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孩子一定要有特長, 練就"一根針捅破天"的能力

俞敏洪:孩子一定要有特長, 練就

4月15日,“2018新東方國際遊學全球教育峰會”在北京王府半島酒店舉行。本次峰會通過演講分享、教育工坊、全球文化主題交流等方式,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學行業創變者、國際教育學者、遊學行業專家導師共同思考孩子的國際化成長髮展。

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老師在為本次峰會開幕致辭時分享了四個關鍵詞——開放、融合、經歷和成長,來描述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四大核心要素。

俞敏洪提到孩子成長需要“兩個學習”,一是廣泛閱讀,二是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聚焦某個領域深入研究下去,培養“一根針捅破天”的能力。

附致辭內容:

特別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對新東方的信任,來聽我們講一些有關國際遊學、國際化的話題。我就講四個主題詞:1、開放,2、融合,3、經歷,4、成長。

第一,開放。

開放是什麼概念呢?從中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來,中國的歷史的繁榮時期,都是某種意義上是開放的時期,而這個世界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不可阻擋的。中國最開放的時代恰恰是我們現在經歷的40年,但是整整40年是我們中國用了全世界最短的時間,真的是變成了世界上比較強大的國家。

我們每一個個人在國際地位上的提升其實也可以看得出來,我用我個人的例子舉例就明白了,在1990年的時候,我要準備到美國去讀書,當時美國有一個大學給了我一點點獎學金,沒給齊,獎學金不夠,我還差一萬美元,東拼西湊,我沒拼完那一萬美元,但是我依然拿著護照就去簽證去了,結果就被拒簽了。又過了半年再去籤又被拒簽了,再過半年又拒籤拒籤的理由就是移民傾向,只要你有移民傾向就拒籤。這個場景在《中國合夥人》電影中間體現出來了,主角被從大使館架到外面的時候,向著天空大喊“美國人民需要我”,我真沒這麼喊過,我喊的是“美國需要我”,我一心一意想去美國,但是沒去成。但是今天任何一個在座的人,只要家裡,我估計能出5-10萬人民幣的證明,或者出示一個房子的房產證明,美國人就會給你十年的簽證,現在你到美國去旅遊也是給你十年簽證,加拿大也是十年簽證,歐盟現在準備給中國的是5年,英國應該是5年,只要你願意申請。所以我的護照上佈滿了各個國家的5-10年的簽證。我的第一本被美國蓋的三個拒籤的簽證依然躺在我的箱子裡,在那兒作為一個歷史的存留。但是這件事情不是因為俞敏洪本人的成功,而是因為我們整個中國的繁榮和富強,是因為開放所帶來的一個偉大的成就。這是這樣的一個概念。

第二,融合。

融合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融合的概念是非常簡單,更多的講的是文化融合和生活融合。中國現在之所以繁榮是因為我們能夠跟全世界做生意。做生意能帶來文化的繁榮,我們中國現在實際上正處在文化繁榮的點上。

中國孩子的學習能力是相當強的,他們的專業技能相當強,我們老覺得90後、00後好像特別個性,吃喝玩樂,好像沒有國家擔當,到了美國的高級實驗室才發現,高級實驗室裡面打工的學生和助教有一半居然是中國學生。每一代人中間都會有精英,整個的大局看,我們是向世界開放,中國孩子在父母的養育之下,這一代人掙的孩子後一代的子女再花,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花的錢很大一部分是未來能夠為中國的繁榮奠定基礎的,這種融合其實非常重要。

第三,經歷。

經歷這件事情有多重要呢?我還是以我個人為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發現如果一個人只是在國內瞭解世界,而沒有真正跟世界進行接觸的話,他對這個世界的瞭解一定是非常有限的,他一定要去經歷。

到現在為止我最最覺得自己人生中缺的一件事情就是,因為我年輕的時候沒有到國外去實實在在地留學3-4年,你們可以說你們現在還可以去,現在還可以去變成了上老年大學的那種感覺,學完了沒什麼太大的用處,在某種意義上,所以這種東西就是說你有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遺憾。

