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老「」精「」稀」概念辨析

前幾期在與大家分享金銀幣知識時,經常會提到“老精稀”。今天子廠就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老精稀”的概念。“老精稀”是不是真的夠“老”、夠“精”,這方面的討論很多,在金銀幣收藏圈子裡也一直是一個有很大爭議的問題。擔任《現代錢幣收藏與投資》副主編的楊松林先生在這個方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金銀幣“老“”精“”稀”概念辨析

談到金銀幣投資收藏,必須要提到“老精稀”。根據發行年代對目前已經發行的金銀幣進行劃分,2000年以前發行的金銀幣因為其實際鑄造量相對較少,其中又不乏精品,因此被稱為“老精稀”。有人認為發行距今僅2、30年的金銀幣算不上老,但我們認為“老精稀”中的“老”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能過於絕對地理解“老”。 講到“老精稀”中的“老”,同樣不能絕對地理解為古老的概念。

這裡的“老”更多的是用來和2000年後發行的金銀幣在區分上方便而使用的一個相對概念。如果我們要絕對地理解“老”,那麼近代機制幣算不上老,宋代的銅錢也算不得老。真的要絕對地探究什麼是老,恐怕就要去研究最初的貨幣到底是什麼了,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老。我們知道,中國當代金銀幣自1979年發行開始,我們就應該在當代金銀幣發行至今的時間跨度內探討新和老。2000年前後,發行的體制、品種、限量等全然不同,性質迥異,因此將2000年前的稱為“老”,沒有什麼不妥帖的地方。

談到“精”,目前爭議似乎很大。有人認為2000年前中國當代金銀幣工藝水平比較落後,設計理念亦受到侷限,產品給人感覺比較呆板,認為“老精稀”稱不上“精”。其實,中國當代金銀幣設計伊始,工藝大師就對圖稿反覆斟酌,如果沒有看到過“辛亥革命七十週年”金幣樣幣的“數易其稿”,你根本無從知曉工藝大師精益求精的設計熱情。如果沒有聆聽過大師對83年熊貓金幣設計理念的悉心講解,你根本無從體會大師如何獨創性地運用中國傳統木刻創造的刀法技巧勾勒熊貓整體輪廓的精妙設計。中國當代金銀幣發行不過三十多年,但通過大師們精心設計、雕琢,呈現給我們的卻是數以千記的絢麗瑰寶。值得國人驕傲自豪的傳統文化、生肖、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中國古典名著等題材在幣面中得到了淋漓精緻的展現。

金銀幣“老“”精“”稀”概念辨析

金銀幣“老“”精“”稀”概念辨析

當你晚上打開射燈捧起嬰戲圖銀幣仔細凝視,輕輕地轉動,亮晶晶地鏡面照耀著臉龐,那凝霜效果仿如小小的溪流在銀幣上輕輕地流淌起來,在你手中的已經不單單是一塊貴金屬,而實實在在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啊!還有那氣勢恢宏的五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幣,獨具匠心地配以司南、算盤、編鐘等玩件,讓人愛不釋手,此時此刻你怎能不認同“老精稀”的“精”呢!

金銀幣“老“”精“”稀”概念辨析

對於“稀”的概念目前爭議較小,2000年之前,中國當代金銀幣發行量很小,最少的甚至只有10枚,一些小銀幣的發行量也不過5、6000枚。與目前新品動輒上萬,或者幾十萬、幾百萬的發行量絕對不可等量齊觀。“老精稀”一直以來是交易的風向標,金銀幣市場無論是2009-2010年的繁榮,還是2011-2013年的調整,無一不是“老精稀”的表現在左右。而金銀幣收藏大家無一不是“老精稀”的收藏大家,金銀幣市場的大珍無一不是“老精稀”中的頂尖藏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