也在進行:截至6月28日,上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874家公司重要股東對其公司股票進行增持,合計增持590.62億元,其中,青島海爾、國投電力、中鐵工業、遼寧成大和三棵樹等5家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資金均超10億元,顯示出產業資本對公司價值的認可。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已經有298家A股公司耗資

120.4億元回購股份,回購金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回購公司數量也逼近去年全年。今年120.4億元的回購金額,已創出了歷史新高。上一次回購高潮是在2016年,285家A股公司合計耗資105.49億元回購。

牛邦投教研究員注意到,6月至今的產業資本增減持數據再次發出買入信號,(並且是剔除了股權質押自救增持後的數據),顯示成長股迎來底部佈局的契機。

上一次產業資本增減持指標發出買入成長的信號是在今年1月底,隨後2、3月成長風格迎來一波不錯的反彈。

時隔一個季度,經歷了4、5月的蟄伏後,產業資本增減持的數據再次發出信號。

“開門黑”有多“黑”?外資與“郭嘉隊”卻在“叢中笑”

如上圖所示,一旦我們發現了產業資本增持家數/減持家數這一比例出現明顯提升,要麼是一輪大行情啟動的先兆,要麼是市場企穩反彈的一個重要信號。

天風證券將股權質押面臨爆倉的公司發生的自救式增持進行了剔除,結果顯示:6月至今,發生增持的成長風格公司一共122家,其中因為股權質押接近平倉線或者預警線而發生增持的一共28家,佔比20%左右。如果將次剔除,發現6月產業資本增持/減持的比例仍然出現了明顯提升,發出買入成長的信號。

領先指標提示我們買入的契機,但最終成長風格的持續性,還取決於基本面的情況。7月15日是全部創業板公司中報預告強制披露的截止日,目前大家對於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仍然存在不少憂慮。但歷史經驗多少可以作為一點參考——

第一,歷史上,正常情況下,創業板指內生增長穩定在23%左右的中樞。主要穩定貢獻的在於計算機、傳媒、貢獻波動比較大的是電子、醫藥、環保。

第二,最終創業板指整體增速取決於外延併購的程度。例如13年外延併購並不多,對整體盈利增速貢獻在5%左右,而14-15年外延進入高峰期,貢獻達到15-17%,但是17年外延併購又被限制,僅貢獻了8%。

第三,12-13年與17-18年的情況十分類似。12和17年由於股價跌得非常多,公司對於股價幾乎沒有太多訴求,導致大量公司在經營狀況沒有發生惡化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量減值和費用的提前計提,(12和17年創業板指內生增速大幅回落,但經常性經營指標毛利率、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不但沒有惡化反而都在改善),做低利潤基數、提前釋放壓力,原因在於13和18年都是解禁減持的高峰期,公司有動力把報表和業績正常化。

第四,整個創業板公司有207次收購案例的業績承諾在18年結束,這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根據以往經驗,業績承諾結束的第一年,被收購標的利潤往往有超過30%的下滑,原因在公司把利潤都放在業績承諾期之內,把減值和費用都放在業績承諾期之後,導致業績承諾結束後,業績青黃不接。但好在這207次收購案例,在2017年業績承諾的最後一年,有40%的公司都沒有去完成業績承諾,而是選擇提前釋放減值和費用的壓力。所以2018年,這些被收購公司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第五,最終結論:創業板指內生增速回升到23%、外延併購貢獻10%、外延併購後遺症拖累5%,增速整體水平回升到接近30%,下半年相對滬深300回落而言業績趨勢更佔優。

①18年創業板指內生增長回升到23%的歷史中樞。

②外延併購貢獻程度雖然無法回到14-15年的頂峰,但是較17年邊際改善,貢獻10%左右。

③假設207個被收購標的業績在2018年(業績承諾結束第一年)全部下滑30%,對創業板指盈利向下拉動5%。

總結

需要強調的是,牛邦投教研究員認為,只要經濟基本面能夠如官方數據反映的那樣穩健,則外資和國內“郭嘉隊”基金對A股的“堅持”,更應該值得國內投資人重視。

按照官方強調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那些符合轉型升級政策大方向的行業,更加值得重視: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於2015年到2016年呈現爆發性增長,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能企業共計4040家。博覽研究員認為,成長股最大的基本面在於業績趨勢的相對變化,創業板很可能仍是下半年看好一個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