我現在看到年輕人在世界名牌大學學習,每一個人在專注一個領域,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美國計算機學習,學人工智能,回來以後跟我講人工智能完全把我講傻了,我一想你不才20歲嗎?你怎麼能夠跟世界接觸這麼密切?後來我看《最強大腦》,《最強大腦》贏得冠軍的人很少有25歲以上的人,你會發現25歲以前的那幫年輕人的反應速度天然比後面的強。 孩子們的經歷擴大眼光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固守在一個地方會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態?我們村莊的那些我的小時候的小朋友,因為沒有考上大學,固守在我們那個縣,叫江蘇省江陰市,經歷了千變萬化的成長,從一個農村變成一個鎮,現在變成江陰市的一個區,城市在改變,但是我跟小時候的小夥伴交流的時候,我發現他們基本上就是小時候的樣子,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看法,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期待,自己一輩子幾乎沒走出江陰市這個地方。

有人說走出來到了北京是不是就可以了?也不行,我再來講我那些大學畢業的學生,凡是在一個單位待一輩子的,既沒有創造出成就,也沒有那種生命輝煌過,也沒有真正覺得這輩子合算的,人是一個行走的過程,我們創造這種遊學的環境就是讓孩子從小經歷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眼光,重新界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而不是在家庭的位置,也不是在中國的位置,任何一個孩子現在要把自己的位置界定在中國這個位置上就已經非常窄了,他必須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位置上,再往前面走的時候,可能要界定在宇宙的位置上來看才有可能。這個世界變得如此不確定,在如此不確定的世界中間,高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經濟制度和政治體制在不斷地進行變革,世界在進行不斷地融合。

我們面對這樣一個世界的時候,要學會隨時靈活地應用,並且改變自己的這樣一種能力,就是這樣的一種能力,不讓孩子行走這個世界,不瞭解這個世界,他怎麼可能擁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呢?

我有兩個孩子,他們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太害怕,因為我從小就帶他們旅行,他們對這個世界沒有陌生感,所以他就不會害怕。所以我們就要讓孩子擁有這樣的一種能力,這樣的話才能夠,這種經歷在人生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第四,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長,也希望我們的孩子成長。

我再用自己的例子來講,我每年讀一百多本書,但是今年開始我減少了讀書量,為什麼呢?因為我發現我陷入了一個誤區,這個誤區是我希望讀大量的書,以至於其他的人來跟我交流的時候,我不至於顯得孤陋寡聞,別人講的我能聽懂,但是我發現我每本書只讀一遍,到最後我根本形成不了深度思考。現在講人工智能中間的深度學習,核心概念就是數據輸入以後不斷地重複使用帶來機器對某種規律性東西的總結,到最後形成它的一套邏輯體系,這就是圍棋能夠機器越下越好的原因,因為圍棋把所有的棋譜過一遍,而人一天能過兩三個棋譜就了不起了。人也是這樣的,後來我發現我正在失去一種思考能力,也就是說我知道很多事情,但是我卻並沒有因為知道這些事情讓我個人的智慧、能力、眼光、判斷變得更高一層,並沒有。

現在我決定今年開始要進行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什麼概念?就是就一個理論或者一個領域,你深入進去,把它研究透,透了以後再由這個領域去生髮開去,把別的知識結構和點連接起來,形成智慧的升級

,現在大家都在講,有一個詞叫“躍遷”,就是從一個狀態飛躍到上面另外一個狀態,而這個狀態是對原來你的那個低等狀態的全面的迭代。

所以我現在對年輕孩子講,我們現在不缺信息,每個人手機拿那麼長時間,但是手機是不能讓你產生深度思考能力的,現在一定要在人生中有這樣的學習時間,手機、電腦完全放在一邊,在每個知識點上進行不斷深入研究。

所以我覺得孩子們的成長非常重要。

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剛才說的,你給孩子一種不同於常規的教育體系,非常重要。所謂常規的教育體系就是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永遠在同一種文化中間,在同一種教育體系下,這是常規體系,不管進北大還是進清華,都是同一常規體系。但是到夏威夷大學就是非常規體系,到瑞士去學瑞士的鐘表製造就是非常規教育體系,讓你的孩子進入非常規教育體系比進入常規教育體系給孩子奠定的成長基礎要好。所以我們不一定非進名牌大學,不一定非要進牛津、劍橋,你只要進帶有創意的,並且並不是騙子的大學都是好的。這是真的。

第二個,我們要給孩子創造經歷的機會,讓孩子自己選擇。就像我剛才講朋友的例子,我那個朋友天天打著讓兒子出去,最後被我安排出去學習了一趟,回來就自己主動要出去,讓孩子學會主動選擇,不能盲目選擇,讓孩子自己經歷、去看、去體會。我常常跟家長說,家長給孩子的時間一定不是說你天天跟孩子睡在一個屋簷下就給孩子時間了,而是要主動地引導孩子去體驗這個不同的世界。當然,不一定是遊學,你作為城裡的人,孩子從來沒看過農作物,帶孩子到農村看農作物,以及對這些農作物進行生長週期的講解,這種收穫並不比到國外少。父母要帶著孩子經歷不同的東西,這是第二個。

第三,一定要讓孩子學習,兩個學習:一要廣泛地閱讀。千萬不要讓孩子盯著教科書,一定要讀課外書籍,課外書籍比課內書籍更加重要,但是課內儘量不耽誤;

二要發現孩子的天賦,並且在天賦中間給他加以培養。中國的教育制度通過六門考試都得高分,把孩子所有的天分消滅掉,以至於中國的孩子每一個都很聰明,但是沒有一個孩子創造頂級的成就。中國學生的數學水平平均比美國高出一倍,但是前100位的數學家中國現在幾乎一個沒有。所以光學習是不管用的,但是孩子發揮天賦的時候,就像我們有一個成語說的“脫穎而出”,相當於你給孩子一根針,任何時候他封閉在一個空間的時候,他通過那根針能捅破天看世界。

大家常常問我怎麼考上北大的,我的數學一塌糊塗,怎麼進北大?當時國家有一個政策,外語類專業考試數學不計入高考總分,我自己外語水平其實也不是很好,但是我的語文水平是我的那根針,我的中文水平一直很好,我從小學開始寫的作文到高中畢業幾乎每篇作文都是老師在上課讀的範文,所以就給了我無窮的信心,既然我語文那麼好,英語是另外一種語文,英語怎麼學不好呢?所以就從語文學英語。為什麼不考中文系?因為要考數學,就這麼簡單。

一根針捅破天,我們孩子一定要有一個特長,這個特長能夠鍛鍊他的自信,能夠使他在某個領域中間深入研究下去,因為對某個領域的深度研究一定比他廣泛的知識對他未來要更加有用。我不否定廣泛知識,這是我說過的。

孩子的成長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要讓孩子建立自己的思想和智商體系,產生內動力,第二,要讓孩子學會一種進步的方法,叫作步步為營的目標體系。人生的成就是一個一個小目標實現以達成的,但是這個小目標之間是互相有關聯的,最後連在一起就等於那個大目標。這就是到今天為止我做事情的方法,我們的孩子我覺得就應該這樣學。現在我孩子在讀高中,學習特別累,我就跟他說不要管這本書有多厚,你今天的目的就是把這兩頁弄懂弄通,整本書通不通沒關係。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模一樣的方法。

另外,人的一輩子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料,你到某個點上就可以成功了。很多人進了北大、清華,我們中國孩子最大的目標,但是你要知道北大、清華最後失去志向的孩子極多,所以你不要一上來說我就要進藤校、牛津、劍橋,根本沒有必要。人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成長過程,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一口吃成胖子,我們想想我們的一輩子才幹出來一點什麼事?你就非要讓你的孩子幹得比你的更多,當然這個期待是可以的,但是比你孩子,你要讓你的孩子一輩子比你幹得更多,更有成就,更加幸福,你給孩子鋪設的這個道路對不對是直接相關的,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父母能夠儘可能讓自己成為更加智慧的父母,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